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为这样,突然碰上林家这么好的亲家,赵月季心动得不行,连江知心这个大侄女都顾不上,希望先把江知意安排好,免得江知意被男知青骗走了。
哪怕跟女儿相看的是林建军,不是林卫东,林建军比不上男知青,但跟生产队的其他大小伙比,总是优秀许多吧。
江知意点点自己的脸:“我猴精猴精的,没人能骗你闺女我。”
“意意,你觉得卫东怎么样?”
赵月季声音一变,打起其他主意。
“……”江知意眨眨眼,她妈怎么一会儿一个主意。
昨天还跟她说,林建军也不错,今天直接打上林卫东的主意了?
江知意脑壳子疼:“妈,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我才十七岁,还小呢。”
二十岁之前,她不考虑婚嫁。
“好小伙就得趁早下手,晚下手都被抢没了。”
赵月季把自己刚偷听到的消息告诉江知意:“知知好像在跟你大伯母吵架,说是不想那么早结婚。”
什么不想那么早结婚,肯定是江知知没看上林卫东,不想嫁给林卫东。
那不正好吗?
闺女要能嫁给林卫东,不比嫁给林建军好吗?
这些听得江知意都快把脑袋挠秃了:“妈,我还小……”
“实话跟你说,二十岁之前,我不谈对象。”
赵月季变苦瓜脸,这才多久啊,她就听到了跟大嫂一样的话:“意意,你要真跟妈说实话。”
“你是真卡年纪,还是心里有人了?”
赵月季不好意思说,江知意自己挺好意思的:“妈,你是怕我看上知青了吧?”
“你这孩子……也不害臊。”
赵月季拍了江知意一巴掌:“那些知青都是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出身好,懂得又多,跟我们这些乡下人就不是一路的。”
“妈知道,知青那样的男同志,大姑娘小媳妇儿哪有看了不喜欢的。但看看就好,千万别想不该想的。”
“他们啊……都是凤凰,总有一天,他们一准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
“意意,妈不想你吃苦。”
江知意听得连连点头,她妈真是有先见之明,今年是七七年,等明年七八开始,知青大批返城,直到八零返城结束。
这段期间,不少知青都借着返城的机会,抛弃在乡下的妻儿,展开新的人生。
愿意带上妻儿,负责的知青,都是少数。
就因为这样,假如闻知青打着入乡随俗,通过娶当地的姑娘缓减下乡的窘迫和辛苦,她愿意收闻知青一点好处,卖他这个小道消息。
再熬一年,闻知青就可以解放,回首都当他的贵公子了。
没必要为了躲那么一点懒,纡尊降贵地勉强自己娶个乡下姑娘,因头抛弃了,还得落个陈世美的骂名。
“你别光点头啊,我说的,你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闻知青下乡的这两年时间里,他们生产队的大姑娘们一个个都变得难嫁人了,总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拖一拖。
这是为了啥,懂得都懂。
可都两年了,也没见闻知青跟哪家闺女走得近,商量结婚的事儿。
知青点的其他人还总说,许知青就是闻知青的对象。
所以,没戏。
他们乡下人别奢望不属于自己的人和东西,实实在在过日子才是真。
江知意委屈,明明是她妈没把她的话听进去,怎么还反过来怪她呢。
“你忘了我跟你说的,女人太早结婚生孩子,很危险的。妈,你是想要外孙,还是想要女儿?”
十七岁啊!
她结个毛的婚,谈个屁的对象!
江知意不断安慰自己,只要再熬三、四个月,她就解放了。
断了十年的高考恢复,是她能撑下去的动力。
哪怕跟这些亲人处得还算不错,三观的不同使得经常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每每这种时候,江知意就暴躁。
不可与夏虫语冰,不可与井蛙语海。
这是事实。
赵月季沉默了一下:“可、可以先订婚的呀。”
林卫东这么好的对象,她怕女儿错过以后会后悔。
江知意扯扯嘴角:“林卫东兄弟俩今年都二十三了吧?先订婚,等几年再结婚生娃,你确定林家能同意?”
江大河嬉皮笑脸地靠过来:“媳妇儿,你跟意意说啥呢,带我一个呗。”
赵月季,得,男人过来护闺女了:“哼!你是亲爸,我是后妈呗。”
她这么着急,都是为了谁啊!
江大河:“哪能啊,咱俩都是亲的,都疼闺女。”
“但闺女不是说了,她还小,不急着找对象,我还想多养女儿几年呢。”
他也不想闺女这么小就找对象,哪怕他不认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可结了婚的女儿,他还能像现在似的,天天瞅得见,能在自己的跟前晃悠吗?
只要女儿愿意,女儿一辈子不嫁人,他都乐意。
这话,江大河聪明地藏在肚子里,因为他知道,他一说出来,准得挨媳妇的揍。
赵月季同样是真疼孩子的妈妈,她想了想:“拒绝了林家,你不后悔?”
“不后悔。”
“那也成。”赵月季松口了,“不过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只要你应了,林家的事儿,我就给你回了。”
她不强逼。
“妈,你说,十个都成!”
她爸她妈在农村里,绝对是最疼孩子和最开明的父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