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得知消息,认为陈友谅兵势甚盛,不可硬抵。
于是自己率五千残兵防守池州,用于佯装示弱。
命副将常遇春率领精兵埋伏于九华山下的必经之地。
待陈友谅大军来到,徐达先是出城迎战,佯装不敌退守城中。
等到陈友谅军进入埋伏圈后,联合常遇春内外夹击下,陈军溃败!
此战斩首数万余人,俘虏三千余人,陈友谅败逃至江州。
挫败了陈友谅东进野心,迫使他退守武汉,朱元璋收复太平县,巩固了皖南控制权。】
<常遇春,常十万!率领十万大军就能横扫天下!>
<追评:原来是这个常十万,我还以为是孙十万呢!>
<追评: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明朝,洪武元年。
朱元璋:......
常遇春:......
“伯仁,你知道的,咱不是那个意思。”朱元璋艰难的解释道。
“上位,俺明白!”常遇春战术黑眼。
没想到他引以为傲的称号,在后世竟然变成这个意思。
“之后...也别提这个称号了...”
“咱知道了!”
三国,东吴。
“混账!混账!”
孙权看到弹幕的调侃,开始大发雷霆。
桌子上的竹简、烛台被他一扫而空。
“全是那该死的张文远!!!!”
如果不是他,自己早就拿下合肥了!
也不用被后世如此调侃!
南宋。
“合肥...十万送人头?”辛弃疾黑人问号脸。
我的诗是这样写的吗?
拜托!
我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在夸赞他少年时便有能平衡江东局势的能力。
不是打合肥啊!!!
孙仲谋!我对不起你啊!
【至正二十年六月,陈友谅再次突袭安庆,意图重新扼住长江咽喉。
徐达见状,没有选择列阵御敌,反而亲自率领水师,沿长江逆流而上,进攻江州。
后连续攻克南康、龙兴、饶州、广济和蕲、黄二州,迫使陈友谅西逃武昌。
随后在汉阳沌口驻军,遏制住陈友谅的反攻之势。
次年三月,功拜中书省右丞相,八月,再次击败陈友谅于江州。
缴获战马两千匹,粮食数十万石,并乘胜西进,直逼武昌。】
<陈友谅也是个倒霉催的,碰上了个徐达。>
<元末群雄并起,陈友谅其实不弱,就是他的对手太逆天了!>
元末明初。
陈友谅内心长叹一口气。
自从知道自己会被朱元璋打败,他就低调许多。
本想着能后续找机会反攻,结果又碰上一个历代统帅第八的徐达。
以至于手下不少人开始出现其他心思。
天不在我啊!
【至正二十三年三月,驻军洪都的原陈友谅降将祝宗、康泰举兵叛乱,徐达带着汉阳水师轻松平乱。
四月,陈友谅趁着徐达驰援安丰之际,连续攻陷吉安、无为等地,并集中兵力猛攻洪都。
洪都被围的两个多月后,朱元璋紧急召回徐达驰援洪都。
誓师二十万在屯湖江、九江口和南湖嘴想要截断陈友谅退路。
陈友谅见状,带着六十万水师抵达鄱阳湖,准备朱元璋一决生死。
而徐达作为朱元璋手下得力干将,率领主攻部队和陈友谅在康郎山发生遭遇战。
两军依湖对阵,陈友谅军人多势众,舰船高大,气势汹汹。
反观徐达这边,只有小型船只,人数也不占优势。
但他毫无惧色,身先士卒冒死冲阵,麾下将士无不受其感染,奋勇杀敌,皆以一当十!】
明朝,洪武时期。
徐达面色平静的看着天幕播放那一战的事迹。
当时情况危急,敌众我寡。
本就士气不足,自己这个主将要是再怂一点。
就真的没机会了!
【一举击败陈友谅前锋,斩杀一千五百余人,缴获巨舰一艘,初战告捷。
接着俞通海率领火器军乘风发射火炮,焚毁敌船二十余艘,烧死、溺死大量陈军。
徐达没有退后,依然在敌阵中奋力拼杀,连续酣战。
大火从敌船上烧到徐达的战船上,他一面指挥士兵扑火,一面继续与陈友谅军格战斗。
越战越勇!并指挥战船在敌阵中节节推进。
双方在康郎山鏖战整整一天,湖水被血染成了红色,天空也在炮火硝烟遮盖下,暗淡昏黑。】
东汉末年。
“这真乃一员猛将!”吕布看的激动不已。
他平生喜好美人、美酒和良驹。
更喜好和天下猛将交手!
“如果有机会,真想和这位勇士战上几个回合!”
【在徐达的带领下,击退陈友谅的进攻,首挫敌锋,壮大全军声威。
当天晚上,朱元璋为了防止东线张士诚利用鄱阳湖大战之机趁机入侵。
命令徐达撤出战斗,回守应天。】
<从这里就能看出老朱对徐达的信任。>
<这是直接把老家交给了徐达!>
<明朝之际,少有的可以善终的开国功臣。>
明朝,洪武时期。
朱元璋和徐达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此中意思皆在不言中。
其他文臣将领却坐立不安起来。
他们这些天一直小心、小心再小心。
不停的回想着自己做过什么错事,成宿的睡不着觉。
生怕刀子哪一天落在他们脖子上。
【回到应天后,徐达严格训练部队,加强东线守备力量。
缉查应天城内奸细,修缮城池,让张士诚无缝可钻,未敢贸然进犯。
鄱阳湖大捷,朱元璋还师应天,命徐达返回湖广战扬,清剿陈友谅残留势力。
同年八月,徐达先后攻取江陵、夷陵、宝庆等地,彻底肃清陈友谅残余势力,占领湖湘地区。
在剿灭陈汉政权的战役中,徐达身经数十战,立下赫赫战功。
为表彰徐达的功绩,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四年正月称吴王后,任命徐达为左相国,地位在众将之上。】
<陈汉政权?又是汉?>
<追评:汉朝自从季汉灭亡后,就一直在仰卧起坐,但一次没有成功过。>
<追评:因为‘金刀之谶’,后面的乱世,所有军阀默认先打姓刘的!>
汉朝初期。
“什么叫大汉一直在仰卧起坐?”
刘邦眯起眼睛想了想。
难道不止刘秀一个想要光复大汉?
明朝,洪武时期。
“啧啧啧,汉朝气数未尽啊”朱元璋摸着胡须感叹道:
当年在鄱阳湖,差点就是陈友谅赢了。
当然,不管是谁赢了,最后都是汉家政权。
【至正二十三年,刘福通被元兵击败,拥小明王韩林儿退至安丰。
而这时,东吴张士诚接受了元廷的招安,并派部将吕珍围攻安丰,想以此为投名状。】
<一千多年了,东吴还是那个鼠辈。>
<追评:像极了当年孙权背后捅刘备刀子!>
孙权:......
张士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