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章 这样的技术,明年至少十个亿

作者:君子诺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全场寂静中,陈默拿起话筒,目光扫过苏明月的模型架构,嘴角微微上扬。


    “苏同学的模型,确实非常特别。”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但并非不可理解。”


    他轻轻敲击键盘,将苏明月的代码投影到大屏幕上,随即开始逐层拆解。


    “这个模型计算就像是让一群学生考试,传统方法是所有人必须答完全部题目,而苏同学的方法是——先让学霸答题,学渣睡觉。”


    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惊呼,连紧绷的周教授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但这不只是偷懒。”陈默突然正色,“模型同样会持续监控数据流,一旦发现需要它们的场景,就会立即唤醒!”


    “这就是她模型准确率不降反升的关键。”


    张毅猛地坐直身体:“这不就是我们公司两个月前提到的‘动态资源分配’理论吗?!”


    他脱口而出后才意识到失言,赶紧闭嘴。


    但这句话已经让全场技术员瞳孔地震,沉悦科技早就研究过这个方向?!


    陈默假装没听见张毅的话,继续解析下一部分:“再看这个分解模块。”


    屏幕上弹出复杂的数学公式,陈默却用鼠标圈出几个关键点:


    “传统神经网络的权重矩阵是‘实心’的,就像一块铁板。而苏同学把它拆解成了‘蜂窝结构’。”


    他调出3D示意图,原本密实的权重矩阵被分解成多个小型模块,彼此通过稀疏连接传递信息。


    周教授眉头紧锁,声音里带着明显的质疑,却又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好奇:“这种概念太大胆了!神经网络稳定性怎么保证?”


    陈默不慌不忙,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画了个简单的类比:


    “就像城市交通系统,固定车道就像传统神经网络,而苏明月的设计会根据车流量自动开放或关闭车道,既保证主干道畅通,又不会浪费资源。”


    李教授紧接着追问,脸上写满了学术性的严谨:“那这种动态变化会不会导致训练过程不稳定?”


    陈默看向苏明月,苏明月立刻会意,调出模型的一段训练曲线:“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会左右摇晃,但很快就会找到平衡点。”


    她用手指在屏幕上划出平滑的收敛曲线:“而我的自适应算法就是这个‘平衡系统''。”


    周教授的表情渐渐从质疑变成了惊叹,他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喃喃自语:“这...这简直是把控制论和深度学习完美结合起来了啊...”


    “不仅如此。”陈默继续深入浅出地解释,“苏同学的设计就像给AI装了个‘智能开关'',让它能像人脑一样,在简单任务时自动节能,面对复杂问题时又能全力运转。”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计算量减少40%,内存占用降低35%,同时关键信息传递路径反而比现在的所有技术都更清晰!”


    全场哗然!


    这就意味着——模型能根据任务难度动态调整结构复杂度!


    最后,陈默指向最晦涩的部分:“最惊艳的是这个注意力模块。”


    他放慢语速,像在给小学生讲课:“想象你在人群中找朋友。传统方法是把每个人都仔细看一遍,而苏同学的方法是先快速扫视全场,然后突然锁定红裙子,同时能忽略其他无关信息!”


    “这就是她将Transformer的注意力机制轻量化的方式。”陈默语出惊人,“虽然现在模型只能处理图像,但我推测再迭代两次,就能支持自然语言的处理!”


    赵小刀手里的笔啪嗒掉在地上,这样的技术,放在现在这个时代,简直是闻所未闻!


    陈默突然调出白板,写下几行公式:“其实这些创新都能用一个理论解释。”


    他画了个三角形,分为任务目标,动态资源分配以及信息高效传递三个要素。


    “当这三个要素形成闭环时,就诞生了苏同学这个......”他故意停顿半秒,“‘未来神经网络’。”


    这个词一出口,评委席上的两个教授均是倒吸冷气!


    弹幕已经彻底癫狂:


    「什么鬼?!我特么在见证历史?!」


    「妈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直播!」


    「这哪是大一学生?这简直就是AI转世吧!」


    导播手抖着把镜头切给周教授——老教授正疯狂擦眼镜,仿佛怀疑自己眼花了。


    苏明月站在聚光灯下,看着陈默将她的思路抽丝剥茧。


    那些她熬了无数个夜晚才推导出的公式,那些被导师质疑“不切实际”的构想,此刻正被这个男人用最耀眼的方式,呈现给全世界。


    她忽然想起那天,陈默在食堂里随手写给她看的公式......


    原来他早就知道,她走的路是对的。


    解析结束时,陈默放下话筒,看向苏明月的眼睛:


    “最后我想说——这不是什么‘超前的黑科技’,而是AI发展的必然方向。”


    他扫过全场震惊的面孔,一字一顿:


    “只不过,苏明月同学,比这个世界早走了五年。”


    陈默站在演示台前,随手拿起一瓶矿泉水。


    “大家想象这瓶水是AI的大脑容量。”他晃了晃半满的水瓶,“传统模型就像要把整片海洋装进去......”而后他又突然把水哗啦全倒在桌上,“结果只能装下一小半,还浪费了大量空间。”


    全场惊骇中,他又拿出苏明月的方案:


    “而苏明月同学做了三件事:”


    “她给每个神经元装了‘个闹钟'',不重要的就睡觉。就像考试时,学渣趴着休息,学霸负责答题。”


    “传统模型像块实心铁板,她给拆成了乐高积木。需要手就装手,需要脚就装脚,不用的零件收进盒子。”


    他忽然指向观众席最后一排:“现在请大家快速找出现场穿红衣服的人——是不是瞬间就锁定了?”众人下意识看向几个红T恤观众,“这就是她的注意力机制,让AI像人眼一样抓重点。”


    陈默又是忽然说道:“有人玩过《星际争霸》吗?传统AI像疯狂爆低级兵,而她的模型可以精准控制每个单位,多余的操作一个都没有。”


    台下的杨锐突然举手:“这不就是手速优化吗?!”


    “没错!”陈默打了个响指,“她就相当于把职业选手的微操理念写进了代码中。”


    “传统推荐系统就像把所有商品塞进你家,而她的方法,是直接把衬衫放第一层,裙子第二层,换季的收进压缩袋。”


    现场几位个女生突然点头:“这个好!我家衣柜就该这么整理!”


    陈默最后竖起三根手指:


    “总的来说,苏明月的这个模型有三个优点:比同类模型少用40%算力,准确率反升5个百分点!而且图像、语音、文本处理都能适配。”


    “这样的技术,”他看向台下目瞪口呆的一众学生,“明年至少值十个亿起步!”


    台下先是惊人的沉默了十秒左右。


    紧接着......


    所有人都懵逼了。


    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十八岁的大一女学生,居然在一场校园举办的AI大赛上,真正意义上的开创出了新时代的模型。


    而在这一众的评委与教授当中,仅仅只有一个同样是大一的特别评委,一步一步地向世人展示出,这个女学生的研究究竟具备着怎样的划时代的意义。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陈默的白板上,那些稚拙的简笔画旁边,写着足以改变行业的技术要点。


    苏明月看着自己熬了几十个夜晚的成果,被这个男人用矿泉水瓶和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给诠释得淋漓尽致,忽然觉得......


    那些孤独坚持的日子,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