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2章听证会前的暗战

作者:自由的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清晨六点十七分,医院走廊还沉浸在黎明的寂静之中,只有护士站偶尔传来的打印机嗡嗡声,像是在预告即将到来的风暴。


    林修远站在实验室门口,手里握着手机,目光呆滞地盯着屏幕上的通知:“【紧急通知】医学协会学术委员会将于三天后召开紧急听证会……”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


    “来得倒是挺快。”


    这份通知措辞严厉,有三项指控——“论文抄袭”、“数据造假”、“人工智能违规应用”——每一项都足以让一个初出茅庐的医生职业生涯终结。


    但林修远知道,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而是周世昌精心策划的一次反击。


    果然,当他调出相关指控文件逐一查看时,发现所有被指控剽窃和造假的论文都来自同一个研究团队:康泰医疗研究中心下属的“未来医学发展部”。


    而且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非常集中,都在他在全球医学期刊上发表《医界黑金地图》之后。


    也就是说——对方是在看到他公开揭露医药界黑幕后,才开始系统性地炮制证据。


    “呵。”林修远低声说,“想用学术战打垮我?你们根本不了解我真正的底牌。”


    正当他思索时,实验室的门突然被猛地推开,小赵一脸焦急地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


    “林哥!他们还向国际医学期刊《新医学前沿》提交了一篇反驳文章,标题是《关于林修远人工智能诊断系统伦理风险的质疑》!”小赵喘着气,声音里透着不安,“这是要从技术和伦理两个方向同时打压我们啊!”


    林修远点点头,神色平静:“果然来了。”


    他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好像早已预料到这一切。


    他走到实验桌前,打开一台加密终端,输入一串复杂的指令码,屏幕上跳出一个名为“学术趋势预判”的系统界面。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疗伦理。”


    系统开始飞速运行,短短几秒内就生成了一份未来五年全球医学研究热点预测图谱。


    图谱中清晰显示,在2015年之前,人工智能医疗伦理问题尚未成为主流争议焦点,真正引发广泛讨论的是2016年之后的几场重大医疗事故。


    林修远看着这份数据,眼神逐渐冷静下来。


    “他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提出伦理质疑,不是为了学术探讨,而是为了制造混乱,压制我的人工智能系统临床应用权限。”


    他迅速在系统中调取所有原始实验数据、人工智能训练日志以及临床案例记录,并将它们分类整理。


    他一边操作一边对小赵说:


    “你负责把所有实验过程的时间线理清楚,必须精确到每个小时,确保每一个参数调整都有据可查。我们要做的不是被动应对,而是彻底撕开他们的假面具。”


    小赵点点头,快速投入工作。


    他知道,林修远从来不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迎战任何人。


    当晚,夜色如墨,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


    林修远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正在撰写正式的反驳报告。


    他思路清晰无比,语气冷静而有力。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时间和数据的支撑。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临床测试,每一次优化迭代都有完整记录,不可能是临时拼凑或抄袭而来。”


    他边写边回忆起前世的种种经历。


    那些年,他曾在无数学术会议上与对手交锋,面对各种刁难和质疑,从未退缩过一次。


    如今重生归来,不过是重拾那条曾经走过的路罢了。


    “他们以为,只要抹黑我的研究成果,就能让我失去话语权。”林修远低声自语,“但他们忘了,真正的医学从来不靠一张嘴去争辩,而是靠事实说话。”


    凌晨两点,第一稿反驳报告完成。


    林修远揉了揉太阳穴,望向窗外深沉的夜空。


    与此同时,在城东某处隐秘的私人会所内,周世昌正坐在包厢主位,端起一杯温热的龙井茶,轻轻吹了口气。


    “听证会上不能让林修远说太多话。”他缓缓说道,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要让他陷入细节泥潭,最好能牵扯进几个敏感病例,造成‘学术不端’的初步印象。”


    身旁一位穿着黑色西装的心腹点头应命:“明白,我已经安排了几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到时候会在关键环节提出质疑。”


    周世昌微微一笑,放下茶杯。


    “很好。”


    窗外雷声隐隐,如同命运的鼓点,为即将展开的风暴敲响序曲。


    与此同时,在江城市城东某座低调却奢华的私人会所中,包厢内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周世昌端坐在主位,手握茶杯,目光深沉。


    他身侧站着几位身穿西装的心腹,神情肃然。


    “听证会上不能让林修远开口太多。”周世昌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要让他陷入细节泥潭,最好是几个高度敏感的病例,造成‘学术不端’的初步印象。”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已经安排了几位评审委员在媒体上提前发声,营造舆论压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公平审判,而是舆论定罪。”


    身旁一位戴金丝眼镜的男人点头应命:“明白。我们已经联络了《医学前沿》《健康观察报》等几家影响力较大的期刊和媒体,将会在听证会前一天发布几篇质疑文章,标题都已拟定好,比如《林修远AI系统数据来源成谜》、《AI诊断是否越界医疗伦理》……”


    周世昌满意地笑了,轻轻吹了口气,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很好。一个实习医生妄图挑战医界的秩序,那就让他尝尝代价。”


    与此同时,江城市人民医院实验室内,灯光如昼。


    林修远刚完成第一稿反驳报告,指尖还残留着键盘敲击的余温。


    他扫了一眼时间——凌晨两点十七分,窗外雷声滚滚,仿佛天地都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低鸣。


    “必须掌握主动权。”他低声自语。


    他迅速打开加密通讯软件,输入一串密钥后,调出几位曾与他并肩作战的老院士联系方式。


    这些人是当年他在医界协会的核心盟友,如今虽退居二线,但在学术圈仍有极高威望。


    “林教授?”其中一位老院士深夜接到信息,有些惊讶。


    “陈老,是我。”林修远言简意赅,“三天后医协听证会,我需要几位独立观察员,请您务必出席。”


    对方沉默片刻,随后郑重回应:“我明白了。你放心,我会联系王老和李老,一起出席。”


    消息发送完毕,林修远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这一夜,注定无人能眠。


    听证会当天清晨,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林修远一身笔挺白大褂,步伐稳健地走入医协总部大楼。


    电梯缓缓上升,镜面映出他冷静无波的面容。


    当他推开会议室大门时,眼前的景象令他微微一怔。


    会议室内,摄像机早已架设完毕,数十名记者手持话筒,闪光灯此起彼伏。


    整个场面,比想象中更像一场“公开审判”。


    而在评委席中央,那个本该辞职的熟悉身影,正稳坐其位——


    唐主任!


    林修远瞳孔微缩,心中警铃大作。


    但就在他踏入门内的那一瞬间,唐主任已然抬头,目光冷峻地锁定他,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林修远医生,”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压迫感,“请回答第一个问题:你所谓的AI诊断系统,是否经过国家药监局认证?是否有临床试验数据支撑?”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