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4章 军神——李靖(四)

作者:月妻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李靖打仗就四步,发现敌人,发兵,胜利,班师回朝。>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典范。>


    唐朝,高宗时期。


    “李靖将军用兵如神,但确实没有什么让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李治一只手搂着武媚娘,说道。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白起,有坑杀四十万降卒。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有胯下之辱、萧何月下追韩信等趣事。


    反观李靖,一路平推过去,中间不会有任何意外,没啥可唠的。


    【贞观八年,吐谷浑进犯凉州,战报传到李世民手中,他第一个想到的将领就是李靖。


    但当时李靖患有伤病,在贞观八年时便推脱掉十三特使的职位,在家养病。


    而听到朝廷要远征吐谷浑时,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军顿时精神抖擞,人也有精神了,腿也不疼了。


    当即求见房玄龄,请求挂帅出征,李世民大喜过望。


    同年十二月,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侯君集、李道宗等五路大军,远征吐谷浑。】


    <李靖竟然这么得二凤器重和信任?>


    <追评:二凤又不怕功高盖主,大唐的建立和发展,还有比他功更高的人?>


    <追评:其实在二凤快死的时候,也觉得李靖像司马懿,只不过李靖死在李世民前面。>


    <李靖在华夏历代将领中,算是比较懂事的那种,立下大功,也犯个大错,不让皇帝为难。>


    三国。


    看到这条弹幕,曹操怒火中烧。


    这么多句话,他只看出六个字:


    司马懿会造反!


    后续的那个晋朝,五胡乱华!也就是司马懿的后人干出来的事情?


    “许褚,把司马懿那个老贼给我带上来!”


    自从开始怀疑司马懿有造反之意,曹操就把他关在牢狱中,严加看守。


    本想着可能是他误会了,毕竟司马懿还是有真材实料的。


    结果,还真让他猜对了!


    【又是一个寒冬,李靖又一次忍受着寒冷与冰雪跨越数千里路,征讨一个不臣之国。


    贞观九年四月,唐军抵达吐谷浑,李道宗部在库山(在今青海天峻)与其交战,首战告捷。


    吐谷浑伏允可汗既然敢叫嚣大唐,自然有和大唐干架的自信。


    他利用唐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线路过长的劣势,在一路西退的同时,将各地城池的粮草全部烧光。


    当时刚进入春季,草还没有长出来,干草被烧光,唐军的战马就无法补充食物。


    人可以凭借意志力忍受饥饿,但马不行!没有食物补充就没力气奔跑。


    伏允可汗企图用这种方法迫使大唐退军。】


    <这种方法不是高原地区惯用的方法吗?>


    <没错,这种拖延时间的法子,简单,好用!>


    唐朝,贞观时期。


    原本轻松姿态的李世民看到这,双目凝神。


    高原地区?


    应该就是吐蕃、高昌他们所在的地方的统称吧?


    大唐的士兵到那里确实会水土不服。


    可...该如何解决?


    自从知道吐蕃攻破长安城后,李世民就一直想攻打吐蕃。


    【伏允可汗的计谋遇到其他中原王朝可能就奏效了,但他遇到的是府兵制养出来的怪物!


    这一次远征,如果大唐的军士们没有攻破吐谷浑的王城,他们就抢不到东西,等于白来一趟。


    在侯君集的建议下,李靖分兵两路,合击吐谷浑。


    一路由侯君集、李道宗率领,越过青藏高原,包抄南部残兵。


    一路由李靖率领,切断吐谷浑其祁连山退路,直扑王城伏俟城。


    李靖部一路向北挺进,部将薛孤儿在于曼头山击败吐谷浑军,缴获大批的牛羊充作军食。


    李靖率领主力军先后在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败吐谷浑军。


    侯君集部奔袭两千余里,在乌海(今青海兴海)追上伏允可汗,大败其军。


    部将薛万均等人在赤海击败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几次惨败下,伏允可汗手上已无多少兵马,只能开始逃跑。


    但唐军可不会放过他,在李靖的都统下,各军大军连战连捷。


    李大亮军在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俘虏其名王二十人,部将执失思力也在居茹川击败吐谷浑军。


    唐军乘胜追击,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


    突厥降将契苾何力继续追击伏允可汗。


    为了避免长期在沙漠上奔袭而脱水,契苾何力刺破战马皮肉,吮吸马血,同时刺激战马吃痛,加速奔跑。


    踏破其牙帐,斩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并俘虏了其妻子。


    伏允可汗麾下将士在唐军不死不休的追击下,早就吓得丧胆,将伏允可汗勒死后,投降大唐。】


    <伏允可汗被算计的死死的,几路大军包围,跑都跑不掉!>


    <侯君集、李大亮、契苾何力,这全都是猛将!>


    <唐初的武将天团太华丽了,有灭国战绩才能上桌吃饭。>


    <感觉能跟唐初开国集团相比的也就只有明初开国集团了。>


    <西汉也可以啊!>


    <追评:西汉集团的主体是刘邦和汉初三杰,剩下的全是功狗!>


    西汉初期。


    其他文臣武将:......


    大可不必说的这么明白。


    谁让他们头顶上是战无不胜的韩信,算无遗策的张良,和统筹能力堪称变态的萧何。


    这找谁说理去?


    【远征吐谷浑后,六十多岁高龄的李靖便不再抛头露面。


    大唐之后的战事也都是由年轻将领统帅,他开始闭门谢客。


    在家中将自己一生的军事旅程,浓缩其精华,编撰《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兵书。


    贞观十八年,七十多岁的李靖重病缠身,卧床不起,李世民亲自前来看望,还赐绢布五百匹,晋其位为开府仪同三司。


    同年二月,李世民准备东征高句丽,召集诸位将领前来议事,李靖拖着重病的身体前去。


    面对这个为大唐南征北讨的老将军,李世民询问其意见。


    李靖表示,只要陛下发兵,老臣必当跟随!


    见状,李世民不愿让他出征。】


    <二凤一句‘司马懿七十岁还能起事’,把李靖的病吓得当扬就好了!>


    <李靖即使十年没露面,在军中威望还是很高,二凤又觉得李治性格宽厚,怕压不住这位。>


    <二凤算是看走眼李治,这家伙就是白切黑!>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的病持续恶化,当时也已病重的李世民来到李靖床边,声泪俱下。


    同年五月,大唐战神李靖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李世民下诏,让李靖陪葬昭陵,谥号‘景武’】


    <李靖在武将里面算是比较能活的了。>


    <追评:快八十的年龄,放到现在也是高龄。>


    <唐初的大部分文武将都是陪葬昭陵。>


    <哭包二凤,杜如晦病逝哭,魏征去世哭,吃到好吃的,想要杜如晦没吃过,也哭!>


    <正史记载,哭过两百多次。>


    唐朝,贞观时期。


    在扬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世民身上。


    “他们的陛下确实爱哭!”


    李世民一个战术后仰。


    看什么看?朕没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