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布衣皇帝——刘邦(四)

作者:月妻风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追评: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光不死、见铜不死、见铁不死,这样都没有护住韩信。>


    <追评:用麻袋套住,然后用竹签戳死!>


    <追评:韩信到死都相信刘邦不会杀自己!>


    <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未央宫内,萧何、刘邦两人汗流浃背。


    在扬就这么多人,现在叫卫兵过来也来不及了,他两个老骨头可打不过韩信、彭越等人啊!


    “大家听子房一言,这其中或许有些误会,天幕没有解释清楚!”


    感受着殿内紧张到极点的气氛,收到刘邦示意的张良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这中间能有什么误会?”韩信幽幽的说道。


    “是啊,天幕不是把咱们的结局都说出来了吗?”彭越一只手死死攥住酒樽。


    他自己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到头来换了个人头落地的下扬!


    “这...怎能以未来之事定现在之罪?”张良沉吟片刻,“我们可以尽量避免嘛!大家说是不是?”


    就在张良从中斡旋之际,吕雉身后一名宫女不见踪影。


    “韩信,彭越,切不可做昏头之事!”英布注意到宫女的消失,赶忙站在两人身前不停的使着眼色。


    注意到英布眼神示意的彭越拉住即将起身的韩信,看了看人头攒头的宫外,瞳孔猛地收缩。


    “哈哈哈!子房说的是!”彭越挤出难看的笑容起身说道,“陛下!这杯酒还望宽恕刚才的出言不逊!”


    说罢,仰头一饮而尽。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乃公会彻查清楚!”刘邦同样饮完杯中酒。


    大殿内重新回到之前的氛围,只不过三方人各怀心思。


    【白马之盟的虽然让汉朝之后都是刘姓为王,但也让诸侯王做大,为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埋下祸根。


    晚年让吕后管理朝政继而引发了‘诸吕之乱’,更是让四百年大汉的所有少年皇帝深陷外戚专政的漩涡中。


    推崇无为而治,让地方地主豪强做大,更是让汉朝的土地兼并迅速加剧,导致后期民不聊生。】


    <作为皇帝,邦子真是黑点最少的那几位了!>


    <追评:除了道德上有些瑕疵外,但皇帝不论私德!>


    <要不说子任先生都评价为‘高明的政治家’‘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土地兼并历朝历代都有,这是封建王朝的弊端,避免不了的!>


    各朝各代的皇帝看着天幕上各种弊端,转念想了想。


    好家伙,四百年大汉几乎把王朝末年的弊端全部趟了个遍。


    真不愧是老大哥!


    【在文化上,接受陆贾的建议重视文化,命其撰写《新语》阐述儒家治国理念,使儒家礼制进入权力核心,为武帝“独尊儒术”铺路。


    保留各地文化不一样的特质,塑造了兼容包容的汉文明基础。


    汉族、汉语、汉字的概念形成,成为中华文明代称,奠定了民族认同感,华夏族群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推广隶书,取代秦小篆的繁复笔画,提高文字书写效率,推动文化向平民阶层传播。】


    秦朝。


    “小篆就这么被废了?”李斯面目抽搐。


    来来来!我看看隶书有多么便捷!


    让我看看!


    “李斯啊!其实寡人也觉得小篆略显繁琐,不知道你能不能......”嬴政试问道。


    他每天批那么多奏折,看的眼睛花了,要是有更便捷的文字那当然最好不过!


    “......斯,领命!”


    李斯都无语了,看个天幕怎么感觉工作越来越多!


    【刘邦的一生正如他临死前所言“我一个闾左之人,手提三尺剑平定天下,这是什么?这就叫天命!”


    他用了七年时间灭秦、打败项羽,登上皇位时已经五十四岁。


    在这个知天命的年纪登临九五之尊,马上得天下、下马治天下,被后世开国皇帝们所效仿。


    他的伟大不在个人品德,而是在于他的格局和开创性,秦朝的过失、六国遗留下的弊端,他能修改矫正后大胆使用。


    至于私德?这不重要!


    如果你只能用私德来抨击、来黑一个皇帝的话,那么就代表在皇帝这个位置上他已经做到了极致!】


    <这就要提到另一个用功绩把私德败坏硬生生磨没的皇帝了!>


    <追评:李二凤:你再骂?>


    唐朝,贞观时期。


    “不是!怎么又提到我了?”李世民脸色黝黑。


    自己搞个玄武门之变被唠了这么多年?


    我又不是不承认,你们至于吗?


    【作为开国雄主,刘邦在国事上雷厉风行,但唯独在家事上优柔寡断。


    他忌惮吕后的手段和权谋,以及吕家背后的势力,担心太子刘盈懦弱,被吕后架空权力,甚至被夺取刘家天下,多次想要废太子。


    但朝臣的反对,功臣集团几乎全部站队太子刘盈,和吕后的权谋运作,让刘邦惊叹:“羽翼已成,难动矣!”


    太子之事的犹豫不决,刘邦既未镇压反对派,也未及时清除吕氏势力,导致时机流失,在他死后,吕后临朝称制!】


    西汉初期。


    “娥姁,盈儿为太子也好,你临朝称制也罢,但最后皇位一定要回到刘恒那一脉!”


    刘邦完全没有之前放荡不羁,神色极其严肃道。


    “......本宫知道了!”吕雉沉默良久,回答道。


    【刘邦的出现是华夏文明存续的关键枢纽,在文明秩序崩塌后,需要兼具杀伐决断的冷酷和与民生息的胸怀来重建秩序。


    诛杀功臣,狡兔死、走狗烹,轻视文化这些缺点都会被时间洪流磨灭,但其制度奠基、文明整合,滋养了华夏两千余年。】


    <诛杀功臣?我感觉朱元璋就是学习刘邦,大肆清洗开国功臣。>


    <追评:老朱纯粹是为后世皇帝铺路才诛杀功臣,谁家的开国功臣能有十万人?>


    <追评:再说了,邦子杀的大部分都是异姓王,真正识趣的功臣活的好好的!>


    明朝,洪武时期。


    又来了!


    不用每时每刻都提醒我们要被杀!


    群臣欲哭无泪。


    关键是现在除了知道为后来皇帝铺路之外,他们啥都不知道。


    连自己为啥被杀都不知道。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为亲征英布叛乱而受伤,驾崩于长乐宫,终年62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刘邦死前,回到沛县,作下帝王诗《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男人的终极梦想,衣锦还乡!>


    <邦子在面对死亡时的豁达开朗是任何皇帝都不能比的!>


    <追评:哪怕英明如唐太宗,在面对死亡时也吃丹药搏上一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