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让四皇子的生母淑妃一脸玩味,笑意立马就浓郁了起来,他的儿子终究还是更胜一筹,乃至得到了先祖的认可。
而陈幼麟的母亲,宋贵妃则是咬咬嘴唇。
对于自己这位儿子,她已然越来越陌生。
十年未见,这几年她深居宫中,对方也没有来看过自己。
母子之情,名存实亡。
对此,陈幼麟倒是一脸淡定。
景炎帝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没想到今年会有这么多先祖英灵复苏,往年最多有两尊都不错了,五年一次的祭祖大典,为的就是等待他们的苏醒。
每次赐福,都要等待历代祖先重新恢复力量才行。
看来大陈国运的提升还是很快的,汲取国运沉睡的英灵都为之苏醒了大半。
他朝着姜元霸提醒道:“还不快见过各位先祖。”
姜元霸闻言,拱手拜道:“晚辈见过诸位先祖,没想到百年未见,诸位先祖依旧风采依旧。”
一位腰间配剑,战甲残破的英灵,极为欣赏道:“看你随身带剑,应该是剑修吧,剑术修炼到什么层次了?”
姜元霸看了一眼对方的打扮,立马认出是一百年前曾一人灭一国,剑术通圣的君王,孝武帝。
这可是一位狠角色啊。
自傲如他,也不禁低头道:“回先祖的话,已到圆满,距离至臻,还差半步。”
孝武帝的英灵点头赞许道:“这个年纪,已经接近至臻,很不错很不错,此子未来不可限量。”
姜元霸谦虚道:“不敢,对比前辈,还是有需要学习的地方。”
“哈哈哈,这小子真会说话,深得我心!”
孝武帝闻言大笑。
其中有一位面容斯文的年轻帝王看向六皇子的方向,笑道:“其实我觉得,此子也很是不错,颇有我当年的风范,若是日后成为君王,一定能善待百姓,料理国政。”
不少年轻皇室子弟,一时间竟没有认出眼前这位。
唯有年纪稍微大一些的皇室前辈,才勉强认出,眼瞳浮现震惊之色:“这是四百年前的文帝?!”
“据说当年经历了内忧外患的大陈,饱受摧残,若非文帝定下养国十策,富国强兵,恐怕也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六皇子姜玄烨见文帝对自己感兴趣,也是颇为惊喜,他本以为自己的资质,应该没人看得上。
“见过文帝。”
文帝看向他的眼中满是赏识道:“若你不弃,我这里有几本儒道修身全法,足够你修炼到金丹境,加之一件天狼毫笔,作为护身法宝。”
姜玄烨闻言大喜:“谢过先祖!”
“依我看,在场诸位,都过于浮躁了些,我倒对这位七皇子有些兴趣,身上竟有佛家之气,看来是一位修佛理的修士了。”一位散衣模样的胖子帝王,打了哈欠,从祖祠之中冒出。
七皇子姜缘空,看起来面部白净,脸上没多少表情,如同面瘫一样的平静,不卑不亢拱手道:“先祖果然目光如炬,晚辈确实修佛多年,乃是以佛入道,至今也有十多年了。”
当历代先祖夸奖诸多皇子的时候,皇室不少人都用同情的眼神看向一旁的陈幼麟和大皇子、八皇子。
除了五皇子和九皇子,前往灵台山至今未归,只有他们三人没人看上了。
明明有六位明君,可是却没有一个停留在陈幼麟的身上。
其实他们或多或少,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二皇子姜临渊,走的是炼体之路。
以武入道,潜力定死了。
管你境界多高,修炼多快,这辈子都很难突破紫府。
他们觉得,陈幼麟的天资哪怕再高,也会因为修行过晚而荒废,哪怕凭借资源能堆起来,日后也难成大器。
等到诸位皇子差不多领完自己的传承后,诸位先帝终于注意到了还有一位皇子,跪在一侧的蒲团上。
“差点忘了,还有一位小娃娃。”
“人老咯,娃娃切莫怪罪啊,这才看到,你走的原来是炼体之路。”
“不错不错,居然还能筑基,说明天赋还是不错的,就是修炼太晚,根骨已经固化了。”
大家都是祖先,知道人情冷暖,主动安慰了一番陈幼麟。
孝武帝叹气道:“可是炼体之路,无望紫府,潜力始终有限啊。”
“是啊,可惜了......”正当众人惋惜感慨的时候,诸多灵牌之中,有一面金色字迹的高大牌匾,迸发出璀璨的光芒,宛若一尊佛祖金身,出现在众人眼中。
从金光中走出一位身材挺拔,体壮背宽,长脸浓眉的帝袍男子,面相看起来极为凶悍,对比其他英灵,他的身影凝实的如同本体,跟寺庙的神像差不多,甚至还有超过的地方。
其他先祖看到来人,皆是目露惊讶,头颅纷纷低下,欠身作礼,发出统一的声音。
“拜见太祖!”
不管他们生前的身份如何尊贵,为大陈做过什么,但在太祖面前,都得低头!
只因他是王国的缔造者,开国的创始人。
在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他们没想到,今天居然连太祖都显圣了!
当今陈国帝王和皇后皆是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情,年迈的太后见到太祖的出现,则是热泪盈眶。
“太祖......居然是太祖,老身有生之年,居然还能见到太祖一面!”
“太好了!”
淑妃的表情极为兴奋,若是能得到太祖的认可,他儿必然一飞冲天!
太祖皇帝平淡俯视着两人,直到看到了陈幼麟身边的拳套,原本波澜不惊的面容温和了一些:
“谁能回答朕的问题,遵守朕的誓言,就将得到朕的传承和赐福。”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端坐在中央,宛若神明的太祖虚影,却看向了陈幼麟的方向。
“小子,你敢答吗?”
太祖不怒自威的声音,在整个皇族祠堂不断回荡传响。
当着景炎帝的面,敢用“朕”这个字。
其他先祖都有自知之明,既然死了,就别占着这个名头,毕竟现在的皇帝,并非他们。
但是只有一个人例外。
那就是太祖。
那气势,让不少皇室子弟惊惧万分,他们没想到太祖即使死去上千年,依旧有着这样的威势。
他们不敢想象,若是太祖活着的时候,该有多强。
金丹?
还是元婴?
然而位于正中央的陈幼麟,神情镇定,威压在身,不受影响,淡淡回复:
“有何不敢。”
太祖皇帝望着底下的后辈,问道:“我大陈之所以能傲视南疆,迅速崛起,靠的是什么?”
皇族祠堂之中,寂静无声,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陈幼麟和姜元霸的身上,等待他们的答复。
同时,也有不少其他后辈,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大陈放在千年前,其实也就是诸国之中一个弹丸之国,若非太祖力挽狂澜,宛若天人降世,未必有今日气象。
短短六代明君,就让大陈站在了南疆之巅,成为了顶尖大国。
这背后,靠的是什么?
是历代君王的努力,还是文武百官的付出?
一时半会儿,他们还真想不出答应,因为答案实在是太广泛了。
包括姜元霸,也在努力思考问题的答案,他一心修行,问鼎大道,胸腹对于治国道理,实在是有些匮乏。
然而。
这个时候,陈幼麟却迈出了一步,深吸一口气,变得没那么紧张,语气轻松了许多,沉声道:
“靠的是国之风骨,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
“靠的是先驱英灵,战死沙场,枯骨埋乡的将士。”
“靠的是无数薪火,默默付出,纳粮交税的百姓。”
忽的语气顿了顿,白玉蟒服尽显身姿挺拔,气势凛冽,一字一句道:
“靠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声音铿锵有力,震耳发聩。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每个人眼神都充满了惊讶,包括漂浮在虚空的历代明君。
即使是景炎帝,脸上也闪过愕然。
当所有人还在思考答案的时候,陈幼麟就已经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而且回答的还这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