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4章 开山鼻祖我来当

作者:五月冰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阶梯教室里,老师正唾沫横飞地讲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齐\盛_晓.说+徃- +庚+歆~最,哙!


    台下的新生们大部分人眼神迷茫,毕竟这个年代高中的尖子生是很少有人接触过电脑的。


    程浩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单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手无聊地转着笔。


    老师讲的这些东西对他来说跟听“1+1=2”没啥区别,每一秒钟他都想立刻翘课走人。


    不行,不能再把时间浪费在这些基础的课程上了。


    再这样下去,他不是天天上课睡觉,就是不停的逃课。


    在京大这种妖孽云集的地方,光靠一个“省状元”的名头是保不住他的。


    必须得搞出点动静,扔一颗真正的“炸弹”把所有人都炸懵。


    这样才能够获得些特权,从这些低级无聊的课中解脱出来。


    这几天他一首在琢磨该搞个什么技术作为出名的第一枪。


    搜索引擎?


    算法太复杂,短时间一个人搞不定。


    聊天软件?


    有点早。


    ……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上。


    p2p对,就是它了!


    程浩的嘴角勾起一抹坏笑。


    他记得清清楚楚,过不了几个月,哈佛的本科生肖恩·范宁就会在一篇论文里提出dht技术,然后就有了napster、Bt、电驴这些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好东西。


    但可惜,这辈子开山鼻祖的名头及相应的利益都归自己了。


    程浩不打算只是“抄”那么简单。


    他要首接拿出融合了后世Bt思想的终极方案,一步到位,让那个哈佛天才连模仿的念头都生不出来。_狐?恋`闻/血, *已/发′布`最\辛~蟑!结~


    ……


    “叮铃铃……”


    下课铃一响,教室里瞬间活了过来。


    在众人呼朋引伴冲向食堂的人流中,程浩却背着包,逆着人流,首接奔向了京大图书馆。


    他没去三楼那个坐满了人的阅览室,而是首接摸到了地下室,那间又旧又冷清的外文过刊室。


    一股纸张发霉的味道扑面而来。


    高大的铁书架上塞满了积满灰尘的旧期刊,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


    这里平时鬼影子都见不到一个。


    程浩的目的很明确。


    自己的想法太超前了,必须给它找几个‘爹’。


    不能让人觉得程浩是凭空想出来的,得让他们觉得,他是受到某些论文的启发,恰好有了灵感。


    这叫“伪造灵感来源”,科研圈的老油条都懂。


    他在书架上翻找到了几本八九十年代的《ACm通讯》和ieee的期刊,从里面找到了几篇关于“分布式系统”、“哈希函数”的冷门论文。


    这些论文在当时在学术圈根本没有掀起任何浪花。


    但在程浩眼里他们很适合当做编故事的材料。


    他拿出笔记本,把这几篇论文的标题、作者和期刊号,一笔一划地抄了下来。


    ……


    晚上,117宿舍。


    赵俊峰和王胖子正为了一场《红警》的胜负吵得不可开交。


    程浩戴上耳机,世界瞬间清净。


    他打开笔记本,点开了一个在97年堪称“史前神器”的排版软件——Latex。


    这是他上辈子在研究所写论文用到烂的工具。,删.8·看`书′惘! ?已~发?布-最`歆`彰?洁′


    在学术圈word是小学生玩的,Latex才是专业人用的。


    他没急着写正文,而先写了“参考文献”。


    程浩一口气把下午抄下来的那几篇论文条目,全部填了上去。


    先给自己找好祖宗,再开始编故事。


    接下来的几天,程浩几乎成了宿舍的隐形人。


    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大脑高速运转,将后世那些成熟的p2p(对等网络)理念,一点点地拆解、重构,翻译成这个时代能看懂的学术语言。


    “现有的文件下载模式,都是客户端从服务器调用的模式。


    这就像去一个大仓库取货,所有人都得排队。


    仓库压力一大,所有人都得等着,效率太低。


    而p2p,就是把这个模式彻底颠覆。


    它不是去一个中央仓库取货,而是让每个人都变成一个小仓库。


    我想下载一个文件,就去问问周围谁有。


    你有第一部分,他有第二部分,我同时从你们俩这儿拿货,速度不就翻倍了吗?


    人越多,小仓库越多,下载速度就越快。


    这才是互联网的精髓,共享。


    但问题来了,我怎么知道谁有我想要的文件?


    这就需要一个通讯录,也就是dht分布式哈希表。


    把每个文件名通过一个哈希函数,变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电话号码。


    然后,把整个网络的所有用户也


    编成一个巨大的电话本。


    我拿着文件的电话号码,在这个电话本上一查,就能立刻找到离我号码最近的那个用户,他那里就存着文件的下载地址。


    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中央服务器的干预。


    这还不够。


    纯粹的分布式网络在启动初期效率太低。


    必须引入一个轻量级的中心化索引服务器,只负责记录谁有什么文件,像个图书馆的目录卡。


    而真正的文件传输还是在用户之间进行。


    这样既保证了效率,又降低了中心服务器的崩溃风险。”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那些复杂的算法和协议不断变得清晰而完整。


    周日的深夜,当王胖子还在梦里喊着“快出基洛夫空艇”的时候,程浩写完了论文的最后一个字。


    论文名称:《一种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对等网络文件查找与分发协议》。


    这个划时代的文论,其缩水版本按照历史的轨迹应该几个月后诞生。


    但是现在它却静静的展现在程浩的电脑屏幕上,还是史诗加强版。


    他靠在椅子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这不仅仅是一篇论文。


    它将彻底改变全球互联网的数据分发模式,催生出无数伟大的公司。


    它更将在版权领域掀起长达数十年的血雨腥风。


    这篇论文的威力堪比核弹。


    等等,催生无数伟大的公司?


    差点忘了,自己得先把专利保护做了。


    虽然论文中应用层面的核心算法没有透露,但是对于那些大佬来说,推导出来并不难。


    自己是来薅各位大佬羊毛的,可不能被人反薅了羊毛。


    程浩开始围绕未来可能出现的应用领域,梳理着可以申请的专利。


    《基于udp端口的私有网络通信方法》


    《分布式文件校验与自愈传输协议》


    《基于网络延迟梯度的边缘计算节点选择系统》


    《基于贡献证明的点对点网络资源交换方法及系统》


    ……


    他洋洋洒洒的整理了七八个,基本把未来能用上p2p且有钱途的创新点都覆盖了。


    程浩打算等着那些巨头以后做大了,自己再开始上门打劫。


    聊天语音、文件传输、云技术、数字货币……


    程浩想的都开始留口水了,无比亢奋的撰写了一晚上的专利文件。


    不吃高通苦,便享高通福。


    未来要是能够遇到先锋集团的约翰大佬,自己一定要给他凡尔赛下。


    第二天早上,他顶着着一双熊猫眼,去电话亭拨通了陈嘉怡的电话:


    “我需要贵所帮忙注册一批专利,希望能够最快获得全球的专利权,怎么样操作最快?“


    “程先生,最快的方案是先在大漂亮国提交临时专利, 1-2周即能获批,12个月内转pCt国际申请,抢占全球的范围优先权日(即证明你是最早注册的)。”


    “就这样办,权利人写汤殷公司。”


    两人又商量了专利和手续的细节。


    一切交代清楚后,程浩挂断了电话。


    “终于把漏洞补上了。”


    他自言自语道。


    “那现在我还需要一个能帮我把这颗炸弹扔出去的人。”


    他回到宿舍,翻出了开学时发的《新生手册》,找到计算机系的那一页。


    他的手指在纸页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名字上:


    李建国,京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计算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讲课程:《高级网络协议分析》。


    程浩的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副院长,系主任,还讲网络协议。


    就是他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