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章 献策有功

作者:没心态的大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韩通愣在原地,直到郭宗训走出营门,彻底消失在视线中,他才恍恍惚惚地从懵比状态走了出来。


    当初得知陛下带着六岁的皇子北伐时,他甚至一度觉得陛下实在太宠溺郭宗训了,仍由其胡来!


    后来得知梁王那些被誉为“神童”的具体事迹,比如组建内阁,比如处理棘手政务等等,他的确十分震惊。


    但毕竟没有亲眼见识,他心中多少是存疑的。


    现在第一次与变成“神童”的梁王接触,他很确定,这个小孩的确不一般。


    倒不是相信他说的那些话,只是觉得这个小家伙看上去与其他的小孩不同,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莫名的成熟……


    可已故皇后托梦说自己为梁王的腰胆,这件事实在很难让人相信!


    而且梁王还说让自己取代赵匡胤成为水路都部署,保证自己能屡建奇功,这更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怎么可能的事?


    战场瞬息万变,后面会是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梁王就算是神童,那也不是神仙啊,怎么可能未卜先知?


    不过要是能取代赵匡胤还有点意思的……


    想到此,他低头看向手中的锦囊,刚要打开看,却又听到外面传来了通报声:


    “韩将军,军议马上开始,还请速速前往……”


    “好,这就来!”


    韩通又看了看手中还未打开的锦囊与那个精美的腰带,不由地摇了摇头,喃喃道:


    “终究是稚子之言,当不得真……”


    说着,便将那两样东西塞进怀中,大步走了出去。


    殊不知。


    郭宗训也早就想到这番粗暴的拉拢很有可能起不到效果!


    但还是那句话,时间太紧了!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郭荣到达沧州后,只是稍微停顿便立刻率大军北上,日夜行军,完全没有片刻休息!


    而攻下宁州后,更是抓紧一切时间整顿大治水军,随即立刻继续挥师北上。


    可以想见的是,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老爹郭荣一定会很忙!


    洗澡就别想了,午休就更别谈了!


    老爹只要忙起来,他手底下的大将们肯定也闲不下来!


    自己能再与韩通私下面谈的机会定然少之又少。


    所以只能利用这次机会,简单粗暴地拉拢韩通,也可以为韩通争取更多的准备时间。


    就算韩通不相信自己,他也有办法独自说服老爹郭荣!


    郭宗训很清楚,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赵匡胤日后能否发动陈桥兵变的关键时期!


    也是自己能否改变命运的关键时期!


    因为历史上,赵匡胤就是通过这次北伐,再次立功,彻底赢得郭荣的信任,以至于郭荣预感自己要病逝后,便让赵匡胤成为殿前都点检。


    这也是赵匡胤能陈桥兵变、夺取皇位的关键因素!


    而老爹郭荣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在这段时间生病?


    他到底是怎么生病的,是真的染上痈疽还是被人下毒?


    点检作天子的木牌事件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病龙台的传闻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自己又能否彻底改变命运?


    ……


    这所有的疑问,都将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内得到答案!


    想到此,他的神情愈发严肃。


    时间终究是太短了!


    尽管从京都大梁到沧州的这十多天,他每日都在思索如何改变命运,并为此做准备、拟方案,可真到了北伐开打的这一天,他还是有些信心不足!


    赵匡胤的人脉的确太强大了!


    老得郭荣对他也实在太信任了!


    而自己就算立住了神童的人设,可终究只有六岁……


    但很快,他的目光又再次坚定了起来:


    啊呸!


    六岁又如何?


    即便做不到胜天半子,老子也绝不坐以待毙!


    赵大,这次北伐,你休想再像历史上那样立功!


    历史上,你抢走了本该属于郭宗训的皇位!


    这一次,本王会想尽一切办法抢走本该属于你的功劳……


    中军大营内。


    张永德、赵匡胤、韩通等一众大将全都神情肃穆地端坐在两侧的椅子上。


    郭宗训静静地坐在角落,看着一身明光铠甲的老爹郭荣正在竖立的巨大地图上指点江山!


    不久后,郭荣做了最后的总结:


    “接下来,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行军,尽快赶到乾宁军,然后一举拿下宁州!”


    “记住了,此战是我们北伐的首战,一定要大获全胜!”


    “而这次取胜的关键便是两个字——突袭!”


    说到此,郭荣的目光依次扫过那群将领,大声道:“各位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张永德等人纷纷恭敬行礼:“陛下英明!”


    韩通却不由地愣了愣,竟悄悄瞥向角落里旁听的郭宗训:没想到梁王说着了,陛下竟然真的要立刻率军北上乾宁军,奇袭宁州!


    莫不是陛下早就与梁王说过?


    嗯,应该是如此……


    正想着,赵匡胤突然说道:“陛下,首战宁州,末将愿为先锋……”


    见状,郭宗训挑了挑眉:


    赵大啊赵大,你还真是立功急切啊!


    可这一次你想得太美了!


    这首战父皇定会亲征!


    耶稣来了都拦不住,我说的……


    额……不对,历史资料说的。


    此次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当然是最重要的目的,但他很清楚,作为帝王,作为老爹郭荣,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立威!


    作为五代时期的帝王,特别是中原政权的帝王,在这个“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乱世,只有通过亲征立威才能坐稳自己的皇位!


    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


    包括后周太祖郭威!


    这些君王哪个不是通过不断的亲征,来竖立自己的威望,稳固自己的皇位?


    当然,这也是因为五代的帝王几乎都出身武将,亲征既是他们巩固权力的手段,也是应对乱世的必然选择。


    身为“五代第一明君”的老爹郭荣,又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也是为何他会不断的南镇北战……


    所以,以老爹郭荣的个性,首战他绝对要亲自出征的,不然他如何立威?


    赵大啊赵大,你也不想想,如果有可能劝动老爹,我早劝了!


    让韩通、张永德哪个去代替父皇攻打宁州不行?


    怎么可能把机会留给你……


    果然!


    郭荣大笑两声,睥睨天下般自带威严:“笑话,朕既亲征,何须你们打先锋?”


    “此战,朕就是先锋!”


    赵匡胤闻言,也不再争取,无比恭顺地领命。


    郭宗训再次挑了挑眉:


    碰壁了了吧?


    焉了吧?


    接下来看本王表演……


    “父皇,孩儿有个建议,不知行不行?”


    安静的中军打仗,突然响起郭宗训的声音。


    所有人都齐刷刷看向他,都知道他是神童不假,但难道这梁王连军事都懂?


    莫不是他想上战场?


    开玩笑,他才六岁,就是他想,陛下也不可能同意啊……


    郭荣皱了皱眉,道:“军事上的事你懂什么,让你旁听已经是特例了,休要胡闹!”


    郭宗训故作委屈,道:“爹爹,谁说孩儿不懂!”


    “是,孩儿之前的确不太懂,但这段时间跟着曹彬曹都监也学了不少!”


    “孩儿曾与曹都监私下探讨过,曹都监说此战最好的战略就是突袭!”


    “因为宁州本属汉地,而宁州刺史王洪他也有所耳闻,此人乃汉人,未必会尽心效忠辽贼!”


    “只要大军能奇袭至宁州城下,王洪定然会惧我大周之威,甚至有可能不费一兵一卒便能让其开城投降!”


    闻言,中军大营瞬间爆发出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开城投降?”


    “这怎么可能?”


    “这不是开玩笑吗,宁州虽然以前是汉地,但早已被辽国占据,作为辽国与大周的门户,必定会让信得过的官员把守,怎可能轻易投降?”


    “就是,这曹彬简直异想天开……”


    然而,就在议论之际,两个人却都不约而同地皱了皱眉,心中更是都冒出了同一个疑问:


    这话真的是曹彬说的?


    这二人正是大周皇帝郭荣,与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


    郭荣了解曹彬,更了解自己的好大儿,所以震惊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番见解肯定就是好大儿郭宗训自己想出来的!


    毕竟他已经见识过很多次郭宗训惊为天人的才华!


    他欣慰地看向他的好大儿:


    不错!


    知道藏锋,还知道为心腹揽功,看来是真的又长进了……


    而赵匡胤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并不是因为他太了解郭宗训,而是因为他认真观察了郭荣的反应,以及认真思考后才有这样的疑惑:


    如果真是曹彬说的,怎么可能到现在才说出来?


    梁王之前可是几乎随时都与陛下在一起,如果曹彬私下说过这些话,梁王肯定早就告诉陛下了。


    陛下也绝不可能会有如此震惊意外的神情!


    此时,郭荣的声音再次响起:“有道理,此战必胜!”


    “所以,你的建议是什么?”


    郭宗训正色道:“其实并不是孩儿的建议,是曹都监的建议!”


    “他建议突袭宁州最好做到车驾所过,民间皆不之知!”


    “可以用棉布裹着马蹄、车轮,尽量减小行军的动静,在路线选择方面,也尽量不要走人多的路!”


    “轻装前进,尽可能避免辽贼耳目……”


    话音未落,郭荣突然兴奋地大声说道:“妙!”


    “此计甚妙!”


    “就这么定了!”


    “众将听令!”


    “立刻去按照曹彬的建议准备,一个时辰后,朕要亲率骑兵出征!”


    说完,又补充道:“曹彬献策有功,擢升为皇子行营兵马都部署,同三品!”


    “若宁州真能不战而投,待北伐结束再行赏赐……”


    闻言,赵匡胤皱了皱眉:


    梁王果然不简单!


    唉,当初我要是负责贴身保护梁王该有多好,当时怎么就不争取一下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