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1章 钱之外的筹码

作者:五月冰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台北,顶级禅意茶馆无垢山房。+e¨z-暁.说+蛧/ -追?罪-薪′彰+劫*


    茶馆的包间里只有程浩和柴明介两个人


    前二十分钟两人真的只谈风月,不谈生意。


    从阳明山的花季聊到两岸的书画。


    程浩表现出一种完全无所谓的放松姿态。


    他越是这样,柴明介心里越没底。


    最终,柴明介忍不住开了口。


    他看似随意地问:


    “恭喜程先生,听说您刚刚完成了一笔大投资。


    相比起来,我觉得我们项目估值还是很低的,也是很有诚意的。


    不知您是否愿意重新考虑一下?”


    程浩知道时机到了。


    他故作沉吟,才随意地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打印的文件。


    “柴先生,关于估值我们先不纠结。


    最近仔细研究贵公司的产品,我这里倒确实有个不成熟的小想法。


    和我们这次的谈判无关,就当是朋友间的学术探讨吧。”


    他将那份《基于soC的dvd芯片解决方案》的简介,递给了柴明介。


    “这是我昨晚随便写的。


    您是专家,帮我看看有没有道理。”


    柴明介带着一丝疑惑,拿起那份文件。


    只看了一眼,他的表情就从轻视变成了凝重。


    再看下去,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萝`拉¢小?税¨ *罪¨薪.彰*截?耕^歆?快+


    当柴明介看到方案里关于“将mpeg-2解码、伺服控制、音频dsp等核心功能全部集成到一颗单一芯片上”的技术路径时,脸色己经变得惨白。


    他知道,对方拿出来的是一份能决定连发科未来两年生死的技术方案。


    有了这套方案,他们不仅能抹平与ess的技术差距,甚至能反超一代。


    程浩的声音再次响起,“柴先生,现在我们可以重新来谈谈合作了。”


    他看着己经失态的柴明介,平静地开出了最终方案。


    “我用这份dvd技术方案、CdmA专利授权和100万美元现金投资,换取连发科后20%的股份。”


    柴明介嘴唇哆嗦着,做着最后的挣扎。


    “程先生,您的诚意我看到了。


    大方向我同意。


    但是20%的股份太多了!


    我最多可以出让18%。


    而且那100万美元,我希望能提升到300万。”


    程浩看着他,笑了。


    “这样,股份就定19.9%吧。


    这样我也不会成为你们未来融资时的障碍。


    至于现金我可以增加到200万美金。


    不能再多了。


    我更希望看到你们新产品带来的利润,能为CdmA项目提供足够的燃料。`比*奇~中~文/王. ~已?发′布`蕞/辛,章\結.”


    柴明介不断计算这个方案的价值,是否合适。


    他看着程浩,思考了足足十几秒。


    最终,柴明介缓缓地点了点头,主动伸出手。


    “合作愉快。”


    ……


    与连发科的合作由于牵扯的技术内容太多,双方进入的漫长的尽调流程。


    程浩没兴趣参与这个枯燥的过程,仔细想了想此时台湾又具有价值的企业。


    他让刘宣继续通过华旗的渠道,帮忙约了整个台湾硬件圈都如同教父般的人物华硕创始人,施崇棠。


    施崇棠是技术出身的企业家,听说程浩拿过奖,很爽快地答应了。


    两人在施崇棠的办公室见面。


    会谈开始,程浩先开了口:


    “施先生,华硕的主板在高端diy玩家心里,就是坚如磐石的信仰。”


    施崇棠笑了笑,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程浩看着他,接着问道:


    “施先生,华硕的主板是硬件界的劳斯莱斯。


    但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开的都是丰田和本田。


    这个市场上,极致的性价比才是最受欢迎的。


    金字塔的顶端之下的那片大众市场,华硕是打算就这么彻底放弃吗?”


    这话精准地戳中了施崇棠的心病。


    他沉默了很久,脸上浮现出一丝苦恼的表情。


    “程先生,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内部己经讨论了不止一年。


    但要落地阻力很大。


    华硕的高端形象是我们花了整整十年,用不计成本的研发和近乎零妥协的品控,才一点一点在用户心中建立起来的。


    董事会和很多老员工都很担心,一旦我们贸然推出低价产品线,会稀释掉这份来之不易的高端品牌形象。


    这个风险非常高。


    市场切入也是个大难题。


    一个新品牌怎么在最短时间内被市场和渠道接受?


    我们没有试错的时间和资本。


    一旦失败,不仅新品牌会死掉,甚至会反过来影响华


    硕主品牌的声誉。


    我们现有的这些高端渠道商,并不适合销售这种主打性价比的产品。


    而要重新铺设一个能深入到每一个电脑城的下沉渠道,成本和难度都是天文数字。


    特别是在你们大陆市场。”


    面对施崇棠的苦恼的问题,程浩笑了。


    “施先生,您说的这些问题恰好都可以通过外部合作来完美解决。


    如果这个新项目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以合资公司或接受外部战略投资的名义启动,是不是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的非议?


    这将不是你们华硕自己的冒险,而只是参与一个合作而己。


    即使项目公司失败,对于母公司影响也会大大降低。


    关于市场风险,新品牌要崛起,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最核心的种子用户,先在他们中间建立口碑。


    施先生,您觉得在大陆对pC性价比最关注的种子用户现在都聚集在哪里?”


    没等施崇棠回答,程浩就首接给出了答案。


    “施先生,您可能不了解。


    在大陆,未来几年pC市场最大的采购方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而是网吧。


    网吧老板对价格最敏感。


    一个网吧老板一次采购几十上百台电脑。


    他不在乎品牌,只关心同等性能下谁能便宜一百块。


    这和我们打造极具性价比的品牌定位完美契合。


    网吧老板们对性能要求也最苛刻。


    他们的电脑每天高强度运行十几个小时,要能流畅跑各种主流游戏。


    相当于对电脑性能和稳定性进行最严苛的压力测试。


    所以他们口碑最为重要。


    因此网吧老板是最佳的意见领袖,网吧也是最好的线下体验中心。


    一个学生攒第一台电脑前会去哪?


    他会去网吧,亲身体验哪种配置跑游戏最流畅。


    网吧老板和网管推荐的配置就是他心中最权威的圣经。


    谁掌握了大陆的网吧渠道,谁就掌握了未来整个电脑组装市场的话语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