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训接过曹彬呈上的密信,认真看完下一刻竟直接兴奋地大笑了出来:
“好、好、好!”
“他果然没让本宫失望……”
“事情终于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
“太好了……”
见郭宗训如此兴奋,曹彬愣了愣,原本想开口问,但想了想,还是将一肚子的疑问强压了下去。
自己只需要踏踏实实效忠太子殿下就行了,不管什么事情,殿下不说,自己也没必要问……
殊不知,郭宗训又怎能不兴奋?
因为老爹的原因,计划不得不加速,所以他一直担心自己的突然提速会导致事情往不可知的方向发展,进而导致自己准备的“陈桥兵变攻略”彻底失效!
那自己这个普通人,就真的未必能扭转局势了……
但现在,王著的这封密信让他确定,赵匡胤团伙肯定会按原有的方向发展!
如此一来,自己的“陈桥兵变攻略”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了……
而他之所以如此确定,正是因为王著在信中写了赵普要让他帮着做什么事!
接下来的几天,京城格外平静!
百姓们还沉浸在新年的氛围中,高高兴兴地畅想着新一年的生活!
那些官员们也因为各种原因,都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
至少表面是这样!
但郭宗训知道,这表面的宁静之下,早已经是波涛汹涌了!
直到这一天!
随着一则由真州、定州方向传来的八百里加急送入内阁,平静了七天之久的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辽国那新任的十一岁皇帝耶律贤,不,今年应该是十二岁了!
在耶律璟去世后,他便在北院大王、南院枢密使以及萧思温为代表的皇亲贵胄的拥戴下顺利继承了皇位。
而在郭宗训班师回京至今的短短几个月内,耶律贤已经稳定了整个大辽内部!
于是,他们联合汉国(北汉),合兵进犯镇州、定州!
意图切断涿州、幽州的后路,使其变为孤城,进而将原大辽南京所在的幽州夺回去!
想想也是,对于一个政权、一个国家,皇帝耶律璟死了,南院大王耶律挞烈也死了,甚至连南京所在的幽州也丢了!
这样的国耻怎能不报?
你以为是赵家的那帮货……
而更重要的是,夺回幽州,为先帝耶律璟报仇,为原南院大王耶律挞烈报仇,这无疑是树立耶律贤这个新帝威望的最好机会!
当然,这里面未必就没有情报战的因素。
大周皇帝这么长时间没有露面,太子监国,这种消息定然是会传到辽国的……
而如果真的被辽国与汉国得逞,那刚收复的幽州、涿州可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纵使有大名鼎鼎的侍卫司都指挥使李重进镇守幽州,只怕也是无济于事!
因此,内阁不敢随意票拟,太子也“不敢”妄下定论,当即便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对策。
经过了整整一个上午的口水战,以王著、王溥为首的一批文官,以及绝大部分武将,全都建议立刻让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立刻集结重兵,北上拒敌!
而以魏仁浦为代表的一小部分文官,则担心之前北伐消耗太大,如果贸然出兵,只怕后勤难以跟上。
至于,杨徽之、郑起为首的极小部分人,则建议让韩通带兵北上,他与留在幽州的李重进本就是侍卫司的一、二把手,配合起来也会更好……
若说大家都是为了国事,这自然是真的!
但要说有没有私心,那肯定也是有的!
最起码郭宗训就有着非常大的私心!
但他要的就是这个局面!
历史资料记载得很清楚,赵匡胤这次陈桥兵变就是通过辽国入侵边境的假消息才顺利将队伍带出去,也才能发动陈桥兵。
而且,幽州一战后,辽国同样是元气大伤,不可能这么快就又能集结重兵入侵大周!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个消息一定是假的!
而更让人玩味的是,满朝文武,除了魏仁浦与范质等人提过要先核对情报,剩下的人几乎都没有想过要先核对消情报的真伪!
难道这些人的军事敏感度真的这么低吗?
不可能,除了王著、杨徽之、郑起是自己安排的,剩下的这批人中,只怕除了陶谷等人,还有不少是他赵匡胤的人脉!
最起码历史上赵匡胤能团伙能捏造这个假消息,就证明他们的人脉绝不少!
范质肯定不是,魏仁浦也肯定不是,至于王溥,难道这家伙还没有与赵匡胤划清界限?
不应该啊?
他可是个人精,难道还看不出自己与赵匡胤已经是针尖对麦芒了吗?
都这个时候了,他还要站在赵匡胤那边?
还是说他真的就是个军事盲……
至于皇后符金环,她似乎不太愿意让赵匡胤带兵北上,这一点倒是和历史资料的记载差不多。
郭宗训一直没有表态,只是静静地看着众人争执不下。
唉!
这大周朝堂内部当真也有很多问题啊!
老爹啊老爹,难怪你要不断的南征北战,作为执政者,这何尝不是转移内部矛盾的一种方式、一种无奈……
直到中午!
郭宗训还是“迫于无奈”,同意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情不愿”地让赵匡胤集结兵力,两日后,领军北上拒敌!
至于清查禁军内部一事,自然也就到此为止了。
不过郭宗训还是强势表态:拒敌之后,还会继续清查禁军内部,望所有将士此次北上拒敌能奋勇杀敌,到时若真查出问题,也能将功抵过!
正月初十!
赵匡胤顺利地带领大军出征了。
而历史上,赵匡胤领军离开大梁城的时间是正月初三(公元 960年2月3日)!
也就是说只有七天的误差!
嗯,这也能说明事情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很好!
非常好……
心情大好的郭宗训,在亲自给赵匡胤他们送行后,便迫不及待地回宫见老爹郭荣。
因为他很清楚,今明两天,就是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时间!
也是决定自己能够彻底清除最大隐患,还老爹一个清朗朝堂的时间……
寝殿内。
郭荣低着头,看着面前的棋盘,幽幽道:“训儿,你真的有把握吗?”
“马跳日!”
郭宗训将手中棋子放下后,这才笑着说道:
“有,非常有!”
“多高的把握?”
“十层楼那么高……”
“可朕还是觉得赵匡胤不会背叛朕……”
“父皇,要不要赌一赌?”
郭荣抬眼看了一下郭宗训:“赌什么?”
郭宗训笑道:“如果他赵匡胤真的反了,待事情解决后,父皇您一定要乖乖听话,好好把身子养好……”
郭荣皱了皱眉,又叹了口气:“臭小子,你还是这么自信!”
“好,就算是他,可你让他将大军带出去了,真的能平息吗?”
“京都留下来的兵力只有两三万,他手中可是足有六七万的兵马,又都是精兵强将,优势在他……”
与此同时。
大梁城外。
赵匡义拍马赶上赵普,这段时间,他可是相当亢奋,像是不知疲倦一般忙前忙后。
看了看左右,他压低声音说道:“赵书记,我再问一遍,你莫觉得烦!”
“你确定一切都布置好了?”
“太子真的不会有反抗的力量?”
赵普笑了笑:“衙内放心,明日大军就能直捣皇宫,路上绝不会有半点反抗!”
“至于太子卫的那三千人,在数万大军面前,只是蝼蚁罢了,成不了气候……”
赵匡义点了点头:“那韩通呢?”
赵普笑道:“明年的明日,便是他的祭日!”
赵匡义又道:“那陛下与太子……”
赵普挑了挑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