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章 算学鬼才

作者:蒔宜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刚想嘲笑他爹凡尔赛,宋和臻却突然反应过来,说了他爹也听不懂,而且这玩意不好解释。


    蒜鸟蒜鸟。


    宋和臻心思一转,便道:“还是爹你厉害,不像我,只想有个一技之长,专精一两门便心满意足了。”


    宋珩:“臻哥儿,你自幼过目不忘,聪慧至极,怎么在学习这些兴趣爱好上反而兴致缺缺呢?”


    “凭你的天资,岂非可惜?”


    宋和臻摇摇头,“爹,此言差矣!”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只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读书科举上,长大后入朝为官,为天下和百姓做一些实事。”


    “琴棋书画诗酒茶,不过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小道罢了。”


    “打发闲暇时间而已……”


    “爹,难道你不觉得‘名留青史’这四个字很吸引人吗?”


    宋珩闻言,脸上露出一抹震惊之色。


    似是不曾想到,他年仅三岁的儿子便有如此伟大的志向和抱负。


    回想起自己三岁的时候,好像还在思考是枣泥山药糕好吃还是红枣银耳羹更美味吧?


    这样想着,再低头瞅瞅身旁的大胖儿子,宋珩大为羞愧。


    他,竟然还不如自己三岁的儿子?!


    失声了好一会儿,宋珩才找回自己的理智。


    而后一把将宋和臻抱起来,放到了自己的书桌上,而他自己则是“噌”地一下站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啊!”


    “臻哥儿,爹这辈子最大的幸运,除了遇见你娘,便是能生下你这个麒麟儿啊!”


    宋和臻唇角一勾,哎呀,这不就成了!


    还好他自小便展现出了超凡天赋,有了前期的铺垫,现在他三岁便展露志向,奇怪么?


    一点也不!


    他爹乃至家里人都只会觉得他天生便有宿慧。


    “好,吾儿有志气”,宋珩畅然大笑,“那爹爹可就要好好考校你一番了。”


    “我们宋家的孩子可不能好高骛远,空有一番抱负,而没有实现抱负的能力!”


    宋和臻双手抱胸,胖手一勾,“爹,放马过来!”


    宋珩:“那爹就考考你算学吧,你不是说你也喜欢嘛~”


    “爹便给你出一道经典的算学,让爹看看你在算学一道上是否天赋异禀,如此可好?”


    “若你当真有天赋,爹自然得好好培养。”


    “毕竟算学之一道,太吃天赋了!”


    宋珩倒也不是危言耸听。


    算学一道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注重实用性和准确性。


    诸如税收、方亩、建筑等等,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


    文史类的知识,但凡不是个傻子或多或少都可能能会点儿,再不济随便编两句沾边都行。


    可算学,一码是一码,不会就是不会,万万没有沾边凑合之说。


    他本人也是自小对数字极其敏感,所以在开始学习算学后,才能举一反三,如鱼得水。


    这才使得他沉迷于算学一道。


    那种解出一道道计算问题后的成就感,着实是令人沉醉。


    而他也正是凭借这独一份的数字天赋,再加上一点点的“裙带关系”,才能在当年八百多位进士中杀出重围,被户部直招。


    成为户部官员后,他绝佳的算学天赋亦是给他带来了数不尽的隐形好处。


    所以,宋珩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到这份天赋!


    宋和臻欣然应允,“好~”


    听到儿子的回答,宋珩肃了几分神情。


    正色道:“臻哥儿可要听好了。”


    “《九章算术》有云: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宋和臻:“???”


    他忍不住掏了掏自己的耳朵。


    这也叫经典算学题?


    这么简单,不就是“鸡兔同笼”问题么?


    好像是他前世小学还是初中学的二元一次方程吧~


    “爹,你确定这是经典?”


    宋珩毫不犹豫地点头,“自然,《九章算术》中的算学题当然是经典,莫非臻哥儿觉得太难?”


    宋和臻幽幽地露出了自己稚嫩的小白牙,笑道:“不,爹,我是觉得太简单了!”


    宋珩笑了笑,显然是不太信,“哦?如此自信?”


    “臻哥儿,那你说说,这道题该如何解?”


    宋珩觉得自己已然称得上是算学一道少有的天才,但也是在总角之年才堪堪能解出这样难度的题目。


    臻哥儿虽然聪慧,但是年岁尚小。


    再加上从未有人教导过他算学,三岁这种启蒙的年纪,只是简单学了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而已。


    所以肯定是不会的。


    依照宋珩来看,他觉得臻哥儿能理解题目就很好了。


    待会儿还是得看他这个当爹的。


    是时候秀一秀父亲的伟力了!


    可惜,宋珩心里安排的很好,但现实可不会按照他制作的剧本走。


    ……


    宋和臻“沉默”了好一会儿,刚准备作答,就听见他爹又道:“臻哥儿,这道题是比较难,如果不会也不要紧,待你再长几岁,爹会教你的。”


    闻言,宋和臻神情古怪。


    他爹的思维到底是怎么发散的?


    他不过是在思考自己到底该用哪种方法作答,才能不显得那么惊世骇俗,好给他爹留点面子,怎么就成了他不会了呢?


    “爹,我刚刚不是说了很简单吗?”


    “为什么你会觉得我不会呢?”


    宋珩:“……”


    “那你为何沉默了那般久?”


    宋和臻解释道:“我只是在思忖该怎么和你解释……”


    闻言,宋珩脸上有些挂不住,只得问道:“那你想好了吗?”


    “想好了。”


    说罢,宋和臻从桌子上抽出一张纸,放在书桌上平铺好,提笔在纸上写道——


    【假设雉的数量为X只,兔的数量为Y只】


    【雉和兔的总数为35只,即X+Y=35】


    【雉和兔的脚的总数为94只,即2X+4Y=94】


    【解:X+Y=35可得2X+2Y=70,2X+4Y=94】


    【所以,2Y=24,Y=12】


    【所以,X=35-Y=35-12=23】


    【综上所述,雉有23只,兔有12只】


    因着大宣本就是万国来朝的盛世中心,来自天竺的阿拉伯数字早已经传入大宣,宋和臻直接写也不怕他爹看不懂。


    唯一需要解释的就是X和Y,不过料想他爹也不会太在意。


    只当作是随意编纂的字符用来代指雉兔就是了,倒也不难理解。


    宋珩从宋和臻一开始下笔就一直在看,本来他还在喋喋不休,“臻哥儿,你年纪还小,就算不会……”也不要紧!


    后面的话还没说出口,宋珩已然不自觉地闭上了嘴巴。


    等宋和臻完整地写完之后,宋珩唇瓣微微张开,脑中忽然一片空白。


    他是谁?


    他在哪儿?


    他在干什么?


    虽然宋珩觉得儿子的解法很奇怪,但是答案……却是正确的!


    甚至相较于他所了解的解法,这种看似奇怪的解法实则要简单得多。


    思及此,对算学尤为敏锐的宋珩立刻就意识到,他儿子的这一种算学解法,对于算学一道而言,绝对是里程碑式的出现!


    因为这种方法具有普适性!


    它还可以用在其他的很多算学题目中。


    可谓是益处无穷啊……


    想通了这一点,宋珩一时间有些语塞,“臻哥儿,你,你……你真的只有三岁吗?”


    宋和臻顿时一头黑线,没好气道:“爹,你脑袋昏了吧?我不是你的种吗?我几岁你不知道?”


    宋和臻一键三连,三个问题甩到宋珩身上。


    宋珩讪讪一笑,“臻哥儿,是爹说错话了,那莫不是你祖父给你开小灶了?”


    宋和臻翻了个白眼,问道:“爹,承认你儿子是算学鬼才有那么难?!”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