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章 故剑情深——刘询(二)

作者:月妻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霍光英明一世,最后让一个女人给拖累到满门抄斩!”李世民感叹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娶一个识大体的老婆的重要性。


    这么和刘彻娶卫子夫一对比,霍光的眼光就不咋地。


    【公元前六十八年,一代权臣霍光病逝,刘询以帝王规格厚葬,将其比之汉初之萧何。


    霍光去世后,刘询开始亲政,但霍氏集团的依然势力庞大,家族成员专横跋扈。


    霍光的妻子霍显因为记恨许平君抢了她女儿的皇后位置,下毒杀了许平君。


    刘询得知心爱之人身死之后,表面上没有追究,可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着霍家人往里面跳。】


    西汉,昭帝时期。


    中年的霍光冷冷的看着一旁身体颤栗、面色发白的霍显。


    “我实在没想到你能愚蠢至极!”


    霍家现在是势力庞大,但一切都是因为他霍光,他死之后,不管上面的皇帝是谁,都不会留下霍家这个庞然大物。


    那个时候还不低调做人,还敢去毒杀当朝皇后?


    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我还不是怕你死之后,没人能庇护霍家,这才想着让君儿去当皇后!”霍显辩解道。


    霍光心头发堵,认命般闭上眼睛。


    换!这婆娘要不得!


    宣帝时期。


    听到天幕提到死去的亡妻,刘询眼中浮现怀念。


    如果不是霍显那个蛇蝎妇人,自己怎么与她天人两隔!


    “该死的霍显,杀她一万遍都不够!”


    刘询咬牙切齿道。


    【刘询将霍光提拔上来的子侄们明升暗降,看似给予他们高官厚禄,实则剥夺其他们的兵权。


    提拔自己的亲信进入中枢,同时,暗中收集霍氏集团的不法证据。


    公元前六十六年,霍光死的两年后,霍家密谋造反,刘询果断出手,一举将霍氏及其党羽诛灭,彻底铲除盘踞朝堂数十年的霍氏集团。】


    暮年的霍光得知自己死后,自己家人的下扬后,心中不免一片悲凉。


    自己为汉朝尽心尽力,竟也落得满门抄斩的下扬。


    “老爷!那个皇帝竟然把咱们霍家全杀了!”


    霍显带着一众霍家子孙哭喊着来到霍光房间。


    “那个白眼狼,不知道是谁让他坐上皇帝的,胆敢如此狠毒!”霍光之子霍禹咒骂道。


    “你们还要闹到什么时候?”霍光吼道。


    “老爷...”


    “爹...”


    房间内沉寂下来。


    “我去面见圣上。”霍光离开房间。


    他望向未央宫的方向,心中忐忑不安。


    希望他这张老脸还有几分薄面。


    宣帝时期。


    刘询站在麒麟阁里,看着排在首位的霍光画像,心中感慨万分。


    他对霍光的情感的复杂的。


    感激他让自己登上皇位,痛恨他把持朝政那么多年,间接的害死了自己的一生挚爱。


    【没有霍家集团的掣肘,刘询开始自己雄才大略的作为。


    他认为百姓之所以能够安居家乡,没有叹息愁恨,主要就在于为政公平清明,处理诉讼合乎情理。能与我一起做到这一点的,不正是那些优秀的二千石官员吗?


    因此十分注重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尤其是各郡守的太守、刺史。


    他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经常亲自召见各郡国长官,观察他的言论和抱负,考察他的行为是否与说的一样,一旦有所不同,就会彻查到底。


    对治理有方、政绩卓著的官员给予厚赏、擢升,提高其积极性,对贪腐无能的官员则严厉惩处。


    在用好官的同时,也能使用酷吏,根据地方情况灵活治理。】


    <这就是从民间走出的皇帝和深宫大院长大的皇帝的不同之处。>


    <所以说为什么王朝越是末期就越难出雄主,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国家,怎么能治理的好?>


    <追评:比如何不食肉糜?>


    西汉初期。


    “呵呵呵,何不食肉糜?真是讽刺的一句话。”刘邦冷笑两声。


    为何不去吃肉呢?


    他一个皇帝都做不到天天吃肉,让下面的百姓何不食肉糜?


    也就是他从底层走出来的,不然还真以为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吃上肉了!


    武帝时期。


    “据儿,那些个后世人有的弹幕十分有道理,你要注意看!”刘彻指着几条弹幕说道。


    “儿臣知晓了!”刘据回应一句,开始认真阅读划过的弹幕。


    但是......


    十条弹幕里有十一条他都看不懂。


    比如‘卧槽’‘牛逼’‘666’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唐朝,贞观时期。


    “不了解国家就不知道如何治理,高明,你看到了吗?”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你了解大唐吗?”


    “强大,让人十分憧憬!”李承乾说道。


    “是吗?那你知道百姓一天吃什么吗?”李世民继续问道。


    “这...儿臣不知道。”


    “那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


    “......不知。”


    “多少文钱能换一斗米?”


    “......不知。”


    几个问题下来,李承乾忐忑的低下头。


    “看来弹幕也不全是胡乱说话,”李世民脸色有些发黑。


    “高明,之后多陪朕出去走走吧!”


    百姓的衣食住行,国家最底层的运作都不了解,真的会亡国的!


    明朝,洪武时期。


    “标儿,现在知道咱为啥把你们兄弟几个扔到凤阳老家了吧?”朱元璋挑眉道。


    “父皇英明!”


    看着得意洋洋的朱元璋,朱标没有扫他的兴。


    “之后你当了皇帝,也多让大孙子他们去民间多看看,切不能如司马衷般‘何不食肉糜’!”


    朱元璋告诫道。


    “儿臣明白了!”朱标躬身道。


    知道自己的死因后,之后他就要开始养生了,争取多活几年。


    至于奏折?


    谁当皇帝谁去批!


    【多次下诏减免全国或者部分受灾地区的田租、赋税和徭役。


    招抚流民,借给他们公田,贷款给他们种子、粮食,让他们有田地劳作,待灾年过去,再将让流民归还。


    曾多次将皇家苑囿、公田借给贫民耕种。


    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在边郡设立粮仓,粮食价格过低时增价收购保障农民利益。


    粮食价格昂贵时减价出售让百姓能吃得上饭,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扬、保障民生的作用。】


    <我嘞个微观调控啊!>


    <愿意将皇家别院借给农民种田,也就是这种从市井间长大的皇帝会这样做了!>


    【在治国时,采取‘霸王道杂之’,既有法家的制度、权术和强力手段的霸道,也结合儒家的德治、仁政和教化的王道,不偏执一端,注重实际效果。


    对于汉朝的老对手匈奴,刘询采用的方式也是霸道和王道!】


    <刘询才是最终解决匈奴的人。>


    <追评:刘彻只是把匈奴打败了,但是没有打服。>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