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高士林带着一群宫女太监飞奔而来。
“安平县男,您要的东西来了!”高士林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身为李玄最亲近之人,他当然不希望李玄就这么死了,和林御医一样,他们能有多风光,完全靠的就是这个皇帝。
如果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太子有自己的班底,无论是尚药局还是后宫的宫女太监,全都要大洗牌。
而他们这些人,平日里仗着李玄的关系,捞了不少孝敬,也得罪不少人。
若李玄有个三长两短,他们同样危矣。
“奴婢不知道放多少盐,所以直接打来了水,又拿来精盐。”高士林捂着胸膛,喘着粗气,双脚都在打颤,“安平县男,您若是救活陛下,奴婢就算为奴为马都要孝敬您!”
现在,苏言是他最后的希望,说话都有些口无遮拦。
“你还是留着力气孝敬陛下吧……”苏言黑着脸。
老高啊,这话是能说的吗?
待会儿陛下醒了知道你和我这么深厚的情谊,那咱们俩都要完蛋。
时间紧迫,他也没心情和高士林浪费时间。
从宫女那里接过装好水的盆子,将盐倒进盆子里,直接用手搅拌,然后沾了一点放进嘴里。
觉得稍微淡了一下,他又加了些盐。
“安平县男,这盐水有何用?”一旁,林御医小声问道。
“洗胃。”苏言又尝了尝,咸淡刚好。
“洗胃?”林御医愣了愣。
这肠胃还能洗?
“别问了,高公公你来把陛下扶好,林御医拿漏斗,我来倒水!”苏言急声催促。
高士林连忙将李玄给扶住。
林御医拿着漏斗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将陛下嘴搬开,我要用漏斗灌盐水进去!”苏言道。
高士林脸色一慌:“这……这能行吗?”
他从医几十年,从未听过这种治疗中毒的办法。
“苏言,林御医,你们这是在侮辱龙体,这是诛九族的大罪!”李承昊沉喝一声。
林御医手猛地一颤:“安平县男……”
“别管,照我说的做!”苏言见他都这时候,还磨磨唧唧,直接从他手中夺过漏斗,并让禁军组成人墙,背对着他们,不得让任何人来打扰。
做完这些,他搬开李玄的嘴,将漏斗插入他口中,“扶住,我来倒盐水,待会儿陛下可能会挣扎,高公公一定要给他控制住!”
“我真是疯了……”林御医咬了咬牙,心里一横,颤巍巍地扶住漏斗,对苏言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安平县男,我九族的命可交你手中了……”
脑海中,亲人的样子如同幻灯片一般浮现。
一定要治好啊。
他还有个二八年华的女儿,而且他刚娶了一房小妾,还没享受几次,可不能就这么被砍头啊!
苏言没心情搭理他,等他扶好漏斗之后,端着盐水就往里面倒。
咕嘟,咕嘟……
盐水顺着漏斗流入李玄喉咙。
旁边林御医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
这哪是治病救人,这他娘的看着比刑部的酷刑还猛。
最要命的是,他们动刑的对象是皇帝……
就在这时。
李玄身体下意识地挣扎。
想要用手去抓漏斗,喉咙里发出吼吼声。
“高公公,别让陛下动!”苏言连忙提醒。
高士林不语,一味地按住李玄的手。
可李玄身为马上皇帝,哪怕中毒,也不是高士林能够按住的。
“安平县男!”他慌忙看向苏言。
“老爹!”苏言喊了嗓子。
苏卫国连忙挤开禁军,冲了进来。
看到苏言他们这一幕,苏卫国吓得差点魂飞魄散。
难怪那小子要让禁军围起来,这他娘的若是被大臣看到,就算治好陛下,陛下也得砍了这几货的脑袋。
“帮忙按住陛下!”
苏言的声音响起。
“好!”苏卫国咬了咬牙,不管怎么样,今日苏言所作所为,他都有可能人头落地,索性也不管了,直接跪坐在李玄另一侧,将李玄的双手给按住。
有了他的加入,李玄自然挣扎不了。
苏言端着水盆往漏斗里加水,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好了,将陛下扶着身体前倾!”
苏言放下水盆,又拿过一根翅羽,让苏卫国和高士林两人将李玄的嘴给搬开,把翅羽伸入他口中轻轻搅动。
李玄在苏言的刺激下,立刻开始往外吐东西。
因为刚才晕倒前已经吐过一次,苏言看到他吐出来的没有太多食物残渣,心里也逐渐安定下来。
砒霜虽然是剧毒,可是下毒之人若要让李玄察觉不到,肯定不可能下很大的剂量,李玄之前就将毒素吐出来不少,加上洗胃的话,活下来的概率应该挺大。
“再来!”
见李玄吐得差不多,苏言又开始指挥着灌盐水。
……
“反了,全都反了!”
李承昊被陈霸天等人拦住,没办法过去,看不到里面的情况,只能在原地骂骂咧咧。
而李昭宁早已哭得梨花带雨,她双手合十做祈祷状,出于对苏言的信任,她心里始终有一丝希望。
李承泰不着痕迹地退后,来到几个大臣身旁。
“四皇子,如今大局动荡,要早作打算啊!”礼部尚书崔闲小声道。
“砒霜之毒,无药可解,若陛下真有个三长两短……”旁边,一个大臣点了点头,欲言又止。
“诸公觉得该如何?”事到如今,李承泰也不装了。
之前他始终没有表现出野心,至少没有明确地表现,只是与几个大臣暧昧。
如今事态紧急,他若是想要坐上那个位置,就不能再装模作样下去。
“无论四皇子有何决定,我等定然跟从!”
“没错,咱们不能坐以待毙!”
“四皇子可以效仿当年的陛下……”
众大臣眼神中闪烁着狠意。
富贵险中求,现在跟随之人,等李承泰坐上皇位,就是从龙之功。
房齐贤,上官无极等人当年追随陛下,如今权倾朝野,这就是现成的例子。
“可是,本王师出无名。”李承泰苦笑着摇头。
古人,所有战役,无论是内患,还是与敌国对战,都要师出有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安定民心,否则就要被安上个造反的名头。
就算当年李玄,也打着清君侧,安社稷的名头,才发动的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