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把钱领回来就直接交给了妈妈。
“黎儿,你知道的,妈妈手里还有钱。
这是你冒着危险赚来的,你自己留着用。
何况你已经把年货都置办好了,妈这里也用不着钱。”
于婉推拒着不收。
“妈,我到了狩猎队赚钱就很容易,你要是你的,我给你你就收着。”
苏黎不容置疑的态度让于婉既开心又心疼。
“好,妈妈收着。我们黎儿有本事了妈妈高兴。”于婉把钱收起来后一直抹眼泪。
她这辈子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家需要苏黎来赚钱养活。
晚饭过后苏黎把置办的年货给大家看。
家里人看着这满满当当的年货心想,这个年虽然在这样的地方过,但是还算能过的丰盛。
他们想,来到这里的第一个年是因为妹妹才过的那么丰盛。
以后一定要多多努力,不能让妹妹太累。
他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向苏黎。
没想到到了这种地方,最早适应环境的人竟然是苏黎。
其他人心中暗想,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像黎儿一样给家里做贡献。
最开心的莫过于两个小孩子。
他们拿着糖果吃着点心开心地围在姑姑身边问这问那小嘴不停。
苏黎也耐心地回答着两人的问题。
而大房一家却没有感受到这种温馨的气氛。
苏启轩和苏悦是想到接下来他们要做的事情心神不宁。
大伯母则是想着怎么能偷听到他们的具体计划。
所以一家人正在他们自己的屋子里各怀心思地发呆。
“你怎么不出去呢?待在这里干嘛?”烦躁不安的苏启轩烦躁地对着妻子说。
“人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我一个外人待在那儿干嘛,我怕讨人嫌。”
大伯母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露出委屈巴巴的模样。
“知道自己是外人就好,我看你这几天对三房那殷勤劲儿还以为你把自己当三房的人了呢。”
苏启轩阴阳怪气地嘲讽道。
“你俩能不能安静点儿我正想事情呢,烦不烦。”苏悦原本就烦躁不安现在听两人瞎唠叨她嫌恶地斥责两人。
“我不说了还不行,正好我今天不舒服,想早点睡了。”大伯母说完就掀开被子躺进去。
过了好一阵儿,苏悦凑到她妈跟前儿仔细打量了起来。
察觉到她妈呼吸平稳,连眼炸毛都不动了,她认为她妈是真的睡熟了。
她又凑到她爸跟前压低声音。
“你准备好了吧,我们明天就动手。”
“准备好了。就是不知道你那药会不会太厉害了,这万一让家里人都死了,我还是不落忍。”苏启轩的声音里带着犹豫。
“我告诉你不会就是不会,只是能让他们都陷入昏迷。”苏悦有点恨铁不成钢的说。
“那就好,那就好。”听了女儿的话苏启轩说话的语气放松了下来。
“那我明天早晨就把家里的水缸里撒上这药。”苏启轩用询问的语气说。
“保险起见还是洒在熬粥的锅里比较好。”苏悦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是恶毒和狠厉。
“那会不会太浓了?我把药量减少点吧。”苏启轩小心翼翼地问。
“不用,你怎么那么啰嗦,告诉你那药药不死人你咋就不信呢。
你这样优柔寡断的性格能做成啥大事儿?真是的。”
苏悦不满地看了她爸一眼不再说话。
“熟睡”中的大伯母把两人的对话听的清清楚楚。
她心想,还不是无药可救,这药只是迷晕大家。
这就好,这就好。
她一直很担心,女儿和丈夫干出那种无法挽回的事。
现在看来还没到最坏的结果。
那我还要不要和公公说呢?说了女儿和丈夫就彻底在这个家待不成了。
但是如果不说,自己又于心不忍。
她躺在床上很是煎熬,她动又不敢动,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一直到天明她都没想好这件事她到底要怎么做。
不过她今天早早就起身了,看到丈夫还呼呼大睡,她放心了,这说明他还没行动。
她直接去了灶房帮忙做饭。
到了灶房,于婉带着两个儿媳妇已经把早饭准备的差不多了。
她急忙接过来烧火的活儿。
“大嫂,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要忙了,过年前的年货我们要提前做出来,一些卤肉啊,丸子啊,对还要炸一些麻花什么的。”于婉对着大伯娘说。
“好,要做什么你吩咐就行,这些我都会做。”大伯娘点头答应着。
她觉得其实在这里生活的很充实。
这里除了物资匮乏一点其他的她倒是很喜欢。
就在几人闲聊的时候苏启轩走进来。
“大哥,你今天怎么来灶房了?”于婉惊讶地眼睛都瞪大了。
“哦哦,我今天起来的早来看看今天吃什么。”苏启轩敷衍着说。
然后他的眼睛就盯着那口熬稀饭的大锅。
灶房本来就不大,还挤这么多人,加上饭菜基本都做完了,于是于婉带着两儿媳妇出去了。
现在灶房里只剩苏启轩两口子了。
苏启轩根本就没把他老婆当回事儿。
他当着她的面掀开锅盖,把手里的一包药洒进锅里。
做完这些他看着目瞪口呆的妻子警告道。
“你最好别多事儿,坏了女儿的事,要你好看。”他说完这话就离开了。
他从来不会认为他妻子会背叛他。
大伯娘看着那沸腾的一锅。
心里又开始纠结了。
她想了又想,最后她想到一个办法。
把这件事和苏黎讲一下。
因为她觉得现在在苏家苏黎就是一家人的主心骨。
而且她到了这里才正视苏黎,越看越觉得自己很喜欢这个侄女。
她找到苏黎的时候,苏黎正锻炼身体回到房间。
苏黎看到大伯娘支支吾吾的,就问。
“大伯娘,你到底有啥事儿?直接说吧。”
于是大伯娘把昨天晚上听到的和今天早上发生的事都和苏黎说了。
“你先回去吧,不过你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苏黎都没有犹豫一下就这样叮嘱着大伯娘一句。
大伯娘走后,苏黎思忖片刻就去了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