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卫!”李鸣和李修远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大玄皇帝直属的秘密监察机构,权势熏天,手段酷烈,有“夜止儿啼”之凶名!被他们盯上,九死一生!
苏清瑶更是浑身一颤,几乎站立不稳,全靠李鸣搀扶。
她的嘴唇翕动着,眼中是深不见底的绝望。
这块压在她心头的巨石,终究还是引来了最凶恶的鹰犬!
“多谢沈掌柜示警!”李鸣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用力握紧苏清瑶冰凉的手,给她传递着力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眼下,先把工坊立起来!”
沈千山看着李鸣在巨大压力下依旧沉稳的眼神,心中暗赞。
他点点头:“商会承诺不变,全力支持重建!所需木料、铁料、工匠,明日即可到位!
另外…”他话锋一转,带着一丝商人的精明,“商会正好有一批自海外购得的‘精炼雪花镔铁’,质地坚韧远胜寻常熟铁,本想用于打造兵刃。
但李大师若能将其用于新织机核心部件…想必能使新机性能更上一层楼!商会愿以成本价优先供应!”
雪花镔铁?李鸣心中一动。
这是古代对优质高碳钢的一种称呼,其硬度、韧性和耐磨性远超这个时代常见的生铁和熟铁!
若真能用于织机核心传动轴和齿轮,必将大幅提升织机的耐用性和效率!
这沈千山,抛出的既是诱饵,也是新的试探——想看看他李鸣能否驾驭这种高端材料!
“好!小子正愁找不到好料!沈掌柜雪中送炭,感激不尽!”李鸣毫不犹豫地应下。
技术上的挑战,他从不畏惧!这既是危机,也是提升实力的机会!
重建的号角在焦土上吹响。
锦绣商会的资源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入。
上好的松木、楠木堆成了小山;
一车车闪烁着银灰色光泽的“雪花镔铁”锭被小心卸下;
十几名商会派来的熟练铁匠、木匠也加入了重建队伍。
李鸣成了绝对的核心。
他如同一位统帅,在废墟上重新规划工棚布局,图纸直接在沙地上画出,比烧毁前更加合理高效。
他亲自设计新的防火、防盗措施,要求工棚间隔加大,核心区域用砖石砌墙,并设置多道隔火带和水缸。
但最令人瞩目的,是他对新织机核心部件的重新设计与锻造!
工棚一角,临时搭建起一座坚固的锻炉。
炉火熊熊,映照着李鸣专注的脸庞。他手中拿着一块沉甸甸、闪烁着细密雪花状纹路的镔铁锭,感受着其冰冷的质感和远超寻常铁料的密度。
“火候是关键。”李鸣对围拢过来的铁匠们讲解,“此铁含碳量高,需分段加热,先文火去杂质,再武火至白炽。
淬火不能用冷水,需用温油!回火更要精准控制温度和时间,差之毫厘,则过硬易脆,过软则无力!”
他亲自示范。铁钳夹着镔铁锭,在炉火中缓缓转动,目光如炬,精准判断着火候。
当铁锭通体透亮,达到最佳锻造温度时,他猛地将其抽出,置于铁砧之上!
“八十磅锤!左三右二!快!”李鸣低喝。
两名膀大腰圆的铁匠立刻抡起沉重的大锤,在李鸣精准的指挥下,按照特定的节奏和落点,狠狠砸下!
“铛!铛!铛!”火星四溅!沉重的撞击声如同战鼓!
李鸣则手持一柄特制的短柄小锤,如同最精密的雕刻师,在每一次大锤落下的间隙,飞快地在炽热的铁料上点击、修正、引导着金属的流动方向!
他的动作快如闪电,却又精准无比,每一次点击都恰到好处地引导着大锤的力量,将炽热的镔铁锭朝着预设的齿轮毛坯形状锻造!
这不是简单的打铁!
这是一场力量与技巧完美融合的舞蹈!
大锤如雷,小锤如电!
李鸣凭借八级钳工对金属塑性的深刻理解和登峰造极的微操能力,硬生生将需要大型锻压设备才能完成的精密锻造,用最原始的人力锤锻实现了!
周围的工匠看得目瞪口呆,连商会派来的老铁匠也啧啧称奇。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神乎其技的锻造手法!
毛坯初成,淬火、回火,李鸣全程掌控,一丝不苟。
当最终冷却完成的镔铁齿轮毛坯呈现在众人面前时,虽然表面粗糙,但其形状之规整,内部流线之顺畅,已远超寻常锻造水准!
“精铣开齿!”李鸣没有停歇。
他拿出自己设计、由小六子等人日夜赶工做出的简易脚踏式“铣床”。
核心是利用水力驱动(临时引了小溪)带动一个镶嵌着金刚砂磨石的转盘。
他将齿轮毛坯固定在特制的夹具上,调整好角度,开始精铣齿形!
“滋…滋…”刺耳的摩擦声响起,火花飞溅!
李鸣双手稳如磐石,眼睛一眨不眨地盯住铣削点,凭借感觉和经验,微调着进刀量和角度。
他的动作沉稳而富有韵律,仿佛与那冰冷的机器融为一体。
每一次进刀,都精准地剥离掉多余的材料,显露出锋利而标准的齿廓!
当最后一个齿铣削完成,李鸣关闭水轮。
一枚闪烁着冷冽金属光泽、齿形精准如刻、质地坚硬无比的镔铁齿轮,静静地躺在夹具中!在阳光下,那雪花状的纹理如同天然的装饰,美得惊心动魄!
“神乎其技!”“这齿轮…看着就结实!”
工匠们爆发出由衷的赞叹!
沈千山派来“协助”实则暗中观察的一位管事,眼中也充满了震惊。
商会提供的雪花镔铁极难加工,李鸣不仅完美驾驭,更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造出了品质如此惊人的核心部件!
这份手艺,简直非人!
李鸣拿起那枚沉甸甸的齿轮,感受着指尖传来的冰冷与坚硬,心中的郁气稍稍纾解。
技近乎道!这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
纵有狂风暴雨,他也能凭借这双手,在废墟上凿出立足之地!
然而,技术的辉煌无法驱散京城的阴霾。
重建如火如荼,但苏清瑶却日渐沉默。
她将自己埋首于整理工具、照顾伤员、为工匠们缝补浆洗等琐事中,仿佛只有忙碌才能暂时忘却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