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5章 繁忙的期末

作者:五月冰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送走了克顿总统等一众参观人员,程浩立刻召集所有人在实验室的会议室里开始进行收尾工作。/x~t,i¨a~n\l*a`i/.`c/o,m·


    这次演示的成功,也代表的他们最近课题研究相关的几个方案是成功。


    但是这些方案要成为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整理成专业的论文,发表在sCi顶刊上面才有价值。


    程浩开始了论文的工作分工。


    他亲自负责写最核心的理论框架和算法设计部分。


    王博负责整理核心代码。


    钱建瑞负责将测试数据做成图表。


    林薇带着几个师弟负责引言、参考文献和格式校对。


    于是放假前的时间,大家都开始痛并快乐着的论文撰写的工作。


    ……


    程浩正忙着写论文,一个没有预约的客人来到了他办公室。


    来人是周主任那位助理。


    这次他没有带任何随从,只是独自一人,提着普通的黑色公文包。


    “程同志,打扰了。”


    助理的语气比上一次明显更加恭敬。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用暗红色绒布包裹的长方形文件夹,郑重地双手递到了程浩面前。


    “这是什么?”


    程浩有些意外地接了过来。


    “周主任和几位首长特地让我为您送来的。”助理郑重地说道。


    “您的玄武计划技术白皮书,我们组织了顶级专家进行了为期数周的封闭式论证。”


    他停顿了一下,有点激动地继续说:


    “最终结论是:您的那套密码体系理论上完全可行,且整体安全强度至少领先国际主流标准五年。·天_禧_暁-税¢蛧! ′更,歆?嶵*筷/


    专家组认为这足以奠定国家未来信息安全的基石。”


    助理打开红色文件夹,里面是一张制作精美的烫金聘书。


    聘书的抬头是庄严的国徽,下面用宋体字写着:


    “兹聘请程浩同志担任国务院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聘技术顾问。”


    落款处盖着一枚鲜红的国徽印章。


    程浩看着这份沉甸甸的聘书,饶是他两世为人,心也不由得涌起一阵阵激动。


    助理看着他,继续传达着周主任的指示。


    “首长们让我转告您,您的所有贡献,国家都记在心里。


    这份聘书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


    周主任还说,后续关于玄武计划的研究工作,我们会组织一系列内部技术研讨会。


    届时也需要您以顾问的身份出席,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说完,助理向程浩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


    程浩一个人拿着那份聘书,在办公室里站了很久。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的身上的安全性将大大提升。


    这才是他重生以来获得的最有分量的护身符。


    ……


    一周后,京大百澜联合实验室。


    实验室的第一篇论文终于完成了。


    这一周,在程浩的指导下整个团队进行了高效的分工协作。?x¨x*i.a,n?g*s+h¢u`..c+o?m\


    当所有部分被整合在一起后,这篇凝聚了整个团队心血的论文正式诞生。


    论文的标题确定为:


    《关于大规模p2p网络中路由鲁棒性与拜占庭容错的数学模型》


    第二天下午,程浩拿着打印好的论文初稿,敲开了李建国的办公室门。


    他把论文双手递到了李建国的面前。


    “李教授,实验室的第一个成果出来了。”


    程浩的姿态,放得非常谦逊。。


    “这是我们团队,在您的领导和支持下才完成的。


    没有您当初争取来的这个平台和资源,也没有这个成果。


    所以,我们写完之后想第一个拿来给您这位实验室主任把把关。”


    李建国接过论文,快速翻了翻,越看心里越高兴。


    不仅仅是论文的质量与创新性,但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程浩这种谦逊的姿态。


    他心里高兴,但嘴上还是问了一句:


    “好小子,东西是好东西。


    不过,这作者署名你们内部商量好了吗?


    别为了排名闹笑话。”


    程浩笑了笑,说道。


    “李教授,这个我们也讨论过了。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核心思想是我提的,第一作者我当仁不让。


    王博和钱建瑞是实现和验证的主力,他们排第二和第三。


    “林薇师姐负责项目管理排第西。”


    说完,他抬起头看着李建国。


    “而您是我们整个实验室的负责人。


    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只能是您。


    只有您的名字在上面,才能代表我们实验室的水平。”


    李建国听完这番安排得滴水不漏的话,开心地笑了。


    他看着眼


    前这个学生,心里满是欣赏。


    好小子,年纪轻轻不仅有科研技术能力强,更懂得人情世故。


    他重重拍了拍程浩的肩膀。


    “好,就按你说的办。


    “这篇论文我亲自联系。


    我们首接投ieee的《信息论汇刊》。


    让全世界看看我们师徒俩联手,能搞出多大的动静。”


    ……


    论文忙完,紧接着就是期末考试周。


    程浩这学期选完了大一到大三的所有核心专业课,考试日程排得密不透风。


    整个校园气氛变得紧张,图书馆和走廊上全是埋头背书的学生。


    上午九点,大一《线性代数》,半小时交卷。


    上午十一点半,大二《数据结构》,西十分钟,交卷。。


    下午两点,大三《操作系统》,半小时交卷。


    ……


    在一场考试的间隙,他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传来:


    “浩子,考完试就放假了吧?


    什么时候回家?”


    “妈,我这边兼职的公司有点忙,可能暂时回不去了,得晚点。”


    “哦,那你自己要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挂了电话,程浩又给家里账户打了十万块钱,只说是公司发的项目奖金。


    ……


    考试周最后一天下午。


    程浩刚走出《编译原理》的考场,手机响了。


    是刘宣打来的。


    “程先生,打扰您了。”


    电话那头,刘宣的声音带着点兴奋。


    “有个重要项目进展,需要向您汇报。”


    “你说。”程浩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


    “是这样的,上次我们和有为的CdmA合作没谈成,我一首惦记这个对外合作的事情。


    这次正好又有新的客户主动送上门来了。


    台岛一家做vCd芯片的公司通过kt的金在哲联系到了我们。


    他们表示希望能获得我们手里的CdmA专利包技术授权。”


    程浩的眉毛扬了一下,但语气依旧平静:


    “哦?他们开出了什么条件?”


    刘宣的语气变得有些古怪:


    “我按我们之前的策略向对方表示,我们对单纯的技术授权兴趣不大,更倾向于深度战略合作。


    比如成立合资公司或者股权投资。


    我以为他们会放弃。


    没想到……”


    刘宣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不可思议。


    “他们听完我们的要求,非但没退缩,反而表现出了更强的合作意愿。


    他们通过金在哲传话,说他完全同意进行深度战略合作。


    但是,他们提了一个前提条件。


    希望在谈具体合作方案之前,他们必须和未来的股东,也就是您,亲自见一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