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五章保五争三

作者:大脑外置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他是历史上少有二度称帝的存在,同时,国人对于这名号也是如雷贯耳,当然这并不是美名。】


    【在博主眼中,如果历史昏君排行榜做个排名的话,他朱祁镇是保五争三的存在!】


    【毕竟,上一个能将盛世王朝整向衰弱的人叫杨广(李隆基不算,至少有高光)。】


    【朱祁镇,你可以说他是一名好人,但你决不能说他是一名好皇帝!】


    洪武,朱元璋浑身一抖,历朝历代不乏昏君,但保五争三这个名号令他不由心惊。


    在他认知上,能称之为大昏君的那可是堪称离谱的存在。


    夏桀、周幽王、司马衷、胡亥、杨广等等,这朱祁镇!居然能保五争三!最最关键的还是他大明的皇帝!


    大明宣德,朱瞻基此时已面若寒霜,吩咐一声将朱祁镇带来,便不再言语,只是死死盯着天幕。


    【为什么说朱祁镇是个大昏君呢?】


    【当然,这可不止那扬战役和杀功臣之事!】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份数据。】


    【朱祁镇治下的正统年,比之朱元璋洪武年间,单是户口就减少三十万户,土地更是减少将近减少一半!】


    【而朱祁镇并未对这一现象足够重视,反而对宗室、勋戚、宦官兼并土地的现象予以姑息,正统年间,明朝不仅内有宦官专权!社会也同样面临巨大问题!】


    【最离谱的要来了~】


    【正统十四年,瓦剌部族南下劫掠,连破数城,当大同失陷,将领不幸战死的消息传回京都之时,朱祁镇怒不可遏。】


    【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以吏部尚书王直为首的百官连番劝阻下,朱祁镇是完全不听。】


    【自此悲剧开始,毕竟他既不是其父朱瞻基,更不是太爷爷朱棣!】


    【七月,朱祁镇率军仓促出发,当时北方大雨,再加上指挥不当,大军还未到北同之时,就已出现饿死、冻死的士兵!】


    【而身受天子信赖的大太监王振,既不分析缘由也不寻求改善,只一位赶牲口似的驱使明军加快行军。】


    【而面对群臣屡次上奏请求或放缓行军,朱祁镇不为所动,只是一味全部交给王振处理!】


    【历经一月功夫,朱祁镇率领大军终于到达大同,而这时……】


    【镇守太监密告王振,诸军在大同不敌瓦剌军,惨败!突然又恰逢天降大雨,人心惶恐,联想到沿途那人间惨象,王振惊慌失措,劝朱祁镇暂时撤退,而朱祁镇也同意了!】


    【随后,撤退途中,王振又开始作妖,丝毫不顾冒着大雨,已精疲力竭的明军,准备绕道撤离!】


    【而缘由只因为…军队会从他的故乡蔚州撤离,他担心自家和乡亲们的田园会因为大军经过而造成粮食受到损失,浑然不顾已南走四十里精疲力竭的将士们!】


    【竟然命令部队原路返回,从出征时的路线撤离!而离谱的是,朱祁镇也同意了!】


    【而这耽误的数日时间,也给足了也先追击时间!】


    【看出了明军乃是疲惫之师,也先果断设下埋伏,以两面夹击之势,屠杀明军!】


    【这一战,明军大败!死伤惨重的同时,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战死沙扬!】


    看到这一幕,朱元璋已是怒不可遏,“混账!我朱家没有这样的儿孙!”


    他直指天幕,久久说不出话来,最终一口鲜血从腔腹喷吐而出。


    长安,李世民攥紧了拳头,“他是将这行军打仗当成儿戏了吗!?”


    “一国君主竟只听信一阉党之言,你何不传位于这太监!”


    宣德年间,朱瞻基冷冷瞥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的朱祁镇和孙皇后二人!


    “陛下,陛下!镇儿尚且年幼,日后还有……”感受到帝王冰冷到极致的眼神,孙皇后连忙跪了下来,五体投体,顺便将尚且年幼的朱祁镇拉下来,一同跪下。


    但话未说完,回敬她的只有对方一句冷冰冰的一个…


    “滚!”


    孙皇后浑身一颤,她深知帝皇之心深不可测,当坐在那个位子之上时,已经不能将其视为人了……


    【八月十三日,明军已达土木堡,距离易守难攻的怀来县城,只不过二十余里,大军只要加速行军,不到一日便到。】


    【原本应该是这样的,可是…王振却惦记着他的个人财物,那一车车辎重没有跟上,决意留宿土木堡。】


    【第二日,晨,当大军准备前往怀来之时,才发现已经被也先的大部队包围,而唯一的水源也被早早切断。】


    【缺水、士气低迷已经成为了明军的致命危机,而也先也是不给半点机会,围而不攻,以待城中守军不攻自破。】


    【而后也先又心生一计,假意求和,天真的朱祁镇与王振喜出望外,不顾众臣阻拦,便下令撤离阵地,移营就水。】


    【早已饥渴难耐的士卒早已顾不得纪律和军阵,疾奔河流而去,迎接他们的却是四面八方袭来的瓦剌部队!】


    【此战,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五十余名朝廷重官战死,五十万大军死伤过半,其中大半更是精锐!跑回京都的仅有极少数,大批衣甲器械辎重尽被也先所获,大明几代家业付诸东流!】


    “嗬嗬…”朱瞻基此时心中似是被什么堵住,想开口却不说话,只是一双眼睛通红,死死盯着眼前幼子,手中的剑缓缓向外抽出。


    哦?还有?哈哈哈!


    朱瞻基听闻到天幕传来的声音,彻底陷入了疯魔,转过头去不理会朱祁镇,只是双眼死死盯着天幕。


    而这时年幼的朱祁镇整个人都被吓傻了。


    刚才…父皇想杀我…


    天幕上,原本的解说声已经不在,映入眼帘的是一名长着胡须,满脸刚毅,身穿官袍的男人。


    “主张南迁者!可斩!”


    他怒视群臣,愤怒的话语从一字一句从牙缝中吐出。


    “宋朝南迁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一旦退往江南,江北之地的百姓尽成奴隶!”


    “你们是安全了!这北地百姓又当如何!几千万啊!”


    “兵部的眼中就没有和字!”


    画面一转,原本身穿大明朝服的于谦已然换上了军甲。


    “也先率大军前来,气焰嚣张,如果据守不出,只会长敌军威风,大明已开国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以出身,尚能平定天下,横扫暴元,我辈岂可惧小小瓦剌!”


    于谦眼神如刀扫过众人,厉声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大军开九门之外,列阵迎敌!”


    众臣鸦雀无声,于谦顿了顿接着下令。


    “锦衣卫巡扬内外,但凡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此战,为死战!”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无论身份,格杀勿论!”


    一番话,令群臣皆惊,可不等他们喘过气来,于谦坚定而又威严的声音传来。


    “九门为京城门户,现分派诸将守护,如有丢失者立斩!


    安定门,陶瑾!


    安直门,刘安!


    朝阳门,朱瑛!


    西直门,刘聚!


    正阳门,李瑞!


    崇文门,刘得新!


    宣武门,汤节!


    阜成门,顾兴祖!”


    于谦停了下来,众臣也望向他,所有人心中清楚,还有一扇最重要的门没说。


    这道门是最重要的门户,因为它直面瓦剌的大部队,一旦开战,必定成为最激烈的战扬。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