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章 捡到宝了

作者:没心态的大山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舱内,三十位甲士个个人高马大、目光灼灼。


    他们知道面前的这位孩童是谁!


    自然就是今晨刚被封为梁王的神童。


    毕竟凌晨在酸枣门的那一幕,已经牢牢映入了那些将士的脑海,谁都知道,大周出了一个神童皇子。


    所以即便梁王只是个六岁的稚子,他们也丝毫不敢轻视。


    而且曹彬也和他们介绍过,所以他们很清楚:这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次莫大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虽然他们都只是大头兵,但只要被梁王挑中,大概率就不用上战场拼杀!


    而且只要表现好,说不定还能得到“神童”的提拔!


    关键上战场那可是会掉脑袋的,他们并不一定都怕死,但能活着拼一把改命的机会,为什么非要找死呢?


    只是他们此刻都有点懵:梁王一见面不问别的,竟然问知不知道高高在上的赵匡胤赵指挥使!


    而且还问他们觉得赵指挥使如何!


    那是他们这些大头兵能评价的吗?


    额……顶多也就是私下提两句。


    殊不知,此时的曹彬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好端端的提赵指挥使作甚?


    小家伙这是在玩什么花样?


    却见郭宗训静静地扫视着那些甲士,也不急躁,就那么安静地等待着。


    终于,三十人中有一个壮着胆子说道:“回殿下,赵指挥使作战勇猛,对将士们也很好,是个很好的将领,兄弟们都很想在他手底下当兵!”


    话音刚落,又有几人站出来附和:


    “没错,我听说赵指挥使身手了得,一身拳法天下无敌……”


    “我还听说赵指挥使也是从大头兵做起的,一步步爬到了今天这个位置,兄弟们都十分羡慕……”


    “是啊,我一个兄弟在他手底下,听他说他辄以金帛分赐诸将,从不克扣战利品,治军公允……”


    郭宗训皱了皱眉:果然,赵大在禁军中的名望果然不是盖的!


    他没有说话,等附和的人都说得差不多了,这才再次开口道:


    “那有没有别的看法?”


    闻言,众人都不由地愣在了原地。


    曹彬更是皱起了眉头,神色复杂:殿下这是何意,莫非……


    见没人说话,郭宗训再次开口道:“在本王面前,各位尽管畅所欲言,不仅言者无罪,说好了,本王还会重重有赏!”


    闻言,又有些人站出来细说关于赵匡胤的传闻,但全部都是夸赞,竟无一人说赵匡胤的不好。


    直到最后,几乎所有人都开口讲完了,郭宗训这才依次走到仅剩的几个没有开口的人面前挨个询问。


    终于,当走到最后一个不曾开口的人面前时,他总算是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回殿下,俺觉得赵指挥使不怎么样!”


    此言一出,在场其他甲士都大惊失色,瞬间议论纷纷。


    整个舱内也变得嘈杂了起来,全都看向那人:


    是不是傻?


    敢公开说堂堂都指挥使赵匡胤不怎么样?


    简直就是找死!


    难道你不知道赵指挥使是陛下的心腹爱将吗?


    果然,郭宗训突然变了脸,原本可爱的小脸瞬间阴沉了下来,似乎带着强烈的怒意:


    “你再说一遍?”


    他的神情十分严肃,虽然脸上依旧稚嫩,但整个人的气质完全不像一个小孩子。


    在那些大头兵眼里,他仿佛天生的王者。


    甚至就连曹彬都有些恍惚:完了,看样子梁王是真的动怒了……


    那人似乎也下定了某种决心,高昂着头,大声道:“俺就是觉得赵指挥使不怎么样!”


    郭宗训再次沉声质问道:“为什么这么说,你最好想清楚了!”


    那人不仅不怕,反而声音愈发洪亮:“俺想得很清楚!”


    “赵指挥使就是不怎么样!”


    “几年前,俺曾在他手底下混过,亲眼见他深夜将他爹拒在城门外!”


    郭宗训挑了挑眉,仔细打量着那人:“这不是更加说明赵指挥使大公无私吗?”


    那人大声道:“是,当时所有人都说他大公无私,但俺却觉得他最是无情,最是虚伪!”


    “为何?”郭宗训质问道。


    “因为俺娘说过,人若不孝,便是畜牲!”那人大声道。


    郭宗训冷哼一声:“人们都说先君后父、忠先于孝,你也应该听过不少大义灭亲的事情,这些道理难道你不懂?”


    那人却像是丝毫没有惧意:“回殿下,小人识字不多,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大义灭亲的故事小人倒是听过一些,但没有父母又哪来的我们?小人只认俺娘说的,人若不孝,便是畜牲!”


    “那你娘现在何处?”


    “俺、俺娘已经死了……”


    “父亲呢?”


    “早死了!”


    “可还有其他亲人?”


    “没有!”


    “那本王问你,现在无父无母,甚至没有任何亲人的你,可认君?”


    那人愣了愣,似乎很认真地在思考这个问题,片刻后,他开口道:


    “俺只知道,谁对俺好,俺就认谁……”


    话音未落,舱内再次一片哗然!


    “住嘴!”


    突然,曹彬厉声喝道,连忙向郭宗训赔礼:“殿下恕罪,粗鄙之人不明事理,希望殿下饶他一次……”


    郭宗训皱了皱眉,瞥了一眼曹彬,但并没有说话,而是继续看向那人,追问道:


    “那何为好?”


    “俺、俺不知道……”那人犹豫了片刻。


    闻言,郭宗训突然大笑了出来:“很好,很诚实!”


    “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犹豫了片刻,这才大声道:“俺叫王杲!”


    郭宗训皱了皱眉:


    王高?


    不对,他说的是三声,那就是搞。


    也不对!


    搞?


    搞什么?


    应该没人会叫这个名字吧!


    难不成杲?


    王杲?


    史书上有这个人吗?


    郭宗训想了想,没想起来便作罢了,又问道:“多少岁?”


    “二十!”那人声音依旧洪亮。


    突然,郭宗训像触电一般,猛地看向王杲:


    “等等!”


    “你叫王杲?日木杲?”


    王杲点点头:“正是日木杲!”


    郭宗训瞬间兴奋了起来,只因他突然想记起来,《宋史》有关于此人的记载,甚至还有专门的《宋史?王杲传》。


    没记错的话,此人在柴荣时期默默无名,但在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最高担任过唐州刺史和灵州副部署。


    而且史书明确记载,他曾率部平乱,斩首万级。


    虽然官职不是特别高,但作为一个没背景的普通人,凭借战功能在史书上留下传记,这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了!


    捡到宝了!


    不仅与此时看不惯赵匡胤,甚至还是个妥妥的潜力股!


    郭宗训双眼放光,大声道:“很好,从现在起,你就是本王行营的第一个都头!”


    此言一出,现场瞬间哗然一片!


    包括曹彬在内的三十道惊诧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梁王。


    这就是让他当都头了?


    都头可是能统领百人的大官儿啊!


    凭什么啊?


    就凭王杲的那几句话,就直接当都头,这也太夸张了吧?


    惊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似乎都有些回过味儿来了,议论声也逐渐统一:


    “什么情况?”


    “难道只要说赵指挥使的坏话,就能升官?”


    “莫非梁王很厌恶赵指挥使?”


    “早知道是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说啊……”


    “可不应该啊,谁不知道赵指挥使是陛下的心腹爱将,梁王怎么会厌恶他呢……”


    此刻,就连曹彬也有这样的困惑,他迈开脚步来到郭宗训身边,轻声说道:


    “殿下,末将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郭宗训深深看了眼曹彬,皱了皱眉,竟直接大声道:“都是自己人,不必遮遮掩掩,有什么话就大声说出来!”


    看着郭宗训那双坚定的眸子,曹彬先是愣了愣,又扫了眼神情各异的甲士们,犹豫片刻后这才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殿下,末将以为,治军之道,在严明、在公允!”


    “殿下不经考核,而是只凭王杲那几句便让其当都头,这有失公允!”


    “而且,这样的行为只会让将士们觉得说一些讨殿下欢心的话就能得到提拔,长此以往只会助长歪风邪气……”


    郭宗训突然微微一笑,打断道:“曹都监是不是以为本王只是因为王杲说赵指挥使的坏话,所以提拔王杲?”


    曹彬张了张嘴,却还是一个字都没能说出口。


    郭宗训并不恼,转而看向那些甲士,大声道:“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整个舱内陷入了一片死寂,没人敢说话。


    郭宗训等了片刻,大笑两声,道:“没错,本王就是因为他说了赵指挥使的坏话,所以才提拔他!”


    曹彬心中一怔:这怎么能行?


    赵指挥使可是陛下的心腹爱将,而且立功无数,更何况如今又是在北伐途中,要不了多久就会打仗,正是需要重用赵指挥使的时候。


    即便你是梁王,即便你是神童,也不可凭个人喜好,便公然说朝堂重臣的坏话啊!


    若传到陛下和赵指挥使那里,说不定会引得君臣离心,于北伐不利,于朝堂不好!


    梁王啊梁王,你这终究是稚子心性啊……


    想到此,曹彬不由地再次张开嘴:“殿下……”


    不料,他话未说出口,郭宗训便大声说道:


    “实话告诉你们,本王看重的并不是他说赵指挥使的坏话!”


    闻言,众人都不禁再次议论了起来。


    就连曹彬也懵了,不解地看向郭宗训:


    什么情况?


    一会是,一会又不是?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郭宗训扫过众人,再次看向曹彬,嘴角微微勾起:


    老曹啊老曹!


    我当然不会告诉你,我提拔王杲是因为史书有他的单独传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