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公一次性交出三个郡,那怎么可能?”
“曹阿瞒这厮是在想屁吃!”
杨弘快马加鞭派人把许墨提出的条件告知袁术,袁术气的破口大骂。
骂完之后,他甚至都在考虑要不要培养一下新的小号。
草率了,大意了,当初只造了袁耀这么一个儿子。
偌大的基业,袁术不可能传给袁家旁系族人。
毕竟,他骨子里最是厌恶袁绍这样的“妾生子”。
过继给大伯了又如何?
在袁术看来,这仍旧改变不了袁绍卑贱的事实!
这时,刚从淮南寿春被调回来的阎象开口道:
“主公,大公子必须要换,但不能放任曹营漫天要价。”
“依我之见,不如先假意答应曹营的条件。”
“等到真要交接城池的时候,把士兵提前派在附近的郡县。”
“只等换回大公子,就一举把土地夺回来!”
阎象能力不错,但他之前是个耿直的人,提建议的时候老是惹袁术生气。
因而被袁术一脚踢到淮南那边,远离了核心决策圈。
但最近袁术阵营遭遇的一系挫折,使得袁术又念起了阎象的好。
在杨弘的建议下,袁术把阎象又升了官,重新弄到帐下重用。
阎象也是吃一堑长一智,说话方式变得比之前委婉的多。
袁术听后,不禁点头称赞:
“元道(阎象字元道)所言甚是。”
“既然如此,就让杨弘再谈。”
“颍川郡和梁国郡,本公可以暂时给出。”
“但陈国郡不行,就算只是暂时答应曹阿瞒那厮的条件,事后还能夺回城池,陈国郡也必须保留在本公自己手上!
其他时候,袁术可能晕晕乎乎。
但陈国郡是他的重要钱袋子,就算是假意交给曹营,那他也难以接受。
阎象说道:
“不如由阎某亲自去一趟陈留,早日把大公子换回来。”
袁术挥手道:
“那此事就拜托元道了。”
阎象
领令而去。
等他出了州牧府,脸上的云淡风轻却瞬间被忧愁所取代。
只有他自己知道,袁术势力其实是在走下坡路。
敌人是蒸蒸日上,已经坐拥二州之地的曹操,这份压力不是谁都能忍受。
回到家中,阎象更是唉声叹气,把自己关在书房里。
直到书房外面响起敲门声,阎象这才勉强从悲愤状态回过神来。
除了敲门声以外,还有隐隐约约的酒香。
“元道先生,是我,郭奉孝!”
青年那爽朗,又带着些贱兮兮的声音响起。
“快进来吧你小子。”
“一切都被你猜对了,主公还是舍不得大公子,而曹营那边提出的要求也很苛刻。”
“老夫按照你的提议,向主公提出先假意答应曹营条件。”
“实则交换完城池后,再重新将其夺回。”
阎象话音落下。
郭嘉推门走了进来,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笑容,嘴边还有一些酒渍。
什么?你问郭嘉为什么会在这儿?
这里面,还真有不小的渊源,首先要从郭嘉的真实出身讲起。
不少营销号会讲郭嘉是平民出身,是平民贵子,是平民的骄傲,这个纯属扯犊子,听听就好。
汉末真正的平民,读不起书,饭也难以吃饱,所以才会有黄巾起义,百姓揭竿而起。
而郭嘉,出身自豫州排得上号的大家族,颖川郭家。
年少时候,他就与荀彧、赵俨等人为友。
虽然郭嘉不是族内正房嫡系。
但也是与正房关系并不遥远的旁系子弟,不然不会获得这样的交友资格。
再然后,家族供他读书,安排他举孝廉。
举孝廉的名额,几乎每个郡每三年才只有几个,都掌握在世家大族和他们的附庸手上。
汉末时代一个郡的地盘,比后世的地级市还大。
能有机会举孝廉,想一下这个含金量就知道到底是不是“平民贵子”了。
当然,万事都有对比。
要是拿郭嘉的家世去和袁术对比,那当然只有被爆杀的份儿。
但要是拿郭嘉和戏忠对比,不好意思,戏忠是真要破大防。
曹营这些文官,真正意义上的穷比,可能就戏忠一个。
靠着给大户人家当书童获得读书机会,来时路甚是不易。
至于许墨,他是挂比,要另外算。
不过,郭嘉虽然出身世家。
但他的性格不像世家子弟,豪放洒脱像是个浪子。
也正因此,郭嘉虽然被家族长辈安排到袁绍手下为官,协助堂兄郭图。
但郭嘉干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找了个借口趁机跑路。
因为不想回家之后被族内那群老不死指着鼻子怒骂,便跑到了和他有交情的阎象这里。
其实阎象也是个爱酒之人,甚至爱到了痴迷的地步。
这厮前几年,为了喝酒,专门去了一趟青楼,说要尝尝青楼那里不一样的美酒。
然后,酒没喝多少,却在那里意外结识了出门忘记带钱的郭嘉。
两人至此成了忘年交。
这份交情,使得郭嘉决定稍微帮一帮阎象。
这老头啥都好,就是破嘴倔的很。
如今,见阎象愁眉苦脸的模样,郭嘉又好气又好笑:
“我说元道先生,你家主公不是采纳你的建议了吗?”
“怎么还在这儿唉声叹气?”
阎象苦笑道:
“郭奉孝,你小子说的简单,当真以为老夫是个傻子不成?”
“你提的那个计策,固然不错。”
“但曹营那么多人精,曹孟德本人更是狡诈如狐。”
“万一他提前做好部署,极有可能血本无归好吧?”
郭嘉打了个哈欠,笑道:
“所以郭某这里还有配套计策,就是有点不入流,估计你家主公很难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