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5. 盐很贵

作者:风飘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主人,这个顾家的规矩虽然学得有些不伦不类,但当家夫人是个和善的性子,又是个疼女儿的,你大姐想留在这里干活也没什么不好!’


    “山山,我想把她赎回来其实是想让她们一家团聚,以后我离开时心里也少一些愧疚!但她不想离开顾家,回去我会跟胡杏花说说,让胡杏花再来劝劝,要是她还是不肯就算了!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我也不会过多的干涉!”


    说实话,她虽有苏三丫的大部分记忆,但对苏家人其实没什么感情,对苏家更没什么归属感!


    她现在之所以没离开,主要是她想偿还原主的因果。


    修仙者,欠人因果不了结,以后还不知道会以什么方式应验在什么地方。


    来到官府开设售卖盐的铺子,才知道买盐不仅要凭户籍才能购买,且能够买的数量也有限制。


    普通老百姓每人每月只能购买二两平价粗盐,超出这个量就要加价百分之五十。要是当月没买平价盐,这二两平价盐的份额便自动清零。


    当然,店里除了粗盐,还有一种价格更为昂贵的细盐,一斤要一百二十文。


    这个不限数量,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


    所谓的平价粗盐,一斤也要三十文!


    这个价格,其实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不算便宜了。


    苏文君听到两种盐的价格,惊得微微皱了皱眉,这个物价是认真的么?


    难道本县的县令是个贪官?


    还是说这个世界的盐就是这个价?


    不知道是不是这时的制盐技术不行,还是真正的精细盐没在市面上流通,店里卖的细盐颜色微黄,颗粒也没有她囤的那些盐细。


    两者之间的差距,只要不是个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苏文君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打消了直接从空间里拿盐出来的想法,直接要了五斤细盐。


    至于粗盐,又苦又涩的,她就不为难自己了。


    买完盐,又去粮食铺子买了两百斤麦子和两百斤稻谷。肉空间里还有,就没买。


    把该办的事办完,便准备回去。


    苏文君买了一堆东西回家,让胡杏花和苏二丫的心,疼得一抽一抽的,忍不住数落起来:“三丫儿你这花钱也太大手大脚,肉偶尔买一回就行,可不能每次去城里都买。”


    苏文君不以为然:“娘你不是还在月子里,不吃点好的养身子怎么行?我和二姐正在长身体,也需要吃些好的养身子,不然一直长不高怎么办?娘,二姐,我心里有数,你们只管吃就行。”


    说着从怀里摸出一个小荷包递给胡杏花:“娘,我今日去看大姐了,这是她让我带回来给你的。”


    “什么?你去看大丫了?你怎么知道大丫在哪里的?”


    苏文君:“城里姓顾的有钱人就那么几家,找人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胡杏花:“你这孩子也太莽撞,那些大户人家是随意可以去打听的?万一招来什么祸端可怎么办好?”


    “三丫儿,大姐在城里过得怎么样?可有....挨打?”苏二丫问。


    “应该没有。听说顾家的当家夫人性子和善,应该不会无缘无故的打仆人。娘,我本来想把大姐赎回来的,但她可能不相信我说的话,没同意跟我回来!等娘你出了月子去一趟顾家,把大姐给赎回来!”


    胡杏花摩挲着手里的荷包:“好!”


    苏二丫沉默了一会儿,继续整理苏文君背回来的东西,见她竟然买了一袋细盐回来,惊得‘啊’了一声。


    胡杏花不知道她在叫啥,就问:“二丫,怎么了?”


    “娘,你这看这盐好白好细啊!”说着还用手指撵了一些放进嘴里:“吃着几乎没有苦涩味儿,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盐。。”


    胡杏花走过来一瞧,见布袋里果然全是细盐,愣了一瞬回头又开始数落苏文君:“三丫儿这细盐多精贵啊,你这孩子怎么还买了这么多?”


    买的五斤细盐,苏文君其实只拿了两斤盐出来。


    “粗盐又苦又涩难吃不说,还限量购买,那点定量哪够吃啊!娘,反正我们家现在有钱了,不用来改善生活质量攒着干嘛用啊!”


    “可你这也太大手大脚了.....”


    “没事儿,那些钱用完了再赚便是!娘,我师父帮我拉了一些粮食回来,我担心拉进村时让人看到了,就先放在了村头的一个山洞里,晚些时候二姐跟我去悄悄搬回来放地窖里。”


    苏文君想着家里反正已经修了地窖,可以多存些粮食在地窖里,安安苏二丫的心,省得这小丫头一天到晚担心饿肚子。


    苏二丫惊讶的问道:“三丫儿你还买了多少粮食?放在山洞里会不会被人看到?”


    一旁的胡杏花,也是一脸惊讶的表情看着苏文君。


    苏文君:“短时间之内应该不会被人发现。我想着地里的粮食也快收了,也就没买多少粮食,就麦子买了两百斤,稻谷买了两百斤。”


    苏二丫:“这么多粮食都是你师父帮我们家拉回来的?三丫你师父有牛?”


    从官道进村的有一段路很是狭窄崎岖,什么车都过不来。村里人买大件的东西,一般都是把东西绑在牛身上,然后人拉着牛上山。


    苏文君说她一下买了这么多粮食回来,苏二丫第一反应就是用牛拉上山的。


    苏文君无语的抽了抽嘴角:“二姐你问那么多作甚?反正我师父帮我们把粮食运来了就行。”不想再被两人数落,又道:“娘,二姐,我有些累了,先回房去歇会儿,二姐你做好晚食叫我。”


    苏二丫听她说累,这才想起苏文君背着这么多东西走了这么远的路,当即有些自责起自己粗心:“三丫你快回屋去歇歇,剩下的活儿交给我。”


    “好。”


    接下来的日子,母女几人都是变着花样的做各种吃食来吃,吃的胡杏花和苏二丫母女脸上都长了一层肉,就连吃奶的小团子都白胖了很多。


    把几日没来找胡杏花说话的柳小云都下了一跳:“杏花妹子你这月子养得真不错,看着你都长胖了一圈,气色也红润了很多。”


    胡杏花不好意思的摸摸自己的脸颊:“三丫孝顺,天天带着狗进山给我抓野味儿吃,你家二郎也时不时的送些鱼过来,不知不觉就养成这样.....”


    柳小云就是张二郎的娘,两家能定亲,也是因为柳小云跟胡杏花的关系处得好。


    张家还没分家,一家四个兄弟都已成亲。张二郎的爹是老二,跟柳小云成亲十八年,生了一串儿五个儿子。


    柳小云进门给张家连生了五个儿子,在家里的地位仅次于她婆婆张老婆子。


    “你就是太瘦了,是该好好养养!”


    胡杏花的好气色,就连苏招福回来时都吓了一跳。


    几天没回来,之前被媳妇儿打的尴尬也已经过去,凑到胡杏花跟前打量:“杏花你这是吃了啥啊,咋脸都圆了一圈?也白了不少!”


    胡杏花白了苏招福一眼:“跟你有啥关系?你对我不好,还不允许我闺女对我好了?当家的你这是回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79738|18250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收粮食?”


    “对啊!顺便回来看看娘养得怎么样了。杏花,大舅哥他们什么时候过来帮我们家收粮食?”


    “就这几天了吧!”夫妻俩正说着话,就听到门外有人在喊:“小妹,小妹.....”


    “姐,姐....”


    “小姑,小姑....”


    真是不能背后说人,一说人就来了。


    胡杏花一听这声音就知道娘家来人了,推了一下坐在榻边的苏招福:“我哥哥他们来了,你赶紧出去迎迎。”


    “好!”


    苏招福连忙往外走,把胡家兄弟们和家里的小辈们迎进门。


    胡大哥见苏招福在家,还意外了一下,“妹夫你在家啊!”


    这个妹夫往年这个时候不是都在老宅干活吗?


    今儿怎么在家?


    苏招福一边招呼着一行人进院子,一边回道:“我刚回来!没想到我前脚刚到家,爹娘和大哥二哥三哥和小弟你们就来了。”


    “那行,妹夫你这就带我们去地里收粮食,争取今天下午就把粮食全收回来。”


    胡大哥说着朝胡杏花住的那屋的窗户走去:“杏花,爹娘和我们兄弟几个都过来了,你在家好好养着,我们这就去你们家地里把粮食回来。”


    “辛苦爹、大哥二哥三哥和小弟了。”胡杏花隔着窗户应了一句。


    苏家只有三亩薄地,种了一亩小麦、两亩粟米。


    这点地,胡大哥他们大大小小来了十几个,加上苏招福,天黑之前就能全收回来。


    胡家也不是第一次来帮胡杏花收粮食,兄弟几个各自去家里找了工具,带着一溜小子们浩浩荡荡的去了苏家地里。


    刘兰草和李翠兰、杨小蝶三人进屋跟胡杏花说了几句话,李翠兰便跟杨小蝶出去帮忙干活,留下刘兰草在屋里陪胡杏花。


    苏家的院子是泥地,不能直接在上面晒粮食,得在地上铺上晒席才能晒粮食。


    劳动人民从来不缺智慧。这不,就用竹篾编制出来一种专门用来晒粮食的晒席。用的时候直接铺子地上就能晒粮食,不用的时候就圈起来捆好收进屋里。


    一床晒席爱惜一些使用,能用好几年。


    苏家的这几张晒席,还是苏家分家后胡大哥和胡二哥编的。


    好久没用过,得先拿出来把上面的灰打扫打扫。


    李翠兰和杨小蝶都知道苏家的晒席放在哪里,就打算去把晒席拿出来打扫上面的灰。


    屋里的刘兰草打量了一会儿胡杏花,又看了看小奶团子,拉着胡杏花温和的笑道:“看样子杏花你这个月子养得还不错!”


    胡杏花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自己的脸颊,看着自己娘说道:“三丫儿孝顺,天天带着余粮进山抓野味儿回来给我养身子,这些日子家里的肉食就没断过,不知不觉就长了一些肉.....”


    “二丫三丫呢?怎么没见她们姐妹俩?”


    “二丫去河边洗衣服,三丫吃过早饭就进山去了,要晚上才回来。”


    自从苏文君跟胡杏花和苏二丫坦白在山里拜了一个师父之后,这些日子每天都是早上吃过早饭就进山,晚上踩着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回家。


    “辛苦三丫儿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天天去山里找吃的....”


    “娘,三丫天天进山,也不全是进山抓野物。她在山里拜了一个高人为师,天天跟着她师父学本事呢!”


    “真的假的?杏花你见过那个师父吗?是男是女?教三丫什么本事?别是被人骗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