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0章 成为角色VS演绎角色

作者:李青山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浮岚都戏楼·审查夜】


    *


    戏楼后台铜镜蒙雾,砚秋对镜描眉。


    蒋知书带人闯入,踢翻胭脂盒。


    砚秋指尖沾着赤粉,在木偶额头画纹:“蒋大人这般急切,倒像是来求《飞花渡》的全本,而非查禁。”


    蒋知书捏碎手中把玩着的琉璃盏:“《烬蛾传》在哪?”


    砚秋低头痴笑,戏腔吊起:“在您昨夜枕畔,在您今晨墨砚,在您……”


    他轻叹,“——不敢承认的梦里。”


    ……


    *


    “觉得怎么样?”傅昀见令郁埋头沉思,温声问道。


    令郁恹恹地答:“不好。”


    不是不够好,是不好。


    傅昀低笑:“李导都喊了过,哪里不好?”


    圈内人人皆知李元达要求严格,从不将就。真的不行,卡着拍上几十遍都过不了,而一旦喊了过,就说明他本人认可这场表演。


    偶尔被影迷抨击某个监制的影片表演有问题时,大多导演爱惜名声,会默认观众将锅甩在演员身上。


    但老爷子硬气,直言不讳:“每一条戏都是我喊的过,拍得不好和我的演员没有直接关系。”


    李元达始终认为,影片某种意义上最直接展现的是导演的审美和主观思想。


    他们想将影片拍成什么样子,想给观众输送怎样的内核。


    诚然演员也有一定的义务承担,但全部归咎未免有失偏颇。


    毕竟说句直白的,一场戏导演不喊过,它能出现在正片里么?


    所以李元达会经常自省。


    他不傲慢,也不觉得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被普通观众抨击是件丢脸的事。


    他会反思不足,根据好的建议调整优化、不断精进。


    在此基础上,他从不松懈自身的高标准高要求,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影坛屹立多年的根本原因。


    令郁当然知道是这么个理。


    但在影棚片场经历了几天前辈们的演技升华洗礼后,原本在剧圈觉得游刃有余的演技水平,放在这里变得捉襟见肘。


    这种落差感一榔头砸得他头昏眼花。


    尽管知道这也是前辈们摔摔打打、经过很长时间磨砺后才得来的,尽管他很清楚演技和阅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缩小差距,尽管前辈们和李元达都在夸他这个年纪能有这般灵气逼人的演技、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他芯子年龄不止这么点啊。


    总的说来,就是他太想进步了,但是被卡在节点上怎么也迈不过去。


    前面几部戏下来,演技进步又实在是有限。


    令郁嘴角露出嘲意,是对他自己的。


    这么一看,《烬蛾》还真是接对了。


    三分水满响叮当,向下比较的时候觉得自己真他爷爷的是个不世出的天才,一线明星又如何?


    自己并不比那些人差到哪里去,比演技自己偶尔还会爆种压上一波。


    可真正在现场看到实干演技派们的交锋和厮杀,才惊觉远远不够。


    他的追求不是被同行衬托自己有多么好,而是向上攀登啊。


    不说几位老戏骨,傅昀的年纪比他真实年纪大不了几岁,人家已经奖杯票房实绩在手,却谦和有礼,荣辱不惊,对上懂得学习,对下懂得虚心汲取后辈们的优点。


    而不够优秀的他,又在做什么啊?


    令郁身上自厌的情绪太明显,傅昀想看不到都难。


    小朋友突然闯入一个新的世界,被打击得原本自信满满的小翘尾巴都蔫巴下去了。


    鸦羽长睫上还有刚才场景里沾上的金粉,扑闪扑闪微微颤动。


    被刻意掩住的眼眶处有湿润泪光闪过,很快被逼了回去,却不知眼尾已泛起红意。


    傅昀自认并不是个只知看脸的俗人,真要是的话,他这个年纪孩子都排队排了。


    但少年实在长得太好,特别是眼下情境之下。


    好听的轻笑声入耳,令郁已经控制住了自己一瞬间喷涌而出的消极情绪,疑惑地扭头望向傅昀:“怎么了?”


    “不要太过于苛责自己,”傅昀朝着不远处众多设备前坐着的李元达扬了扬下巴,“去问问李导的看法吧,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他不会去开解令郁,令郁需要的也不是开解。


    以他自己为例,事业心重的人不需要安慰。因为这类人只想快点进步,干翻一个又一个对手。


    问李元达?


    令郁远远望着老爷子那严肃不近人情的侧脸,片刻犹豫都没有,抬步便往那边走。


    他和傅昀没有直接利益牵扯,影帝的意见还是可以采纳的。


    再说了,李元达专业性拉满,和他沟通本身就受益无穷。


    “李导。”


    李元达听到有人唤他,瞥了一眼过去,见是这几天表现很好的乖乖崽令郁,面容放松了些许,点了点头示意令郁坐到旁边的空位来。


    他正在拉方才拍摄的那场戏,并调控下场戏的灯光。


    令郁坐下后没有急着问,而是安静地陪同观戏,观自己的戏。


    李元达眼神专注,嘴里却问道:“知道那句唱词有什么隐义吗?”


    令郁私下功课做了很多。


    他只有三场交锋重头戏,每场的台词都掰碎了研究过,甚至都不需要思考,就立刻给出了回答:


    “砚秋在暗示知晓蒋知书私下偷学禁戏,而胭脂画线象征两人命运开始交织,同时为后续揭露其家族罪恶埋线。”


    李元达没说对,也没说不对。


    令郁按下心中忐忑,又觉得自己的理解似乎稍显粗浅。


    “就这么看着监视器里的砚秋,你觉得他在想什么?”


    想什么?


    角色在想什么,不就取决于演员想让他在想什么吗?


    他当时演的那一瞬间,在想什么呢?


    令郁觉得自己好像突然摸到点边了,可界线模糊,又没法真的看清。


    就在这时,李元达说道:“演员于我而言是媒介。而对于演员来说,想清楚自己是要‘成为角色’还是在‘演绎角色’,这一点很重要。”


    这一点很重要……


    令郁突然就想起剧院那晚离开时傅昀说过的话:


    「戏剧本身表演什么不重要,你自己的状态非常重要」


    “那您觉得我是在成为角色,还是在演绎角色?”他问道。


    演技派系一直有体验派和学院派的划分,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表演的驱动力不同。


    前者以真实情感代入为根基,后者则以系统理论与技巧为框架。


    二者分别代表了表演艺术中感性本能与理性建构的两大路径。


    令郁在今天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十足的体验派。


    他深度挖掘角色的情感、经历与心理动机,通过“共情”让自己在表演时真实体验角色的情绪,最终让角色的言行自然从自身流露。


    可李元达问到这两个问题:唱词隐义和角色的想法。


    他却下意识地在系统分析,也不觉得角色就是自己。


    因为他认为角色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自己的赋予,体验派最常见的“走不出角色”的情况,他一次都没有遇见过。


    这两者是相悖的,而人往往第一反应才是心中最真实的映照。


    所以他其实是个……学院派?


    可是,这不应该啊。


    令郁深吸一口气,觉得自己的演技观念在被不断打碎又重组。


    喜欢上演戏以来,他第一次感到“迷茫”这种陌生的情绪。


    演技路径模糊不清,所以他哪边都没能做到最好。


    “无论是成为还是演绎,本质都是你自己的理解,是相信‘自己真,角色才真’,还是相信‘技巧准,角色才立’。”李元达淡声点出关键所在。


    两个派系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他能看得出来令郁的表演有些“浮”,没有切实落地。


    这种事,一般情况下演员不问,他不会主动讲。


    因为演员不问,说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那种情况下说不说意义都不大,反而可能影响演员本身的状态。


    李元达点得很细,令郁脑瓜子灵光。他想不明白就从自己入行开始回想,渐渐地,凤眸越来越亮。


    “导演,这场戏我可以再来一条吗?我会做得更好!”


    “一定!”


    李元达被他眼里的光晃得微怔了一秒,随后朗声笑开:“为什么不呢?”


    想通了也不气馁,反而迎难而上,他老人家年纪大了,就喜欢看年轻人这股子冲劲儿。


    想通了就好啊,想通了才算是真的找准了自己的路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