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2章 萤萤之光计划背后,一群人的温暖同行

作者:诸事大吉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三个故事,藏在评论区的补充里,是“瓜田守护者”从网友投稿里选的:


    【@乐乐是某组合的粉丝,去年组合成员说‘希望大家多关注身边的老人’,乐乐和粉丝们就每周去社区养老院做志愿者。有人陪老人聊天,有人帮老人剪指甲,有人教老人用手机视频。有位奶奶说‘我孙女也喜欢这个组合,你们来陪我,我就像看到孙女一样开心’。后来养老院院长特意给粉丝团发了感谢信,说‘以前总觉得年轻人追星不务正业,现在才知道,追星也能追出温暖’。】


    第四个、第五个......


    长微博里没有提任何明星的名字,却用最朴素的细节,勾勒出饭圈里被忽略的“善意群像”。


    发布不到半小时,转发量就突破 100万,评论区里,无数粉丝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


    「我是某演员粉丝,我们粉丝团每年都会组织‘高考加油’活动,给考生送矿泉水和文具,去年还帮考点附近的考生家长免费送伞!」


    「我们追的歌手呼吁‘环保’,粉丝们去海边捡垃圾,还做了‘环保手账’分享给身边人,现在我身边好多同学都开始随手垃圾分类了!」


    「从现在起,瓜田大大是我的第二个墙头了!」


    「粉一个人,就是看到他的优点,向他学习,从而努力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这有什么错呢?」


    「之前总觉得自己做的小事没人看见,今天看到瓜田大大发的,突然觉得好委屈又好开心——我们真的不是只会花钱打榜的‘脑残粉’!」


    「路人说一句,以前对饭圈印象不好,但看了这些故事,觉得不能一棍子打死。有坏的,也有好的,应该多看看好的一面。」


    「那些骂‘所有粉丝都是害虫’的人,能不能看看这些?私生饭是私生饭,理智粉是理智粉,别混为一谈!」


    「看哭了…这才是粉丝群体该有的样子啊!」


    「谢谢瓜田大佬为我们发声!我们真的不是脑残!」


    「原来她们默默做了这么多好事…我之前地图炮了,道歉。」


    「追星也可以很正能量!支持这种有意义的喜欢!」


    「建议那些天天骂战的人学学,这才是偶像和粉丝之间正确的双向奔赴。」


    「之前因为私生饭的事,跟朋友吵过架,说‘你们粉丝都一样’,现在看了这些,觉得自己错了。对不起,不该一刀切地否定所有人。」


    「我之前刷到过粉丝捡垃圾、捐图书的视频,当时以为是作秀,现在才知道,原来真的有很多人在认真做公益。是我带着偏见了。」


    #饭圈正能量#


    #别让少数人否定一群人#


    两个话题慢慢爬上热搜,没有买水军,没有炒热度,全是网友自发的讨论。


    虽然无法立刻彻底扭转所有偏见,但这组内容无疑为庞大的粉丝群体正名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论据,极大地缓解了她们的委屈和压力,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粉圈文化”更理性、更多元的思考。


    许多媒体和营销号也开始跟进报道其他正能量案例。


    桑晚看着舆论风向的微妙转变,看着那个给她留言的粉丝在转发这个微博时配上的“终于被理解了”的哭泣表情,轻轻松了口气。


    她无法阻止所有的恶意,但至少,她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那些真正心存善意的“追光者”。


    那晚的网络,少了些戾气,多了些温柔。


    发完这些,桑晚自己也感动得不行,她突然想起来自己也有好多粉丝的来信,闲来无趣,开始整理粉丝来信。


    只是她发现其中有好多《终不美》的影迷寄来的信件,大多都是说说她们自身关于“女性职场歧视”“女童辍学”的经历。


    有下岗女工在信里说“想找份能兼顾孩子的工作,却连面试机会都没有”;有贫困地区的老师提到“很多女孩小学毕业就被迫回家务农,眼神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


    这些真实的困境总是萦绕在心头。她深知,一部电影的力量在于唤醒意识,而真正的改变,需要持续而坚实的行动。


    “不如叫‘萤萤之光计划’吧。”


    程澈陪桑晚梳理计划细节时,看着她随手画的“女孩成长路线图”,轻声提议,“拾起那些被忽略的光,也让每个女孩都能成为自己的光。”


    桑晚笑着点头,这个名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恰好契合了她“不张扬、重实效”的初衷。


    “萤萤之光计划”很快落地,分为“职场帮扶”与“教育资助”两大板块,桑晚特意叮嘱团队“不搞媒体宣传,把钱和精力都用在实处”。


    在“女性职场帮扶”板块,桑晚联合全国妇联筛选出 200名下岗女工、单亲妈妈,根据她们的兴趣与基础开设“电商运营”“非遗手作”“家政管理”三类技能培训班。


    她亲自联系之前合作过的非遗传承人担任手作老师,又协调淘宝、京东等平台开通“女性创业专区”,为学员提供免费店铺装修、流量扶持。


    “女童教育资助”板块更是桑晚的心头事。她自掏腰包,联合公益组织在云南、甘肃、四川的贫困地区捐建了 3所“拾光女子中学”,不仅免除学生的学费、住宿费,还提供免费的营养午餐和学习用品。


    为了让女孩们安心上学,桑晚特意在每所学校设立“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的女童从初中读到大学,还定期邀请女医生、女科学家、女企业家来校做讲座。


    整个计划推进过程中,桑晚从没想过对外宣传。她身边的家人、挚友,以及程澈,在知晓后无一例外地被其情怀与远见所打动,纷纷主动加入,或捐款捐物,或利用自身资源提供支持


    程澈不仅捐赠了 100万元用于建设学校图书馆,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联系出版社,为“拾光女子中学”捐赠了 5万册图书。


    林正德和沈曼青更是放弃悠闲的退休生活,每月都去培训班当志愿者,帮学员们整理材料、答疑解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