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怎么说也是差点征服欧亚大陆的种族。>
【同年夏季,不甘心的董狐狸再度进犯桃林,被火器击退。
其侄子董长昂侵犯界岭,遭遇车步协同反攻溃败。
三战三捷,迫使朵颜部暂时撤退。
次年,董长昂、董长秃率领五万骑兵佯攻边塞,企图引诱明军出关野战。
戚继光将计就计,以车营为核心,在董家山设下埋伏。
以战车阻遏骑兵冲锋能力,随后神机营三线轮射。
待敌阵溃乱后,精锐骑兵突击冲散敌人军阵,最后由步兵清剿残敌。
这是最经典的车营战法对战骑兵!
所有的兵种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歼灭敌军。
此役追击一百五十里,生擒董长秃。
朵颜部首领董狐狸带着宗族三百人素服请罪。
归还掳掠的百姓,立誓永不犯边,蓟门此后十余年无战事。】
<戚继光走到哪,都会为那里的百姓带去和平。>
<追评:所有这样的人晚年都是凄惨的,浑浊的河里面容不下一滴清水。>
明朝,嘉靖时期。
戚继光听到这句话,心底一沉。
“果然还是来了吗?”
前面各种弹幕都在为戚家军和自己喊不值。
他心中也早有准备。
永乐时期。
“太子爷,希望你的后人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朱棣沉声说道。
朱高炽无言,心中在想:
我的后人不就是你的后人吗?
没见过这么甩锅的!
【万历十年,随着一代首辅张居正的离世,戚继光最大的靠山崩塌。
万历皇帝开始大肆清算张居正‘党羽’,戚继光因为与张居正关系密切被弹劾。
弹劾的罪名是:‘蓟门兵权过重,恐成安禄山之患’
戚继光会造反!】
<如此对待功臣,难怪明朝末期没人愿意给明朝卖命。>
<戚继光会造反,我生吃桌子!>
【万历十一年,戚继光调任广东总兵,实际剥夺兵权。
离开蓟州时,‘三军将士缟素泣送百里,百姓焚香跪道!’】
明朝,万历时期。
朱翊钧猛一拍桌子起身,面色难看。
这样的将领朕怎能容他?
嗯?
他名望比朕都要高!
那这天下,是姓朱?还是姓戚?
【来到广东,因倭患已被剿灭,仅存的海盗流寇,地方官员也是敷衍了事。
而戚继光无兵可调,就算想要清理这些海盗也有心无力,只能修缮沿海烽堠。
此期间,戚继光根据之前的抗倭生涯,编写了《练兵实纪》《纪效新书》的南方水战增补版,为后世留下海防遗产。
巡查澳门时,加固关闸防御葡萄牙人,并作诗《度梅岭》:“再渡庾关未白头,谁知世路转多忧”】
<即使是这样,戚继光依然心系海防。>
<《练兵实纪》《纪效新书》都是在华夏十大兵书行列,戚继光一人独占两本!>
唐朝,贞观时期。
“如此大才之人,明朝皇帝竟然不用?”李世民疑惑。
要是他手下有戚继光这样的人,他肯定给予高官厚禄,给他更大的舞台发挥才能!
怎么后世的皇帝全都怕臣子造反。
害怕功臣造反,你自己成为最大的功臣就好了嘛!
这很难吗?
【万历十三年,戚继光因旧伤复发辞去职位,回到山东登州老家。
军旅生涯期间,因为慷慨解囊,赏赐有功者,到了北方之后,他依然慷慨对待士卒和广交朋友。
哪怕他四提将印,佩玉三十余年,也只有祖传的二十亩薄田,和数千卷兵书。
因为治病需要钱,除了依靠朋友接济,只能变卖珍藏的宝剑、兵书来勉强维持生计。
他和发妻王氏的几个孩子大都夭折,王氏也因此心灰意冷离开。
妾室陈氏带着最小的孩子离居外地,晚年只剩他一人。】
<不是说王氏把戚继光的钱全卷走跑了吗?>
<这是谣言,王氏家族不差钱,她还不至于做出这样损害名利的事情。>
<追评:据猜测,王氏离开戚继光更大的原因是为了保全家族,怕被皇帝清算。>
明朝,嘉靖时期。
“戚继光!现在还有什么好说的!”王氏怒斥道。
因为几个弹幕就怀疑老娘?当初真是瞎了眼嫁给你个穷小子!
“夫人!误会啊!这都是误会!刀剑不长眼啊!”
戚继光一边道歉,一边躲避着王氏的长剑。
【更让人感到哀痛的是,戚继光一手训练出来的戚家军在朝鲜战扬上大破日军时。
这位老将却在咳着鲜血,修改着兵书,想要为后世海防继续做点什么。
戚继光死后,名扬天下的戚家军却因为讨要军饷,在蓟州操扬被朝廷诱杀。
没有死在战扬上,死在自己人手上。】
<明日校扬领响,不必着甲。(抠鼻)>
<戚家军比岳飞死的都冤!>
<明朝实亡于万历,腐败到骨头里了!>
“什么!”
正在被王氏追赶的戚继光停下脚步,不可置信的看向天幕。
无边的愤怒涌上心头。
他的结局早就在他预料之中,心里有所准备,虽有怨恨,但也仅限于此。
但听到戚家军因为讨要军饷,被朝廷以‘明日校扬领饷,不必着甲’理由全部诱杀。
他再也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
这样的戚继光,就连一向泼辣的王氏现在都不敢出声。
那些想要加入戚家军杀倭寇以报国家的人见状,心中一片冰凉。
这样的国家...还有让他们效忠的存在吗?
永乐时期。
“明日校扬领响,不必着甲?”朱棣重复一遍弹幕。
“当年奸臣秦侩害死岳武穆时,还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
“咱大明杀害功臣,连罪名都懒得编一个了?”
朱棣的声音越发冰凉。
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人更是如坠冰窖。
不出意外,这是他俩的后人!
“太子!这些年你监国也累了,就先歇歇吧!”朱棣看向朱高炽说道。
“太孙也是!”
说完,朱棣离开大殿。
秦朝。
“这样的国家也该亡了!”嬴政厌恶道。
将士们为国家奋勇杀敌,生死置之于度外。
结果就为了点军饷,把他们全杀了?
这样的事情怎么看怎么都荒唐!
【万历十五年,戚继光在山东登州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没有隆重的葬礼,没有后人来祭奠,一代抗倭英雄的生命,就这样默默地终结了。
他死后,官府的人来清算财产,只有白银四十一两,旧袍数件,兵书手稿十二箱。
除此,再无他物。】
天幕下的各朝将领看着戚继光的凄凉结局不由得想到自己。
或许...他们晚年也会和戚继光一样,病死在床榻上。
又或许...死在当朝皇帝的忌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