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5章 有大臣弹劾 “后宫干政(指翠妃新政)”

作者:走路要带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碎玉轩的院子里正热闹 —— 苏晓晓搬了张竹椅坐在辣椒丛旁,给十几个宫女太监做 “新政礼仪培训”,手里举着个用辣椒梗做的 “指挥棒”,活像现代公司里搞团建的奇葩主管。


    “记住了!以后给高位妃嫔请安,不用三跪九叩,半蹲行礼就行!” 她用指挥棒敲了敲地面,“咱们算笔账,以前每次请安跪三次,一天两次,一年就是两千多次,膝盖早跪出茧子了!现在简化了,省下来的时间能多摘两筐辣椒,多蒸两笼甜椒包子,多好!”


    宫女们听得直点头,小太监们还偷偷记笔记 —— 自从新政推行,他们不仅少跪了,伙食还变好了,御膳房送来的甜椒包子能分到两个,连之前总克扣月例的管事都收敛了,谁不支持?


    春喜端着杯薄荷茶走过来,刚想递给苏晓晓,就看见小禄子连滚带爬地冲进院子,怀里的情报本都快甩飞了,脸白得像被霜打了的甜椒:“娘娘!不好了!出大事了!前朝…… 前朝有大臣递奏折,弹劾您‘后宫干政’,说您推行的新政‘扰乱尊卑’‘浪费国库’,还说要请陛下废了您的贵妃位!”


    “后宫干政?” 苏晓晓手里的辣椒指挥棒 “啪” 地掉在地上,薄荷茶差点洒在衣襟上,“我干哪门子政了?我让宫女少跪两次、让御膳房多放勺辣油,这叫干政?那大臣是不是觉得宫女的膝盖比国家大事还重要?”


    周围的宫女太监瞬间安静下来,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带着慌 —— 后宫干政是大罪,要是真被坐实,不仅苏晓晓要倒霉,他们这些受益于新政的下人,也得跟着遭殃。


    “奏折是谁递的?内容具体说什么?” 苏晓晓定了定神,捡起指挥棒,心里却像塞进了颗刚炸熟的魔鬼辣,又急又辣 —— 景仁宫的阴招还没应付完,前朝又来添乱,这是要把她逼到绝路啊!


    小禄子赶紧翻开情报本,念得磕磕绊绊:“是…… 是礼部尚书周大人!他在奏折里说,‘翠贵妃推行新政,废黜旧礼,使宫女太监不敬主子,有违尊卑之道’;还说‘改善下人伙食、建扫盲班,耗费国库银两,实为奢靡之举’;最后说‘后宫不得干政,翠贵妃此举已逾本分,请陛下严惩,以正纲纪’!”


    “奢靡?” 苏晓晓气笑了,指着院子里的辣椒丛,“我建扫盲班用的是自己的月例,改善伙食只是多放了勺辣油,哪用国库银子了?这周大人怕不是没算过账,以前宫女太监跪坏了膝盖,太医院开药花的钱,比多放的辣油贵十倍!”


    华妃踩着红裙闯进来,手里还攥着个刚从御花园摘的甜椒,听见 “弹劾” 二字,一口甜椒差点喷出来:“周大人?就是那个去年冬天穿三件貂皮还喊冷的老顽固?他懂什么叫新政!宫女少跪两次就叫‘不敬主子’,那他天天在家让丫鬟端茶倒水,是不是也叫‘扰乱纲纪’?”


    端嫔也从试验田赶过来,手里拿着颗测毒用的彩虹椒,脸色凝重:“姐姐,这不是小事。周大人是礼部尚书,管的就是礼仪纲常,他的奏折在朝堂上很有分量,而且…… 他还是皇后的远房表舅,肯定是景仁宫撺掇他递的奏折!”


    “皇后的表舅?” 苏晓晓心里 “咯噔” 一下,终于明白这是景仁宫的 “组合拳”—— 后宫用符咒、谣言、绑人逼她,前朝用大臣弹劾压她,就是想让她腹背受敌,在皇帝和太后面前彻底失势。


    弘昼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个画满辣椒的纸,看见大家脸色不好,奶声奶气地问:“额娘,你们怎么了?是我的辣椒画画得不好吗?那个‘弹劾’是什么?能吃吗?比甜椒包子好吃吗?”


    苏晓晓蹲下来,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又酸又软:“弹劾不能吃,比苦萝卜泥还难吃。等额娘处理完这事,给你蒸双份甜椒包子好不好?”


    弘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抱着画跑开了。苏晓晓站起身,握紧辣椒指挥棒:“不能慌!咱们得想办法应对!小禄子,你再去御书房打听,陛下看了奏折是什么反应?有没有大臣帮咱们说话?”


    “老奴这就去!” 小禄子揣好情报本,跑得比兔子还快,临走前还不忘回头喊,“娘娘放心!老奴一定打听清楚,绝不让您受委屈!”


    华妃气得金步摇撞得叮铃响,掏出辣椒喷雾晃了晃:“翠妃,你别怕!要是陛下真信了那老顽固的话,本宫就带着宫里的宫女太监去御书房请愿,说新政是好的,不能废!咱们人多,陛下肯定会听!”


    “别冲动!” 苏晓晓拦住她,“请愿只会坐实‘后宫结党’的罪名,反而让周大人抓住把柄。咱们得用‘事实说话’,把新政的好处一条一条列出来,让陛下知道,我不是干政,是在帮后宫省钱、省时间,还能让下人更勤快!”


    端嫔点头附和:“姐姐说得对!我可以去太医院拿记录,证明自从少跪之后,宫女太监的膝盖伤少了,太医院的药费省了三成;还能让御膳房出账本,证明改善伙食后,剩饭少了,反而省了银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宫女们也纷纷开口:“娘娘,奴婢可以作证,少跪之后,奴婢每天能多摘一筐辣椒,还能帮六阿哥缝小衣服!”


    “奴才也能作证!扫盲班让奴才认识了字,现在能帮娘娘记新政推广记录了!”


    苏晓晓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暖暖的 —— 虽然景仁宫和前朝步步紧逼,但她还有这么多支持她的人,这比什么都重要。


    没一会儿,小禄子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上带着点喜色:“娘娘!老奴打听清楚了!陛下看了奏折,没立刻表态,还问了几个大臣的意见!户部尚书李大人就说,‘翠贵妃新政节省了后宫开支,实为好事,不应算干政’;还有兵部尚书王大人,说‘宫女太监少跪之后,干活更勤快,御花园的辣椒长得都比以前好’!”


    “还有这事?” 苏晓晓眼睛一亮,心里的石头落了点,“看来不是所有大臣都是老顽固,还有讲道理的!”


    “但…… 但皇后娘娘去御书房见陛下了,还说‘周大人是为了朝廷好,翠贵妃确实逾矩了’,陛下现在也有点犹豫,说要‘再想想’。” 小禄子又补充道,语气里带着担忧,“老奴还听说,周大人要在明天的朝会上‘当面进谏’,请陛下严惩您!”


    “当面进谏?” 苏晓晓握紧拳头,“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把‘后宫干政’的罪名扣在我头上!明天的朝会,肯定会吵得不可开交,景仁宫还会趁机在太后面前吹风,说我‘恃宠而骄’!”


    华妃急得直转圈:“那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周大人在朝堂上胡说八道吧?要不本宫去贿赂李大人,让他多帮你说几句好话?”


    “贿赂?” 苏晓晓差点被气笑,“你以为是现代职场送奶茶啊?清朝贿赂大臣是大罪,要是被发现,咱们更完了!” 她想了想,突然有了主意,“春喜,你去把新政推行以来的‘节省账本’拿来,就是咱们记的‘少跪省药费’‘改善伙食省剩饭’的账;端嫔,你去太医院拿药费记录;小禄子,你去御膳房要伙食账本 —— 咱们把这些证据整理好,给陛下送过去,让他看看,我的新政到底是‘干政’还是‘省钱’!”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院子里又忙碌起来 —— 春喜翻出账本,上面记着 “三月节省药费五十两”“四月剩饭减少二十斤”,字迹工工整整;端嫔拿来太医院的记录,上面盖着红印,证明所言非虚;小禄子带来御膳房的账本,上面画着辣椒简笔画,标注着 “改善伙食后,下人积极性提高,辣椒采摘量增加三成”。


    苏晓晓把这些证据整理好,放进个描金的盒子里,准备明天一早让李德全交给皇帝。华妃看着盒子里的证据,忍不住赞叹:“翠妃,你这招好!用账本说话,比空口辩解管用多了!那老顽固周大人要是看见这些,肯定没话说!”


    “希望如此吧。” 苏晓晓叹了口气,心里却还是有点不安 —— 周大人是皇后的表舅,肯定会咬住 “尊卑” 不放,就算有账本,皇帝也可能为了平衡前朝和后宫,对她有所处罚。


    夜幕降临,碎玉轩的灯亮了起来。苏晓晓坐在桌前,看着盒子里的证据,弘昼趴在旁边,用蜡笔在账本上画辣椒:“额娘,我帮你画辣椒,辣椒能‘打跑’坏人,让他们不欺负你!”


    苏晓晓摸了摸儿子的头,心里暖暖的:“好,有弘昼的辣椒帮忙,额娘肯定能打跑坏人。”


    可她不知道,此刻景仁宫的正屋里,皇后正和周大人的儿子(在京为官)说话,手里拿着个锦盒:“告诉令尊,明天朝会上,只管大胆进谏,哀家会在太后面前帮他说话,只要能让翠贵妃失势,以后令尊在朝堂上,哀家定会多加扶持。”


    周大人的儿子接过锦盒,打开一看,里面是满满的银子,赶紧躬身道谢:“多谢皇后娘娘!小侄定让家父全力进谏,绝不辜负娘娘的期望!”


    皇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很好。记住,明天一定要让陛下相信,翠贵妃是‘后宫干政’,绝不能留!”


    而御书房里,雍正正看着周大人的奏折,眉头皱得很紧。李德全站在旁边,小声说:“陛下,翠贵妃让人送来了新政的节省账本和太医院的记录,您要不要看看?”


    雍正摆摆手:“先放着吧。周大人是礼部尚书,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可翠妃的新政确实节省了开支,还让下人更勤快…… 此事需从长计议,不能贸然下结论。”


    李德全躬身应着,心里却明白 —— 陛下是在平衡前朝和后宫,既不想得罪周大人代表的保守派,也不想委屈翠贵妃,可这种平衡,往往最容易出问题。


    第二天一早,苏晓晓刚把弘昼送到太后宫里(按例请安),就听见朝会方向传来喧哗声 —— 小禄子慌慌张张地跑过来,脸色发白:“娘娘!不好了!周大人在朝会上哭着进谏,说您‘破坏祖宗规矩’,还说‘要是不严惩您,朝廷纲纪就完了’!有几个保守派大臣也跟着附和,陛下现在很为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哭着进谏?” 苏晓晓心里一沉,“这老顽固还会玩‘卖惨’套路?比现代职场里靠哭博同情的同事还没底线!”


    正说着,太后身边的李嬷嬷走过来,脸色冷淡:“翠贵妃,太后请您去慈宁宫,说…… 说要跟您聊聊‘新政’的事。”


    苏晓晓心里 “咯噔” 一下 —— 太后这个时候找她,肯定是听了皇后的吹风,想为周大人的奏折 “讨说法”。她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衣服:“知道了,我这就去。”


    华妃赶紧拉住她,小声说:“别怕!我跟你一起去,要是太后为难你,我就帮你说话!”


    苏晓晓点点头,跟着李嬷嬷往慈宁宫走。路上,她心里默默盘算:到了慈宁宫,一定要把新政的好处说清楚,用账本和证据说话,绝不能让太后相信 “后宫干政” 的谣言。可她不知道,太后已经被皇后和周大人的话先入为主,等着她的,可能是一场更艰难的 “审问”。


    慈宁宫的气氛很压抑,太后端坐在主位上,手里捏着串佛珠,脸色沉得像御膳房没烧开的辣椒水。皇后站在旁边,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显然是等着看她出丑。


    “翠贵妃,哀家听说,前朝有大臣弹劾你‘后宫干政’,推行新政‘破坏规矩’,可有此事?” 太后开门见山,语气里带着不满。


    苏晓晓屈膝行礼,不卑不亢地说:“回太后,臣妾推行新政,只是为了让宫女太监少受苦、让后宫更节省开支,并非干政。臣妾这里有太医院的药费记录和御膳房的账本,能证明新政节省了五十两银子,还让宫女太监的膝盖伤减少了三成……”


    “够了!” 太后打断她,“哀家问的是规矩,不是银子!祖宗定下的三跪九叩礼仪,是为了彰显尊卑,你说改就改,这不是破坏规矩是什么?你一个贵妃,管好弘昼、伺候好陛下就够了,管宫女太监的膝盖干什么?”


    皇后趁机添火:“太后说得是。妹妹还是太年轻,不懂‘尊卑有序’的道理,才会被大臣弹劾。依臣妾看,不如先停了新政,给周大人和前朝大臣一个交代,也免得陛下为难。”


    苏晓晓心里一慌,刚想辩解,就听见外面传来脚步声 —— 李德全匆匆走进来,躬身道:“太后,陛下请翠贵妃去御书房,说…… 说要跟她商量周大人的奏折。”


    苏晓晓心里松了口气,对着太后行了个礼,跟着李德全往御书房走。路上,她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 陛下找她,是想处罚她,还是想让她为新政辩解?周大人的弹劾,到底会有怎样的结果?


    而此刻的朝会上,周大人还在哭着进谏,保守派大臣纷纷附和,户部尚书李大人则拿着苏晓晓的账本,据理力争,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这场 “奏折风波”,显然还没结束,而苏晓晓即将面临的,可能是入宫以来最艰难的一次 “职场危机”。


    喜欢穿成清代小咸鱼请大家收藏:()穿成清代小咸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