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这收购土地的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但建立农场,还需要招募大量的人手来种植作物。”钱多多的手下说道。
钱多多点头道:“我知道。去流民聚集的地方张贴告示,就说我们要建立大型农场,招收流民前来种植红薯和土豆,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
没过多久,告示吸引了众多流民前来报名。
“真的能有活干,还能拿到工钱?”一个流民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我们老板说话算数。而且这红薯和土豆,产量可高了,种好了大家都有好日子过。”钱多多的手下说道。
与此同时,虎啸山那边传来好消息,土豆和红薯成熟,获得了大丰收。
“主公,虎啸山的土豆和红薯大丰收了,漫山遍野都是,个头还特别大!”张十二兴奋地向桃夭汇报。
桃夭大喜,说道:“走,我们一起去虎啸山看看。”
桃夭带着众人来到虎啸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成熟的土豆和红薯,山寨的兄弟们正忙碌地收获着。
“哇,这红薯长得可真大啊,一个估计都有好几斤。”钱多多惊叹道。
“是啊,这土豆也是,产量这么高,以后百姓就不愁吃的了。”苏珩附和道。
桃夭看着这丰收的景象,非常高兴:“这就是我们要大力推广种植的作物,不仅能让百姓吃饱饭,还能促进豫州的发展。”
回到豫州城后,桃夭立刻召集大家商议推广种植土豆和红薯的事宜。
“各位,虎啸山的土豆和红薯丰收,证明这两种作物在我们豫州的土地上完全可以大量种植。我们要让豫州百姓都知道它们的高产量,鼓励大家种植。”桃夭说道。
苏珩说道:“主公,要推广种植,首先得让百姓了解这两种作物的种植方法。我们可以安排虎啸山的种植人员下乡,手把手教百姓种植。”
李林也说道:“同时,我们要宣传土豆和红薯的好处,比如产量高、易种植、耐储存等,消除百姓的顾虑。”
桃夭点头道:“很好,就这么办。另外,对于那些愿意种植的百姓,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种子和农具作为支持。”
于是,豫州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活动。
官员们带着种植人员走村串户,向百姓介绍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方法。
“乡亲们,这土豆啊,就这么切块,每块上面留个芽眼,种到土里,浇点水,就能长出来,可简单了。而且这产量,比咱们以前种的粮食高多了。”一位种植人员耐心地向百姓讲解着。
“真有这么好?不会是哄我们的吧?”一位老农有些怀疑地问道。
“大爷,您就放心吧。您看虎啸山那边都丰收了,这还能有假?种好了,您家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官员笑着说道。
在推广土豆和红薯种植的同时,土地改革也在稳步推进。
大地主们虽然不满,但也只能接受现实。他们出售的土地被桃夭收归后,大型农场逐渐建立起来。
“主公,大型农场已经开始运作了,流民们干活都很积极,红薯和土豆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钱多多向桃夭汇报。
桃夭满意地说道:“很好。要关心流民们的生活,让他们在农场里能安心劳作。另外,密切关注土地市场和百姓的反应,有什么情况及时汇报。”
随着大型农场的建立,豫州的土地利用更加合理,粮食产量也将大幅提高。
而土地改革也让更多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为豫州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公,自从土地改革后,一些小地主和百姓得到了实惠,对我们的政策也越来越支持。”苏珩说道。
桃夭点头道:“这就好。我们的改革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受益,让豫州变得更好。”
当萧正堂一行人抵达京都时,其他各路诸侯也陆续赶到。
京都内一时间热闹非凡,各方势力汇聚,暗流涌动。
萧正堂带着萧景云来到指定的驻地,刚安顿好,便有其他诸侯的使者前来拜访。
“萧郡守,我家主公听闻您已到京都,特命在下前来问候。”一位使者恭敬地说道。
萧正堂微微一笑,说道:“多谢贵主公挂念。不知此次诸侯齐聚京都,贵主公可有何见解?”
使者说道:“我家主公也正为此事忧虑。如今摄政王权势滔天,听闻他似有称帝之心,此次诸侯齐聚,恐怕……”
萧正堂心中一凛,送走使者后,对萧景云说道:“看来传言非虚,摄政王果然有不臣之心。此次京都之行,我们需格外小心,不可卷入不必要的纷争。”
数日后,诸侯们被召集至皇宫。
启国老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苍白,眼神中透着忧虑。
摄政王站在一旁,神色倨傲。
“诸位爱卿,今日召集大家前来,实有要事相商。如今启国面临内忧外患,不知各位有何良策?”老皇帝缓缓说道。
话音刚落,摄政王便向前一步,大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如今局势危急,陛下年事已高,难以应付如此复杂之局面。不如将皇位禅让于臣,臣定能带领启国走向昌盛。”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诸侯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萧正堂心中暗忖:“这摄政王果然迫不及待了。”
老皇帝气得浑身发抖:“你……你竟敢公然篡位!”
摄政王冷笑一声:“陛下,这天下本就是强者居之。您若不识趣,可别怪臣无情。”
此时,一位诸侯站出来说道:“摄政王,此举不妥。陛下在位多年,并无过错,您怎能如此行事?”
摄政王目光凶狠地看向这位诸侯:“你是要与本王作对吗?”
一时间,朝堂之上剑拔弩张。
其他诸侯见状,纷纷表态。
有的支持摄政王,希望能在新朝谋取高位。
有的则坚决拥护老皇帝,斥责摄政王的篡位之举。
就在诸侯们争论不休之时,突然宫外喊杀声四起。
原来是支持摄政王和支持老皇帝的势力在宫外发生了冲突。
“父亲,这可如何是好?”萧景云有些慌张地问道。
萧正堂说道:“不要慌乱,我们先静观其变,找机会离开这是非之地。”
然而,局势愈发混乱。
支持摄政王的势力逐渐占据上风,老皇帝的支持者纷纷败退。
“陛下,您还是乖乖退位吧,以免生灵涂炭。”摄政王步步紧逼。
老皇帝绝望地闭上双眼:“朕不甘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