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2章 寒窗苦读的最终归宿

作者:似雪忆流年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


    “后面的院子和住的屋子,您二老就安心住着,不用交房租。


    店里给您的分成,也照旧。您看这样行吗?”


    周大娘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她没想到林婉清会提出这么优厚的条件。


    这哪里是买房子,这简直就是在给他们两口子养老送终。


    她眼眶一热,差点掉下泪来。


    “行!太行了!婉清,你就是我们老两口的大恩人!”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第二天,林婉清就取了钱,带着周大娘两口子,一起去了济南市政府的相关部门。


    这个年代的房屋转让手续还很简单。


    双方签订了协议,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一手交钱,一手交了房契。


    当那张写着林婉清名字的崭新房契拿到手上时,她的心才真正地落了地。


    从今天起,她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一个用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和儿子挣来的家。


    她看着房契上自己的名字,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上面,那三个字仿佛在闪闪发光。


    这辈子,她只为自己活。


    这句话,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誓言。


    它正在一点一点,变成她触手可及的现实。


    济南大学的校园里,绿意顺着墙角蔓延,爬上老旧的红砖教学楼,给这座知识的殿堂增添了几分生机。


    对于林婉清所在的政治经济学专业来说,这个春天注定不平凡。


    一则消息在77级和78级的学生中激起了热烈响应。


    早在1980年,政治经济学专业就已经正式更名为经济学系。


    更重要的是,为了整合教学资源,加快人才培养,


    原本分开授课的77级与78级学生,在1978年合并上课。


    现在1982年毕业年,九十名学生,汇聚一堂。


    他们是恢复高考后,国家最先选拔出的两批天之骄子,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交织着激动和兴奋。


    要知道,他们将在七月份一同毕业,成为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最宝贵的财富,被各行各业翘首以盼。


    林婉清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老旧的木格窗,在她摊开的书本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她只是静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在书页边缘摩挲。


    周围的喧嚣似乎与她隔了一层看不见的屏障。


    现在的她身处浪潮中心,感受着每一个政策变化带来的机遇。


    她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心中一片清明。


    系主任已经开始分批约谈即将毕业的学生,将国家分配的工作意向,提前落实到每一个人。


    这件事,是决定她未来走向的关键。


    果然,没过两天,通知就贴在了教学楼下的公告栏上。


    那张用毛笔字书写的约谈名单,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婉清,快看,我们俩的名字在一起。”


    张丽拉着林婉清的胳膊,指着名单上的两个名字,声音里透着藏不住的兴奋。


    林婉清的名字旁边,紧挨着的就是张丽。


    她们被安排在同一批,前往系主任办公室。


    “嗯,看到了。”


    林婉清的回应很淡,仿佛只是在陈述平常的小事。


    系主任的办公室在行政楼的三楼,


    走廊悠长而安静,阳光从一侧的窗户斜射进来,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旧书本和墨水的混合气息。


    每走一步,脚下的木地板都会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门口已经有几个学生在安静地等待,他们手里大多捏着书本,眼神却时不时地瞟向那扇紧闭的门。


    紧张的气氛在无声中蔓延。


    张丽显然被感染了,她深吸一口气,小声对林婉清说。


    “我有点紧张。”


    她的手心微微冒汗,脸颊也有些发烫。


    这不仅仅是一次谈话,这关系到她寒窗苦读的最终归宿,关系到她未来人生的起点。


    林婉清侧过头,看着好友紧张的模样,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别怕,想好自己想要什么就行。”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奇异的安抚力量,让张丽纷乱的心绪平复了些许。


    是啊,想好自己想要什么。


    张丽的眼中重新燃起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终于,办公室的门开了,里面走出的学生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有释然,也有深思。


    “林婉清,张丽,你们进来吧。”


    系主任洪亮的声音从门内传来。


    两人对视一眼,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走进了那间决定无数人命运的办公室。


    系主任姓王,是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厚厚的黑框眼镜,


    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身上有种知识分子特有的严谨与质朴。


    他的办公室不大,却被一排排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塞得满满当当。


    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上,堆着高高的文件和备课笔记,只留出中间一小块地方。


    桌上的搪瓷缸里,还泡着半杯浓茶,热气袅袅。


    “坐。”


    王主任指了指办公桌前的两把木椅子。


    林婉清和张丽依言坐下,腰背挺得笔直。


    王主任从一摞文件中抽出两份崭新的表格,推到她们面前。


    白色的纸张,油墨印刷的黑色宋体字,表头赫然写着“毕业生就业意向登记表”。


    这薄薄的一张纸,却仿佛有千斤重。


    王主任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温和而锐利,他没有急着让她们填表,而是先开口了。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沉稳的力量。


    “我们经济学系,是国家的宝贝疙瘩。你们这九十名同学,更是宝贝中的宝贝。”


    “国家培养你们不容易,现在,到了你们为国家建设发光发热的时候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仿佛在审视,又像是在鼓励。


    “摆在你们面前的,是几条康庄大道。你们要认真听,仔细想。”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


    “第一条路,也是最光荣的一条路,是继续深造,为国家的经济学理论研究添砖加瓦。”


    他的语调微微上扬。


    “以北京大学为首的一批国内顶尖学府,都向我们发出了邀请,


    希望我们最优秀的学生能去他们的经济学系,攻读研究生,未来成为研究员,成为大学教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