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县尊张九知

作者:平行宝宝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粗略的扫了一眼告示上的内容,大概就是先谴责了一番胡天胡地两兄弟在甘州以及周边县城的所作所为。


    紧接着交代两人被发现的现扬,同时告诉百姓,这两人是罪有应得。


    为了表彰此类善举,县太爷特意提供赏银一百两用来答谢这位不知名的侠士。


    最后面加盖了县太爷的印章,瞧着应该是可信的。


    虽然他现在不愁吃喝,有农村还有牧扬,一百两对于他来说可有可无。


    但毕竟是天降横财,为啥不取,不取是傻子。


    跟路人打听了县衙的位置,李长安不做耽搁,直奔而去。


    甘州县城不大,横竖四条路把整个甘州县划分成九块区域,而甘州县衙则位于正中央。


    从南门过去大概一炷香左右的脚程。


    李长安走的很快,来到县衙门口已经巳时初。


    县衙的门头稍显破旧,最外面的四根立柱的红漆已经剥落的露出里面的黑褐色木料。


    头顶悬挂着甘州县署的匾额,原本烫金的大字此刻也变成了黑色。


    县衙门口站着两个身穿皂服的衙役,此刻正靠在立柱旁闲聊。


    李长安不懂古代县衙的规矩,抬腿就往衙门口里面去。


    靠在立柱旁边的俩衙役见状连忙过来拦住他,呵斥道,“县衙重地,岂容你乱闯,做什么的?”


    李长安被拦下,神情微微一愣,随后笑道。


    “听说县太爷发了告示,奖赏为民除害的侠士,我有线索禀告县太爷。”


    “还请两位兄弟通报一声,有劳了。”


    李长安说话很客气,没有说替天行道之人是自己,也是怕这俩衙役狗眼看人低。


    毕竟他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如果说自己杀了那两个令县衙捕快们闻风丧胆的杀手,估计也不会有人信。


    所以还是先见到县令大人再仔细分说。


    俩衙役闻言互相看了一眼,对于李长安的话有些半信半疑,但既然是有线索,那就通禀县尊大人一声。


    毕竟这件事县尊大人比较看重,否则也不会张贴告示。


    “行,你在这里候着,我这就去回禀县尊大人。”


    其中一个瘦高个的衙役说完便匆匆朝县衙内走去。


    县衙后院。


    琴治堂内。


    一位身穿青色圆领官服,头戴乌纱圆帽的中年男子端坐上首。


    男子姓张,名九知,是甘州县的县尊,年约四旬,面容清瘦。


    在他旁边还坐着一位身穿圆领灰袍的老者,老者看年纪得有六十多岁的样子,须发灰白,脸上沟壑纵横。


    “周老,你在甘州做了二十多年的县丞,可曾遇到过如此严重的灾情。”


    “眼下甘州县周围的农户颗粒无收,每日都有灾民冻死,饿死,朝廷的赈灾款也不知在何处,这可叫本官如何处理啊,唉!”


    张九知说罢无力的长叹一声,他在甘州县做了近十年县令,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灾情。


    县衙的粮仓里的粮食早已经所剩无几,向朝廷请求赈灾的公文也不知道到没到六部。


    看着每日都有灾民饿死,冻死,作为一方父母官的他也是心痛难当。


    周老捋着灰白的短须仔细琢磨一番,也是无奈的很。


    “大人,这次灾情涉及到整个雍凉之地,再加上北方草原部落虎视眈眈,怕是朝廷也有心无力啊。”


    “为今之计,与其等待朝廷的赈灾款,还不如想想如何自救,如此才是上策,大人,以为呢?”


    “周老的意思,本官又何尝不知,只是咱们甘州地处偏僻,再加上连年灾情,盗匪横生,外面的商贸哪里还肯来这里,想让本官去拿钱买粮都找不到合适的人。”


    “至于本地的粮商,你也知道,那些商人囤货居奇,现在又是缺粮的时候,更是趁机大发国难财,外面的斗米价格已经涨到一两银,相比往年直接翻了20倍。”


    “整整20倍呀,甘州的百姓哪里还买得起。”


    张九知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现在的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赈灾粮上,希望赈灾粮早日抵达甘州,如此才可以平息粮价。


    对于县尊大人的话,周老也理解,甘州地处大周西北边境,能种植的农田本就稀少,本地粮商又精明的跟老鼠一般。


    粮食只能从其他州县运过来。


    只不过这几年一直大旱,导致甘州的百姓颗粒无收,一些没办法活下去的就上山落了草,当起了匪寇。


    专门劫掠过往的商人。


    县尊大人也派人去围捕过,奈何这些匪寇人数众多,其中还有一些武艺高强之人。


    兵士和衙役们根本不是对手。


    否则也不会让胡天胡地俩兄弟逍遥法外那么久。


    这次听说有人替天行道,县尊大人也是高兴的很,这才大力犒赏。


    正说着。


    门外忽然响起一阵咚咚的叩门声。


    “大人,县衙外有个人,自称知道是谁杀死了胡天胡地俩兄弟,此刻正在外面候着呢。”


    张九知一听连忙起身来到门口,拉开房门对那衙役说道。


    “快快有请。”


    “是,大人。”


    ......


    李长安站在县衙门口,百无聊赖的打量着县衙的门头。


    不多时,进去的那个衙役就回来了。


    “县尊大人有请,随我来吧。”


    说罢就引着李长安往里走。


    李长安跟在那衙役后面,进入大门后,这才看清楚县衙内部的格局。


    右手边是县衙办公的地方,包括捕快,文书啥的,左手边是税收重地,什么矿税,茶税等等。


    正对着他的方向便是县衙的大堂,此刻大堂上一个人都没有,一般没有案子不会在此处升堂。


    跟着衙役从右边的角门进去,便是县衙的二堂,这里主要是县尊大人调节一些民事纠纷和商议公事的地方。


    穿过廊道,两人来到琴知堂前。


    李长安扫了一眼两边立柱上的对联。


    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对联倒是让李长安眼前一亮,从对联上来看,这个县令应该还不错,就是不知道人怎么样。


    “大人,人带到了。”


    衙役朝琴知堂内提醒一句。


    少顷,只听吱嘎一声。


    随着房门被拉开。


    从屋里走出两人,其中一人身着青色官袍,是个中年男子,在他旁边那人一身灰色圆领袍,已经垂垂老矣。


    李长安短暂的打量两人之后,目光落在青色官袍男子脸上,微微拱手道。


    “小民李长安见过县尊大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