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晨雾弥漫,鸟鸣伴随着山间的清风而来,曹耽在监测站的露天平台上,他迎着朝阳,修炼灵气引导术与黑煞拳。
一连数日,曹耽的生活,进入了规律而平静的节奏之中。
白天,他按部就班地操作着那些灵气监测设备,记录着一组组数据,然后将它们,通过卫星网络,上传到江城市的总服务器。
黄昏,夕阳将群山的染成金红色,曹耽再次来到平台,复盘一天的修炼,感受着体内那缓慢增长,却无比凝实的气血与灵气。
这种与世隔绝、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对于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来说,本应是枯燥乏味的。
但对于此刻的曹耽而言,却是求之不得。
远离了江城的波诡云谲,远离了那些看不见的暗流与博弈,他终于可以沉下心来,专注于自身的修行。
在这里,他不需要伪装,不需要提防,他唯一的敌人,就是自身的瓶颈。
黑煞拳的修炼,已经进入了一个停滞期。
无论他如何催动气血,如何演练拳法,都始终无法突破现有的境界。
拳罡的威力,不再有明显的增长,身体的强化,也似乎达到了一个极限。
他知道,这是因为他体内的气血之力,已经达到了身体的极限。
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借助前人经验了。
他想起了在特训班资料库中,看到过的一份关于《黑煞拳》的进阶修炼心得。其中提到,当拳法修炼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辅以一种名为“虎骨龙筋膏”的秘药,来淬炼筋骨,激发气血潜能。
这个说法,在那本《古代武学钩沉录》中也有提及,而这秘药中最重要的一味药引,便是石斛,尤其是野生的铁皮石斛。
石斛,性微寒,味甘,能滋阴清热,益胃生津,是一种能够调和气血,滋养筋脉的良药。即便是普通的品种,对曹耽他们这些在超凡领域人士,都有作用。至于铁皮石斛,更是石斛中的极品,其蕴含的药力,非普通石斛可比。
上一次发现的灵性山葡萄,虽然也是不错的炼丹材料,但其药性偏向于温养灵气,对于主修肉身的《黑煞拳》来说,助益不大。
寻找石斛,炼制秘药,成了曹耽眼下最迫切的目标。如果能够,这石斛最好是灵气足的那种,即便达不到灵性植物的程度,拿来秘药,想来对他也是有效果的。
到了周末。
曹耽将监测站的设备,调整到自动运行模式,然后驾驶着那辆半旧的越野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再次向山脚下的下溪村驶去。
秋日的阳光,温暖和煦。
曹耽摇下车窗,任由山间清新的风,灌入车内。
车子在村委会门前停下,李寒梅似乎早就听到了汽车的引擎声,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笑容。
“曹大站长,今天怎么有空下山了?”她半开玩笑地打趣道。
经过这段时间的几次接触,两人已经相当熟稔。曹耽偶尔会开车载她去镇上采购物资,而李寒梅,也时常会拜托村民,给山上的曹耽,送去一些新鲜的蔬菜和肉食。
曹耽笑了笑,然后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寒梅姐,想请你帮个忙。”
“说吧,跟我还客气什么。”
“我想买一些本地的特产药材,比如黄精、茯苓、甘草之类的。过段时间,我可能会有一次休假,想带点东西回家,给家里的长辈。”曹耽找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
“这没问题啊,小事一桩。”李寒梅一口答应下来,“我们村后面这几座大山,就是个天然的药材库。我这就去帮你问问,村里好几个老人,都是采药的好手。”
李寒梅的办事效率很高,不一会儿,她就带着曹耽,来到了村东头,那位名叫老王头的老药农家中。
老王头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好几个村里的老人。他们将自家采摘、晾晒好的药材,都拿了出来,在院子里的石桌上,一字排开。
黄精、茯苓、天麻、何首乌……
各种药材,琳琅满目,而且品质,远非城市里那些药店出售的养殖品可比。
曹耽一边仔细地挑选着,一边状似无意地,和几位老人聊了起来。
“王大爷,您这黄精,个头真大,一看就是年头足的。”曹耽拿起一块炮制好的黄精,由衷地赞叹道。
老王头被夸得很高兴,咧开嘴,露出发黄的牙齿,得意地说道:“那是,这可是我从野猪岭那边挖回来的。那地方,寻常人可不敢去。”
“哦?那除了黄精,野猪岭那边,还有什么好东西吗?”曹耽顺势问道。
“多着呢,天麻、茯苓,多得是。不过,那地方邪乎,一般人我们都不让他去。”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在一旁插话道。
曹耽不动声色地,将“野猪岭”这个地名,记在了心里。他一边挑选着自己需要的普通药材,一边继续引导着话题。
“听我爷爷说,这山里的药材,最珍贵的,还要数那些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东西,比如野生的好山参,还有一种叫石斛的,是这样吗?”
听到“石斛”两个字,几位老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向往的神情。
“小曹同志,你还知道石斛?”老王头惊讶地看着他,“那可是个金贵玩意儿,真正的仙草。特别是那种长在崖壁上,皮色发青,跟铁一样的,叫铁皮石斛,一小撮,就能在城里换一套房呢。”
“是啊,是啊,”另一个老人附和道,“我年轻的时候,跟我爹进山,远远地见过一次。那东西,就长在鬼愁崖上,那地方,猴子都上不去,只能看着眼馋。”
“鬼愁崖。”曹耽暗暗记下。
“对,就在尖刀峰的背面,一片光秃秃的石壁,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老王头比划着,脸上带着一丝后怕,“我们这儿有句老话,叫‘宁闯野猪岭,不望鬼愁崖’。那地方,太险了。”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曹耽的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他将挑选好的药材,用一个大袋子装好,按照远高于市扬价的价格,付了钱。老人们推辞不过,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
李寒梅看着曹耽,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解:“你买这么多药材,真的只是带回家吗?”
曹耽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对了,上次你说的,那片蜂蜜产量特别高的山崖,具体在哪个位置?”
“就在鬼愁崖的下面不远。”李寒梅指了指西边的方向,“怎么,你也对蜂蜜感兴趣?”
“算是吧。”
告别了李寒梅和热情的村民,曹耽载着满满一车药材,回到了山上的监测站。
回到监测站,他将这次收购来的普通药材,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然后,他取出了那尊青铜小炉,以及从江城大学带来的各种研磨器具。
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炼制最基础的丹药——黄芽丹。
黄芽丹,它的配方简单,材料易得,只需要寻常草药,就能炼制。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曹耽在灵气监测站附近一处灵蕴度较高的地方,寻到一块平坦地,开始炼制丹药。
【通过炼丹实践,你的炼丹术经验+1。】
【炼丹失败,你对火候的掌控,有了新的理解。】
【通过炼丹实践,你的炼丹术经验+1。】
……
本来曹耽就擅长炼制黄芽丹,有些金手指加持,他炼丹的失败次数,越来越少。而成功的次数,则越来越多。
他对于炉火的掌控,已经到了一个随心所欲的地步。只需要用眼睛看一看火焰的颜色,用耳朵听一听铜炉传出来的声音,他就能精准地判断出炉内的温度和药材状态。
【恭喜你,成功炼制出一品丹药:黄芽丹。】
【炼丹术经验+10。】
打开炉盖,一股浓郁药香混着白雾,喷涌而出。
炉底,静静地躺着十二枚龙眼大小、色泽蜡黄、圆润饱满的丹丸。
曹耽捏起一枚,仔细地端详着。丹药表面光滑,质地坚硬,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这比他在江城大学后山炼制的丹药品品质还要高,产量更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曹耽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炼制黄芽丹之中。
他的技巧,越来越娴熟。
成功率已经到了十拿九稳。
他的系统面板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通过持续不断的炼丹实践,你的炼丹术技能,获得了提升!】
【炼丹术+1,+1,+1……】
【恭喜!你的丹药‘黄芽丹’炼制熟练度,已达到上限,晋升为:黄芽丹(专精)】
【黄芽丹(专精):你对黄芽丹的炼制,已了然于胸,成丹率提升50%,丹药品质提升30%,有极小概率炼制出蕴含一定当量灵气的特殊丹药。】
看着这条新的提示,曹耽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不过,黄芽丹的副作用,依旧让他有些头疼。这种丹药,虽然能补充气血,但药力过后,会带来强烈的困倦感。
“看来,还是要在晚上睡觉前服用了。”
曹耽将炼制好的丹药,小心翼翼地用油纸包好,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一个个木盒之中。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
当他清点自己的成果时,发现自己,已经炼制出了足足两百多枚品质上乘的黄芽丹。
看着这些堆积如山的丹药,曹耽的眼中,闪烁着精光。
他需要将这些丹药,出售出去,换取足够的资金,去购买那些真正珍贵的药材,比如铁皮石斛,或者真正的灵性药材。
曹耽站在监测站的露天平台上,目光投向了大山外边。
他知道,像他这样被“发配”的人,想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取资源,几乎是不可能的。
“是时候,想办法联系一下外面的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