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个子的军士,就专门训练长戟、矛类长柄武器,负责近战格斗。
高个子的都军士训练弓箭,负责远程火力支援。
体格强壮的军士担任军旗手,或者手持盾牌冲在最前面。
有勇气、不怕死的军士操作金鼓信号,指挥部队进退。
采用‘教导队’格式,一个军士学会教十个人,十个军士学会了教百人,这样以此类推。
其次,魏武卒军士平日里都穿戴全套甲胄、携带武器训练,适应战扬真实负荷。
军纪方面就简单许多,前进就有重赏,后退就有重罚,在战扬要做到令行禁止。
胆敢有不听指挥的人,即使立下功劳也要受到惩处,避免因一人贪功冒进,导致全局失利。
军阵分为,前后军、左右军以及中军,全军都要听从中军调令。
要求训练圆阵变方阵、行进变静止、分散重组等复杂阵形变化变换。
这样的话,即使阵型被冲散也能快速重组。】
<这在那个士兵打仗勇猛与否全看个人思想高度的年代,可以说极其超前。>
天幕下,与魏文侯执政时的魏国处在同一时期的国家的聪明人开始起心思。
什么魏武卒?
谁先训练出来就是谁的!
而知道魏武卒训练方法的后世王朝都无动于衷。
这不是跟不跟的时代上的问题。
跟不上的也可以加以修改嘛!
而是.....魏武卒太贵了!
即使是巅峰的中原王朝,也没办法按照魏武卒的训练方式打造一支铁军。
这不仅仅是投入成本问题,还有后续的一系列问题要解决。
想打造一支魏武卒,甚至需要透支后续两三代人的资源。
这谁顶得住!
【这么艰辛的训练内容,对应的就是丰厚的待遇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每位魏武卒的规格待遇。
注意!是每位!
通过选拔当上魏武卒的军士,全家免除徭役和赋税,即使退役了,待遇依旧不变。
在战扬立功之人,赏赐爵位、土地,实现阶级跃迁,是最早的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秦国商鞅变法中军功爵制度应该就是参考吴起的。>
秦国,秦孝公时期。
“商鞅变法?卫鞅?难道是我?”
刚入秦的卫鞅已经走完大半个秦地,已经洞悉了秦国弱小的原因。
他早在几天前就将改革变法事宜递交给秦王,可如今一点动静都没有。
在看到弹幕中的商鞅变法,还是在秦国,不禁想到自己。
“卫鞅,王上唤你过去!”
一名秦国士卒来到卫鞅居所传令。
闻言,卫鞅健步如飞,飞驰秦王宫。
而想要抄魏武卒作业的其他国家人却傻眼了。
这投入的成本也太大了吧!
不仅免除徭役赋税,立了功还单独拿出来封爵、赐土地。
别说小国了,像齐国、韩国这样的大国也搞不起啊!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发兵五十万攻打魏国河西郡。
在河西边驻守的边练兵的吴起得知情报,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检验一下新训练的魏武卒。
他率领五万魏武卒,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在阴晋城西列阵迎战。
秦军仗着人多势众,势必要一雪之前的耻辱。
双方刚一碰面,大战一触即发。
面对秦军声势浩大的进攻,五万魏武卒即使是第一上战扬也没有丝毫畏惧。
在他们眼中,只要打了胜仗,就有土地,甚至还可以有爵位拿!
待到秦军进入弓弩射程,魏武卒先后几轮箭雨,秦军如同秋收的麦子般成片倒下。
箭雨过后,便是近战肉搏。
对于连胜自己的魏国,秦国士卒早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的是......
魔鬼训练下魏武卒看到秦人的人头像是看到什么宝物一样,双眼冒着绿光。
这一战,五万魏武卒大破秦军五十万大军。
没有其他计谋,正面对敌,战胜比自身多十倍军力的秦军,魏武卒由此名震天下!】
<魏武卒以一挡十!>
<原本我以为这扬战争又是有什么奇谋,没想到是正面打败!>
<拥有吴起和魏武卒的魏国可以说是当时最强国!>
<这一战直接把秦国打出心理阴影。>
秦国,秦穆公时期。
别说了!
说多了都是泪!
秦穆公哀叹一声。
当年他手握五十万大军,意气风发!
当即决定和魏国碰一碰,结果...
差点被人打成孙子!
吴起和他的魏武卒太残暴了!
一个个比猛兽还要猛兽!
秦朝。
嬴政眼神复杂的看着天幕。
虽然说吴起和他的魏武卒是踩着秦国威震天下的。
但他的一些改革措施,对于后续秦国的商鞅变法,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况且吴起这个人,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的人,都值得尊敬。
【此战过后,吴起指挥大大小小战争七十六,胜六十四,其余均为平局。
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疆域压缩到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同时四面开疆,拓地千里!
公元前387年,吴起遭受到宠臣王错的谗害,受到魏武侯的猜疑,于是离开魏国。
而魏武卒因为吴起的离开,战斗直线下滑,不再复当年荣光。】
<只有吴起在是魏武卒才是百战百胜的。>
<应该是只有吴起领导的魏武卒才是真正的魏武卒,其他都只是套了个皮套。>
战国,魏国。
魏武侯面露难色。
他何尝不知吴起的重要性,实在是魏国的国力供养不起魏武卒了。
一个魏武卒消耗的资源太多了。
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一旦在战扬上损失太多,直接会导致军队战力断层。
河西郡。
“我又要走了吗?”吴起失声道。
为什么自己每次都要被那些佞臣陷害,而不得不离开。
鲁国也是,魏国也是。
他难不成要把所有诸侯国全部跑一遍,才能找到真正能实现抱负的地方吗?
【吴起的下一站去了楚国。
他刚进入楚国境内,就受到楚悼王的重用。
直接任命他为北部重镇宛城的守将,负责防御韩、魏两国。
于是吴起就开始从这里做起,积极巡视下辖县,悉心治理宛郡。
一年后,吴起升职为令尹。
有了些许权势后,吴起又有些手痒了。
在宛城当了一年守将,巡视治理宛城下辖郡县时,他就发现不少毛病。
准备向楚悼王提出改革变法强国之路。】
<好家伙,吴起到那个国家,那个国家就要变强!>
<这就是人才的重要性,魏国不重视,其他国家重视。>
战国,楚国。
“哈哈哈!若吴起将军愿意过来,寡人扫榻相迎!”楚悼王大笑道。
心中不免想到魏文侯一代人杰,怎么会有魏武侯这样识人不明的儿子。
把吴起这样的大才赶走,损失好比千军万马。
这合该我楚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