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北方汉人最黑暗的时刻。
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肆虐中原,逼的西晋王朝衣冠南渡。
此时,一个名叫‘杀胡令’的东西横空出世,席卷北方胡族。
提出此提议的就是华夏猛将第三名、武悼天王、百人斩之一,冉闵!】
秦汉时期。
“胡人肆虐中原?中原王朝逃至南方?”嬴政微眯起眼睛。
这段事情之前就有提到过,不过没有细说。
并且...
西晋是哪家的王朝,竟然抛弃中原百姓逃离?
这样的国家枉为万民之主!
至于这些胡人...其他的暂时找不到,只能找到匈奴。
“韩信,抓紧训练出一支能战的骑兵,所需要的东西直接去找李斯!”
“是!陛下!”
终于让我等到机会了!
韩信嘴角扯出笑意。
这千载难逢的立功时机,匈奴人,我来了!
......
“匈奴的危害竟然能遗留这么久?”刘邦正色起来。
不管怎么讲,后世人都是以汉人自称,那就是他刘邦后世子孙。
虽然现在无法彻底摧毁匈奴,但遏制他发展还是做的到的!
因为...韩信还没有被他杀掉,现在也已归心。
匈奴人,准备面对兵仙吧!
......
“又是匈奴!”刘彻桌子拍的砰砰响。
“现在已经不满足在边境嚯嚯,开始跑到中原,那下一步就是灭亡汉人了是吗?”
仁政?
仁政个屁!
就是要弄死他们,一条狗都不能放过!
东汉末年。
“匈奴、鲜卑,羌族...好好好!之前真是小看你们了!”曹操阴沉着脸。
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他也有错,要不是为了找些炮灰,引胡人入中原也不会有如此祸事!
不过...现在还有补救的机会!
“许褚,你去把贾诩、程昱喊过来!”
“是...啊?”许褚刚想答应,反应过来后惊讶的看向曹操。
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自觉打了个哆嗦。
“啊什么啊!让你去就去!”曹操踢了许褚小腿一脚。
“还有荀彧,替我出使天下诸侯,不能继续打了,我们有新的目标了!”
“是!丞相!”
......
“怎么又是匈奴?曹贼那边连这玩意都搞不定吗?”孙策疑惑道。
“曹操虽然窃汉天子神器,但没沦落到搞不定匈奴的地步,或许是西晋王朝自己太弱了!”周瑜分析道。
“要不我们联合一下曹贼,先清理那些异族如何?”孙策提议道。
“可以!我去出使曹操!”
......
各时代的匈奴、鲜卑等部落。
“???”
“之前那种不妙的感觉又来了!还更强烈了!”
【自从司马炎建立西晋结束三国乱世后,天下进入短暂的太平时间。
后来妖后贾南风乱政,引起八王之乱,使得西晋国力减弱,五胡开始做大,祸乱中原。
冉闵就是出生在这一时期。】
三国时期,曹魏。
“三马同槽!是不是啊?太傅。”曹睿面无表情的看向一旁的司马懿。
“臣......”司马懿汗流浃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完蛋!
怎么能让曹睿确认自己的二心!
司马家,完了!
“来人!太傅身体不适,告老还乡,他的宗族...随他一起去吧!”
曹睿的一声令下,十几名带甲军士走到司马懿身旁,目光冰冷。
“请吧!”
殿外刀光一闪,一颗人头递到曹睿面前。
“陛下,司马懿不愿归乡,不听旨意等同意图谋反,已被我等捉拿!”
“好!下去领赏吧!”
......
季汉。
“没想到竟然是被司马家夺了天下。”诸葛亮摇着羽扇。
既然天幕将司马懿暴露出来,那他现在应该已经死了!
曹睿可不是一个无能的君主。
这正是北伐的好时机!
【战乱中,冉闵的父亲被后赵政权石虎收为养子,冉闵自然成为他的孙子。
成年后的冉闵身长八尺,骁勇无比,心中多有谋略。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但朝中政权皆由刘太后与丞相张豺把持。
他俩分别封彭城王石遵为左丞相、义阳王石鉴为右丞相,想要安抚两人。
平叛归来的冉闵遇到进邺城赴职的石遵,鼓动他以清理奸臣张豺的名义发兵邺城,抢夺帝位。
石遵答应下来,命冉闵为先锋,率领大军进攻邺城。
就在张豺组织反击时,邺城军民直接开城投降,冉闵等人兵不血刃拿下邺城。
随后罢黜石世,石遵称帝。
这时,镇守蓟城的沛王石冲听到石遵杀死石世称帝后,也想复刻一波,率领五万大军南下。
石遵劝说无果下,命冉闵率领十万精锐前往讨伐,在平棘大败石冲,于元氏县将其擒获,坑杀军士三万多人。
而在起兵时,石遵曾答应冉闵,会立他为太子,却在登上皇位后立自己儿子石衍为皇太子,这让冉闵十分失望。
不仅如此,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不听劝说石遵逐渐剥夺冉闵的兵权,这让他更加心怀不满。】
五代十六国,后赵。
“冉闵!你好大的胆子,雷霆雨露皆是恩赐,你有何不满的!”孟淮率先发难。
“陛下!此等目无王法的人应当赐死!”王鸾紧随其后。
冉闵面无表情,看向龙椅上的石遵。
而石遵被夹在中间左右不定。
杀了冉闵这位历史排名第三的悍将,他又不舍得。
但不杀了他,万一对自己儿子的皇位生起威胁又该怎么办?
“陛下,之前的话皆是戏言,冉闵不会对太子造成威胁!”冉闵率先开口道。
“那太好不过!那冉将军想要什么,朕都可以答应你!”
石遵一听,大喜过望。
“臣...什么都不要!”
冉闵低垂着眼睛,眼底深处的野心疯狂生出。
既然我能把你推上皇位,就能把你拉下来!
太子?
狗都不当!
......
唐朝,武德年间。
这说辞......怎么这么熟悉?
李世民看向李渊挑了挑眉毛。
感受到二儿子目光的李渊老脸一红。
当时他让李世民安心出征时,就一直用的这个理由。
然后就把自己干成未来的太上皇了......
这也不能全怪他老李身上,谁让李建成那小子太废物了,他已经想尽办法让李建成去拿功绩。
可谁曾想,他们爷仨的功劳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李二。
难绷!
......
明朝,永乐时期。
这一幕让朱高煦想起那句
“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
现在想想,自己还真的太单纯了。
忘了自己老爹永乐皇帝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大哥朱高炽和大侄子朱瞻基也都心机深沉。
纵观大明朝,也只有自己和朱高燧两个老实人。
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