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知意翻一个白眼:“我好心帮忙,回头跟你连亲戚都没的做,我何必呢?”
“知知姐,做人现实点。”
“你对我有几分真心,我就会回报你几分真意。”
江知知天天踩着她的脑壳,还想让她当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她,江知知可真敢想。
身为这本书的女主,江知知不是一般的有自信。
这份勇气……可能是作者给她的吧。
“知知姐,要没别的事儿的话,我就干活了。”
别的,她什么也不说了,她只期盼林卫东这个男主可以早一点出现,跟江知知结婚后,把江知知带到部队里去吧。
林卫东再不回来,他命定的媳妇儿就要跟人跑了。
江知知:“……”
不帮就不帮,她靠自己!
江知知回到自己的地里,继续工作,满脑子都是想着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闻知青接受自己。
但凡有可能的办法,她都得试一试才行。
胡大妮儿:“……”
江三丫的确是一个特别拎得清,不犯糊涂的姑娘。
刚才两丫的对话,胡大妮儿从头听到尾,越听越觉得可惜,也感叹,自己的眼光是真的好。
江三丫对闻知青没意思,是不该因为跟江二丫亲戚的关系,就去替江二丫说好话。
以后要是这两口子的日子没过好,那都是江三丫的错。
只是……
江三丫怎么连军子都没有看上呢?
她还以为江三丫对闻知青没意思,那么她家的军子就稳了呢。
搞了半天,她家军子才是第一个被江三丫拒绝的人。
“三丫,婶子能跟你聊聊不?”
想到儿子萎靡不振,连去服装厂上班都提不起精神的儿子,胡大妮儿只能厚着脸皮来找江知意。
江知意:“婶子好。”
扎堆的来啊。
“婶子你想说啥?”
“你对军子……”
“林建军同志挺好的,但我现在还太小了,没想找对象呢,就不耽误林建军同志了。”
胡大妮儿的脸上出现了纠结和挣扎的表情:“要是军子能等呢?”
江三丫今年才十七岁,不像军子,都二十三岁了,难怪江三丫一直说自己还小,也愿意把军子让给江大丫。
江三丫都没开窍,也不急个人问题。
江知意:“……”
“婶子,你别闹。”
林建军都二十三岁了,他愿意结婚的话,还等什么,拖什么,换个对象不就成了吗?
她这要真让林建军等自己,以后每次碰面,胡婶子不得用幽怨的眼神看她吗?
只要有机会,胡婶子肯定会也催自己,小不小的,差不多了。
想想,江知意就汗毛直竖,恐惧那样的未来。
“林建军这么好的男同志,想找个好媳妇儿不难,胡婶子,你加油。”
“回头我等着吃他跟新嫂子的喜糖呢。”
那么大的压力和那么大的锅,请别给到她,她不接受的。
胡大妮儿劝不下去了,因为江知意这个明白人,太明白了。
胡大妮儿自己都清楚,江知意要愿意答应先跟林建军订婚的话,那么送一次节礼,她就会催一次。
十七岁跟十八、十九,也差不了多少,婚可以结的。
这个婚,她完全忍不住不去催。
这么明白的江知意让胡大妮儿没有下手的余地了。
“诶……那婶子不耽误你干活赚工分了。”
胡大妮儿走的时候,眼里满是不舍和可惜,就跟自己明明发现了大宝贝,却没办法把大宝贝变成自己的。
“三丫、三丫。”
江知知往江知意的旁边靠了靠,“我也是一番好意,听不听的,你自己琢磨琢磨。”
“林家什么条件,生产队的人都清楚,林卫东在部队里还当了干部。”
“林建军有林卫东这个哥哥照顾着,未来肯定差不了。”
“胡婶子还这么稀罕你,要你跟林建军结婚了,都不愁婆媳问题。”
“胡婶子不得把你当成亲女儿疼吗?”
“这么好的一段缘分,千万别错过,不然都替你可惜。”
这摆在眼前的大好缘分,江三丫怎么就一点都不心动。
换其他大姑娘遇到像胡婶子这样的婆婆,肯定会心心念念嫁过去,好过上好日子的。
江知知这些说得倒是真心、算计各掺一半。
江知意撇嘴:“知知姐,你是忘了前天胡婶子带着林建军来我们家时,那表情有多难看了吗?”
就因为扯了一个闻砚舟出来,胡婶子看她的眼神从满意变成了挑剔和嫌弃。
别以为她没听说,林建军跑来帮她干活,胡婶子一开始吃醋得不行。
直到她把林建军赶走,胡婶子以为她这是在讨好她,惦记她这个未来婆婆,才高兴起来的。
“婆婆”这种生物,很多时候,心理是非常奇葩又多变的。
没有儿媳妇的时候,着急催儿子找对象。
等有了儿媳妇,人又挑上,这不满意,那儿嫌弃的。
胡婶子看着不像是那个例外。
江知意入情入理的分析让江知知心里十分难受。
江三丫把事情看得这么透彻,就更不可能选择林建军了。
“你选闻知青,不也得面对婆媳问题吗?”
“胡婶子好歹是我们乡下人,她至少不会嫌弃你是农村来的。”
“闻知青的妈就不一样了,肯定也是知识分子,她能不嫌弃你是农村来的,没有文化吗?”
所以,只要江三丫嫁人,选闻知青和选林建军,本质上没有区别。
从婆婆的角度出发,那也该是林建军优于闻知青。
江知意不乐意了:“知知姐,你说谁没文化?”
她一个现代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虽然不是985,那也是重本211出来的,怎么还被说没文化了。
“你小学成绩好有什么用,你才上了几年的学啊?”
“你小学毕业了吗?”
“你初中毕业了吗?”
“你高中毕业了吗?”
“说你没文化,有错吗?”
江知知说这些话的时候,怨念颇深。
就因为江知意在学校里的优异表现,导致江知知和江知心情况变得特别尴尬。
江知知也曾努力过,但她在学习上,就跟少了一根筋似的,问老师,学不会,问江知意,勉强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