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章 尽忠报国——岳飞(十)

作者:月妻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同时,王贵自颍昌府发兵,牛皋也率领左军进军。


    岳家军全线进击,包围开封。


    其他北伐军也进展迅速,韩世忠已兵临连云港,张俊进攻亳州,北方起义军们发兵协助岳家军包围开封。


    面对这种困局,金兀术自觉回天乏力,准备渡河逃离。


    这时,一名北宋的大学士劝谏,让他再等一等。】


    <秦桧发力了。>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北宋,东京。


    “赵构!秦桧!”


    赵匡胤双目猩红,死死盯着天幕。


    不要让他再听到人任何不好的消息。


    而你赵构!


    你不要再做其他事情了,好好在临安当你的窝囊废。


    北伐之事自有岳将军做主!


    你不要再插手了!


    唐朝,贞观时期。


    李世民神情有些困惑。


    他总觉得哪里不对。


    如此局面,北伐大业必成!


    那为何弹幕皆是惋惜,和对赵构秦桧的唾骂?


    南宋初年,抗金前线。


    如果岳飞猜的不错,这次就是他的第四次北伐,也是他离收复中原最近的一次。


    “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岳飞呢喃道。


    为什么会这么说?


    如今北伐局势大好,金兀术底牌尽出,只要我军再向前挺进一步,占领开封府。


    必定士气大振!


    联合其他北伐军和抗金义士,把金人赶出去,收复燕云十六州都不是没有可能!


    怎么会败?


    这绝对不可能!


    他布局十年,日日夜夜都在想着北伐之事。


    任何一步都没有丝毫差错。


    绝无可能会失败!


    【此时,秦桧向赵构进谏,说连年征战下,朝廷不堪重负,如今金军已退,是时候让北伐军回来了。


    本就对北伐之事摇摆不定的赵构闻言,听从秦桧的建议,下诏令让韩世忠、张俊、刘琦等将领班师回朝。


    岳家军顿时成为一支孤军。】


    “混账!混账!”


    赵匡胤整个人暴跳如雷,嘴里不停的谩骂着。


    明明已经逼近开封府,能够一雪靖康之耻。


    为什么要退兵!为什么要退兵!!!


    这不是将岳将军弃之不顾吗!


    南宋初年,开封府。


    “哈哈哈哈哈!天佑我大金!天佑我大金啊!”


    金兀术放肆大笑。


    他在看到岳家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将自己的王牌军队扫荡一空时,心中早有退意。


    但一直憋着一口气。


    他太明白赵宋的皇帝是什么德行了!


    如今正如他所想!


    赵构啊赵构!你让本将军该如何感谢你才好啊!


    【岳飞在接到诏令时,本以为是官家又怕了,刚想写奏折汇报军情,让官家放心。


    可迎接他的是十二道金牌!


    命令岳飞班师回朝。


    “报!千里急令!”一名士卒奉上一块木制令牌。


    岳飞拿过一看,竟是催促他班师回朝的命令。


    这时,就在岳飞想着如何劝说官家同意他继续北伐时,却迎来第二道令牌。


    “报!千里急令!第二道金牌!”


    ......


    “报!千里急令!第十二道金牌!”】


    西汉,武帝时期。


    “哼!这天幕看的真让人窝火!”刘彻愤懑道。


    他都与赵构都这样的人共称为皇帝名号所不耻,恶心!


    还有那个秦桧!


    咋滴!金人是你爹啊!


    这么害怕岳飞将它们打的屁滚尿流?


    连发十二道金牌?


    你咋不撒泼打滚上吊求岳飞回来啊!


    没种的玩意!


    【十二道金牌,比金人的刀、枪、箭都要锋利上一万倍。


    将岳飞那颗忠君报国之心剐的血肉模糊。


    没人知道在拿到十二道退兵令时,岳飞的心情如何,他脑海又在想什么。


    我们能看到的是,那根比金人锋利的刀剑还要硬的脊梁。


    塌了。


    岳飞退兵了。


    岳家军的士气全没了。


    已经收复的土地,又重新回到金军手里。


    第四次北伐,失败了。】


    南宋初年,抗金前线。


    “竟是...如此...”


    原本一路连胜,精神焕发的岳飞像是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瘫坐在椅子上。


    牛皋、岳云、杨再兴等一众将领面色不同。


    有的愤怒、有的绝望...


    “大帅,要不俺们效仿太祖...”


    “牛皋!住口!”岳飞吼道。


    “你们都出去吧,让我一个人静静。”


    【回到鄂州,岳飞独自一人来到一处高楼,看着北方原本属于宋朝的土地,心中悲愤,提笔写道: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词压两宋!>


    <字字泣血!>


    【绍兴十一年,金军屡次攻打宋朝无望,提出重新议和。


    宰相秦桧前往金国商议议和事宜。


    金兀术以岳飞杀他女婿为由,提出杀掉岳飞,议和之事方能成功。


    秦桧同意了。


    回到南宋,以岳飞谋反之由,将他打进大理寺。】


    北宋,东京。


    “噗!”


    赵匡胤此时只觉自己双眼晕眩,气急攻心下,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谋反!!!


    “哈哈哈!岳将军会谋反!”


    赵匡胤拍过要为他诊治的太医,惨笑道。


    赵构!你找理由也不找个好一点的。


    谋反?


    滑天下之大稽啊!


    秦朝。


    “荒唐!”嬴政怒道。


    岳飞谋反?


    他早不谋反晚不谋反,非要等到班师回朝在谋反?


    倘若岳飞真有反意,在发十二道金牌时便可率军打回去!


    到那时,相信不少百姓都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岳飞在接受审问时,披头散发,身上已经没有多少好肉,俨然遭受酷刑。


    面对朝廷官员的审讯,岳飞一字不语。


    他不需要辩解,不需要为自己有没有谋反而解释。


    如果真的要说的话,他只有四个字,就是他背后的四个字。


    尽忠报国!


    绍兴十一年,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终年三十九岁。


    面对岳飞的死,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来到秦桧府上询问。


    换来的仅仅只是秦桧轻飘飘的三个字。


    莫须有!】


    <千古奇冤啊!>


    明朝,永乐时期。


    “每次看到这三个字都一肚子火!”朱棣怒骂。


    但转念一想,他大明朝好像有比莫须有更加荒唐的事情。


    一时间,心中的火气比他神机营的火器还大!


    唐朝,贞观时期。


    “耶耶,莫须有是什么意思?”年少的李承乾问道。


    “莫须有,就是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李世民幽幽道。


    连理由都不愿意编一个。


    秦桧,千古奸臣也!


    【岳飞死后,不少民间百姓为其立庙。


    赵构死后,宋孝宗赵媛为其平反。


    直至千年后的今天,在杭州建立起岳王爷庙,受世人香火供奉。


    而害死他的奸臣秦桧则被铸成铜人跪在岳飞面前,永生永世受人鞭打!】


    <也就是赵构是皇帝,不然也得跪在岳武穆面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