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颤颤巍巍的站出来:
“陛下!”
“老臣以为,应当立即消除吐蕃对我大唐的恐惧和抵抗。”
“然后....然后再从诸多部落之中,挑选一人为新的吐蕃王,如此便可顺利统一吐蕃国!”
这些想法,是户部尚书在深思熟虑之后的得到的结果。
但李祀听完之后,眉头依旧微皱,似乎对于他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其他爱卿呢?”
“可有更好的想法?”
李祀扫视四周,缓缓说道。
一时之间,满朝文武都纷纷陷入沉寂之中。
良久后,还是张居正率先站了出来。
“臣等惶恐!”
“一时并未有更好的想法,陛下雄心壮志,还请陛下裁断!”
张居正的表态,让一众大臣顿时松了口气。
他这是给陛下台阶,同样也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
“罢了!”
“既然你们想不到更好的,那朕就说一说朕自己的想法!”
李祀端坐在龙椅之上,开口说道:
“首先,吐蕃多年来都是以游牧为生,诸多部落并存,环境匮乏!”
“朕打算打通两地之间的屏障,建立双方来往的商行,从而提高吐蕃的经济。”
“而吐蕃人如果想来大唐,只要获得许可,即可入关!”
“不仅如此,我大唐还可以给他们提供诸多便利,例如银子、武器、粮食……”
“甚至,大唐还会派遣一些大学士前往吐蕃,建立学堂,替吐蕃的幼童开蒙。”
“大唐以后也不会在吐蕃之中驻扎军队,但他们的士兵,需要来到我大唐进修。”
“等他们进修完成之后,才可以回到吐蕃镇守边疆……”
“………”
李祀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一众大臣们闻言,神色各异,若有所思。
片刻后。
他们眼前一亮!
陛下的这些计划可行,非常可行!
如此长久下去,那么吐蕃必将被大唐彻底同化,甚至变成与大唐一体,无分彼此!
“陛下英明啊!”
“如此一来,吐蕃必定能够成为大唐的一员,永世不将反叛。”
“陛下仁德,吐蕃百姓也能因此受益。”
“此乃万世基业!”
大臣们越想越激动。
他们甚至已经能预感到,随着大唐向吐蕃渗透,吐蕃中人必将成为大唐的子民!
此番开疆拓土的壮举,注定会流传千古!
而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大唐皇帝,功勋盖代!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就在群臣兴奋之际,李祀淡淡问道。
“陛下圣明!”
“吾皇威震寰宇,千秋万载!”
众多大臣连忙跪伏在地上,大呼不止。
李祀微笑的看着群臣。
这是他从前世那个盛极的时代,吸收过来的想法。
哪怕是用在现在,也是极为合适的!
“既如此,那便按照朕刚才所说的实施吧!”
“是!”
众多大臣群情激昂,似乎已经看到自己能够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景象!
可没等他们高兴太久。
只见张居正突然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一事启奏。”
“讲!”
李祀目光平静的望着他。
“陛下,臣观朝堂之上有诸多弊端,例如官员们的政务不明、处事不清、甚至玩忽职守……等等现象。”
“如今内阁既已设立,臣有一法,可使得朝堂之上吏治清明……”
“此法,臣命名为‘考成法’!”
“其举措如下:”
“首先,实行三本账簿管理,六部与督察院、以及各道主要官员,将各自的公务分登成三册,交由内阁备案核查!”
“其次,对所有官员采用绩效考核制,以按月核查、年度汇总为例。”
“如若经内阁核查,政务不达标、且有重大失误者,轻则降级罚俸;重则革职查办……”
“………”
“以臣之见,此法不仅要用,更要彻查近些年来朝中的一切大小政务!”
张居正侃侃而谈,直指重点!
他知道,陛下也有心清扫朝堂中的吏治不明这一现象。
既然自己被陛下召唤出来,那他自然要替陛下分忧!
陛下不愿出面做的事,他来做!
陛下不愿开口,那就由他来说!
此话一出。
大殿内的一众大臣脸色猛然一变,惊骇欲绝的盯着张居正!
考成法?!
三本账簿管理?
绩效考核制?
这不明摆着就是冲他们来的吗!
在扬的诸位大臣,哪一位不是在朝堂上任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怎么可能会看不出张居正的用意?!
这是改革!
这是变法!
这是要彻查他们近些年的政举!
一瞬间,整座太极宫都轰乱了起来。
无数大臣脸色苍白。
毕竟,谁也不敢说自己做官做的清清白白,毫无瑕疵。
如果按照张居正所说的去做,那么他们没有一个是清白的!
而一旦被揪住,下扬肯定凄惨!
想到这里。
甚至已经有大臣都顾不得身份,直接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法不妥!”
“我等为官者,每个人处理政务的方法不同,也就致使难免存在一些差错。”
“若是以张大人所说的绩效考核,来筛选朝中官吏,恐有失公允……”
“不如,还是以吏部的考核为准吧!”
这位大臣声音悲痛,涕泗横流!
而在他说完后,又有几名大臣站出来道。
“陛下,臣赞同王侍郎的话!”
“臣附议!”
“臣也支持王侍郎!”
“……”
不多时。
六七名大臣纷纷站出来,力挺工部侍郎的提议。
他们说话间,目光还看向不远处的张居正。
张居正面无表情,似乎早已料到这一幕,所以并不在乎他们的目光。
“哦?”
李祀目光一闪,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些大臣们。
他都还没有开口,这些人就急着站出来,反对张居正提出的‘考成法’。
如果不是他们身上有鬼,又怎么会如此迫切?
不过!
不管他们怎么反对,考成法的实行,李祀是势在必得!
“朕觉得,此法甚好!”
“就按照你的话去做吧!”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