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0章 姜大夫,救救我...

作者:岁丰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大队长效率很高,第二天上午就收拾出了大队部的一间房子,作为村子的诊所。


    还没开始出诊,就有人捂着肚子跑了过来:“哎呦,疼死我了!大队长,咱们村儿村医在哪?快叫他给我看看吧。”


    大队长看向了姜婳:“这…”


    药都还没回来,姜同志就算能看诊,没药也不行啊。


    看那人实在疼的厉害,姜婳伸出手:“我来看看吧。”


    那人一瞬间差点儿忘了疼痛:“你?你还会看病?”


    这不是资本家小姐嘛?!她能做出浇水的机器也就算了,怎么可能还会治病?


    姜婳伸回了手:“不相信的话,那你就去镇上治吧。”


    大队长冷哼一声:“姜小同志昨晚一出手就救了我大孙子的命!她的医术,我信得过。”


    那人实在疼得厉害,苦着脸道:“哎呦,哎呦,我这实在太疼了,姜小同志,你就帮我看看吧。”


    见那人疼的脸都发白了,又苦苦哀求,姜婳最终还是伸出了手:“把手伸出来。”


    那人疼得都有些痉挛了,颤颤巍巍的把手伸了过去。


    姜婳一搭上脉搏:“你今天早上吃什么了?”


    那人:“我就喝了碗红薯粥,还有吃了自家种的青菜,平时也都是吃这些啊~”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姜婳又问了一句:“红薯发芽了?还是青菜是昨天晚上炒的?”


    那人:“嘿,姜大夫您真是神了!您怎么知道?”


    这个年代物资贫乏,化肥农药很少用,所以可以排除农药残留的可能。


    姜婳:…那你不肚子疼,谁肚子疼?


    “发芽的红薯和土豆都带有毒素,最好不要吃。”


    “昨天气温比较高,昨晚炒的青菜,今早肯定已经发酸了,不能吃。”


    “虽然咱们要节约粮食,但是身体健康也很重要。”


    “你这发芽的红薯,再加上变质的青菜,还好你平时体质比较好,要是换个体质弱的,说不定这会儿早没命了。”


    大队长:“姜小同志…这会不会太夸张了,咱们…平时都这么吃啊。”


    这几年还好一点,能吃饱饭就不容易了,谁还会管红薯有没有发芽?菜有没有变味儿啊?


    姜婳却严肃道:“为了节省一点点粮食,这是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亏空了身体,以后可能浪费更多的粮食也补不回来。”


    转头借着遮挡倒了一杯“温水”:


    “来,你先喝杯温水缓缓。”


    “我好像在咱们山上见到有火炭母,大队长,麻烦您派人去摘一些火炭母回来吧。”


    “一把火炭母清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15-20分钟,温服,一天喝1-2次就好了。”


    大队长晕乎乎让人去弄火炭母了。


    围观众人:火炭母还能治病?就那个果子很甜,小孩中午不睡觉都要去摘来吃,然后沾一身颜色回来还有挨打的那个火炭母?


    似是看出大家伙的疑虑,姜婳对回来的大队长道:“咱们海岛气候湿热,山上绿植很多,其中有不少药材可以入药。”


    “就连海市的大医院药物都不是很充足,所以估计咱们镇上配给到咱们大队的药也不会太多。”


    “不忙的时候,大队长可以组织大家伙儿去山上采摘药材,这样咱们的药材才能更充足一些。”


    “用这些药材的患者可以免费,也能给大家伙儿减轻点儿负担。”


    大队长还没开口,村支书忙道:


    “好!姜小同志这办法实在太好了!”


    村会计:“姜小同志实在是咱们村的福星啊!”


    村支书:“没错!这样的知青,才是真正帮助咱们农村建设的好知青啊!”


    大队长欣慰之余,也不由想起了赵文清等人。


    那几个知青自诩是文化人,颇有几分傲气。


    村儿里也一直优待着他们,希望他们能给村里带来一些改变。


    这几年下来,这些知青除了农活上稍微有些进步,可其他却什么也没能帮上。


    若不是大队长照顾,就他们挣的那点儿工分,恐怕连饭都吃不上。


    大队长不由叹了口气,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


    姜婳没有开药,就治好了肚子疼得要死得康老三,瞬间传遍了整个石屋大队。


    所谓的诊所才收拾出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姜婳就被迫开始“营业”了。


    “姜小同志,我这牙疼的实在厉害,你能帮我看看吗?”


    姜婳看了看:“你这是有点发炎了,回去后用盐水漱漱口,疼的厉害的话,取1~2粒花椒,咬在牙痛的地方可以缓解。”


    “姜小同志,我这腿上不知道是被什么虫子咬了,疼肿的厉害!”


    姜婳:“回去后弄些新鲜的马齿苋,捣烂后敷在你的伤口上,一天换三次。”


    ……


    随着姜婳忙的脚不沾地,医治了一个又一个的病人。


    大家伙儿对姜婳的称呼也变了,一致改口都开始叫姜大夫了。


    虽然很多小毛病,山上就地都能取材医治,但是还是有不少患者是必须要用到药材的。


    所以忙活了一天后,姜婳还是决定,得赶紧去镇上领他们配给的药了。


    第二天,大队长、村会计、还有姜婳三人同行赶往了镇医院。


    这事儿本来姜婳一个人就可以的,但大队长却认为这是村里的大事儿,他必须得来。


    也幸亏是他来了,姜婳才知道行医,取药这些都是需要村里出面申请的。


    忙活了好一通,终于能去领他们村的配给药了。


    镇医院是真穷啊…那可怜的一柜子药,还不及姜婳空间的1/10。


    能给到石屋大队的,就更少了。


    三个人郑重去领药,也就领到了10支青霉素,2盒安乃近,2盒阿司匹林,2盒黄连素,2盒甘草片,1瓶酒精,1瓶碘伏,2卷绷带。


    不说比不了姜婳的囤货了,连后世普通家庭的常用药药箱里的药都不及。


    姜婳无声叹气,资源有限,只能想办法克服了。


    …又忙了两日,时间已经到了9月22号。


    这天是中秋节,一早姜父姜母就嘱咐姜婳早点儿回来,好一起吃个团圆饭。


    姜婳笑着应了,刚到诊所门口,一个知青小姑娘就捂着肚子蹲在地上候着了:


    “姜大夫,救救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