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们双手紧紧握住硕大炮弹,动作整齐划一,将炮弹塞入炮膛之中。
炮弹与炮膛碰撞发出沉闷声响,24门重炮同时发出了震耳欲聋怒吼。
轰!轰!轰!
声音震得人耳膜生疼,心脏也随之剧烈跳动。
重炮巨大后坐力如同汹涌海啸,猛烈冲击着地面,让整个淞沪阵地都为之颤抖。
一枚枚滚烫炮弹,如同出膛猛龙,带着刺耳呼啸声,直奔小鬼子冲锋而去。
轰隆隆!
第一波爆炸声如同惊雷般炸响,紧接着是连绵不绝轰鸣,
刚冲上来一大群小鬼子,在这突如其来猛烈炮火下,瞬间被炸得血肉横飞,化作一片片触目惊心血泥。
上万头小鬼子的冲锋阵型,在这轮猛烈炮火轰击下,如同被狂风卷起落叶,瞬间被打得支离破碎。
至少有几千名小鬼子,在这一瞬间被炸得粉身碎骨,像是被镰刀割过的麦子,成片成片倒下。
阵地上满是尸体碎片,内脏、脑浆、鲜血漫天飞舞,惨烈至极!
“八嘎牙路!支那人有重炮!至少有两个营数十门重炮轮番轰炸皇军!”
“救命啊!前面皇军全被炸死了,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
小鬼子惨叫与哀嚎被爆炸声彻底淹没,只留下一片尸体。
炮火并未因此而停歇。一枚枚炮弹接着落地,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而起,将整个战场照得如同白昼。
重炮震撼力,简直让人心惊胆战!
不管是坚固防御工事,还是密集阵地,在这轮猛烈炮火轰击下,都变得支离破碎!
尘土飞扬,遮天蔽日,整个战场都笼罩在一片死亡与毁灭气息之中!
“八嘎牙路!怎么会这样,支那人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重炮,威力还如此恐怖!”
柳川平助微微颤抖着,望远镜镜筒里看到了战场上如人间炼狱般场景。
上万名日军原本如汹涌潮水般冲锋,此刻却像被狂风席卷麦浪,成片成片倒下,破碎肢体、飞溅鲜血,在炮火下触目惊心。
之前国军打了一炮,炸死上百名小鬼子,柳川平助认为是国军强弩之末挣扎反抗。
可眼下几十门重炮齐射,直接打崩了皇军两个旅团冲锋阵型。
原本整齐有序冲锋队伍,瞬间变得混乱不堪,四处都是仓皇逃窜日军。
“柳川平助!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两个旅团兵力还未到位!”
一声怒吼如炸雷般在指挥部外响起。
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满脸怒容,显然是被前线紧急战况搅得心神不宁。
柳川平助悚然一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慌乱解释道:“松井石根司令,支那人有了重炮,刚刚一轮齐射,至少有上千名皇军阵亡!”
“八嘎牙路!你说什么,支那人怎么可能有重炮!”松井石根直接懵了,瞪大双眼,难以置信看着柳川平助。
“松井石根司令,从战况来看,支那人必定是刚刚获得了重炮支援,且威力巨大,杀伤力远超九六式榴弹炮!”
柳川平助语气急切:“具体重炮编制,可能是两个炮兵营,不少于20门重炮,一轮齐射打崩了两个旅团皇军冲锋阵型!”
“八嘎牙路!柳川平助你在说些什么!支那人怎么可能把重炮运入淞沪战场!”
松井石根声嘶力竭吼道,声音在指挥部内回荡,震得墙上地图都微微颤动:
“两个旅团可是上万皇军啊,什么样重炮有这种恐怖威力!”
柳川平助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松井石根司令,支那人确实增加了几十门重炮,至于怎么运进来,这需要让特高课查一查!”
听到这话,松井石根不由得心里发寒。
支那人居然增加了数十门重炮!
日军战斗力也就那样,靠着工业化国力和重炮才能碾压国军。
眼下国军也有了重炮,松井石根也有把握打赢这场战争,只是皇军阵亡数量将大大增加!
“八嘎牙路!立刻调集一个师团兵力准备冲锋!”
“再让坦克、航空队、航母舰载机、战列舰对支那人阵地不间断轰炸!”
松井石根恶狠狠:“我就不信支那人能一直撑下去,大日本帝国皇军必定攻克上海!”
“嗨伊!”
柳川平助等人齐齐点头,接着立马执行轰炸命令。
日军调集战列舰、航母舰载机、坦克等重型武器虽需时日,这短暂间隙却成了华夏军队绝佳战机。
之前华夏军队在日军重炮狂轰滥炸下,被压制得抬不起头,阵地沦为血肉磨盘,防守岌岌可危。
眼下局势陡然逆转,华夏军队抓住这难得喘息之机,将24门重炮火力发挥到极致。
一枚枚炮弹带着破空之声呼啸而出,疯狂砸向日军阵地。
每一次爆炸,都伴随着鬼子惨叫和肢体横飞,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死伤惨重。
淞沪前线这一巨大变化,瞬间吸引了外界目光。
各路记者纷纷涌向淞沪前线,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陈宇当然没有露面,一切采访全部由张治中负责回答:
“淞沪激战至今,已然一月时间有余,阵亡将士不计其数,上海无辜民众尸体堆积如山!惨状,犹如人间炼狱!”
“国难当头之际,民族存亡之秋,幸亏有陈宇先生送来24门重炮,我军才能重创日军!”
“这24门重炮威力奇大无比,一枚炮弹下去能炸死近百名日军,极大缓解防守压力!”
“我张治中在此代替淞沪前线数十万将士感谢陈宇先生!”
轰!
话音刚落,记者群里瞬间炸开了锅,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千层浪。
“原来是陈宇先生往淞沪前线送了24门重炮!”
“列强不是对华禁运武器吗,陈宇先生是怎么弄到24门重炮的!”
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手中相机和笔记本不停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记者们回去后,很快各大报纸头条都被这条震撼消息占据。
“国难当头,陈宇先生护送24门重炮赶赴淞沪前线,浩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