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这么瘦?”
才几天,这是吃啥了?
“史阳!”
铁蛋不确定那人是不是史胖子,可身边的史阳他们认识?
“师傅,呜呜~”
“你去哪了?”
“我可想你了,呜呜~”
“我再晚回去半年,我就再也见不到我娘了,呜呜呜~”
史胖子哭的不能自已,长久的奔波劳累,再加上心理压力非常大,让他现在终于爆发出来。
冷千雪在他断断续续的叙述中,也终于明白了前因后果。
他听了陈修平的话,回去接他娘亲。
好不容易通过他外公把他娘亲接了出来,已经是一副灯枯油尽的样子。
大夫说,再晚上半年,神仙来了也没用。
他哪敢把他娘继续留在京城,赶紧带着他娘回青阳县了。
哪怕在县城里他也觉得不安全,这不正拉着他娘去冷家的路上,就碰见了他们。
冷千雪抬头望着天一阵无语,看史光耀的架势,他娘再配4个丫鬟,家里一下又多了好几口人!
“行了,别哭了,先回家!”
冷千雪拍拍史光耀的头,史光耀抹抹脸上的泪,点点头。
还是师傅最好了!
回家安顿好之后,史光耀连忙把王半仙请来。
史光耀的母亲徐婉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昏睡,王半山把完脉之后,一脸的凝重。
“慢性毒药,都已经流入肺腑了。再拖上半年,侵入心脉,那可真就回天乏力了!”
“对,宫里的医正也这么说。”
“他们说只能养着,至于能活多久,听天由命。”
“半仙,我知道你的医术最好,比那些京里沽名钓誉的大夫强多了,你有没有办法是好我娘?”
“只要你治好我娘,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只要我有的,哪怕你要我这条命,我也给你!”
史光耀拍着胸脯保证,他不想当没娘的孩子……
“有是有,就是方法比较凶险,我只有五成把握。这毒不是一天两天下的,解也不是一天两天的。”
半仙思量了一会,这种毒药十分罕见。
“没关系,哪怕只有一成的希望也行。”
“这毒伤了根基,恢复起来有些慢。我先开几副药,把她的身体养一养。”王半仙说着写下了一副药方,史光耀不差钱,王半仙捡药效好的药材开,一付就得上百两银子。
“这些贵重的药材,我这儿没有,你想办找来。”
“嗯嗯。”
“还有,早晚施针,先控制住调养。”
“另外,病人不适合长途劳累,这次算你走运。”
要是普通的百姓家,可能早就死在路上了,这一路上,用了一根千年人参吊着,才能维持到现在。
王半仙施针之后,背着药箱就走了。
史胖子默默的坐在床头上,他差一点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了。
生在富贵人家有什么用,还不如农家呢。
最起码一家人都在一起,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迟早有一天,本少爷要回去弄死他们!”
史胖子暗暗发誓,这口气他暂时咽下,迟早有一天要出气!
武平侯也打算把这口气暂时咽下,把女儿和外孙送走之后,暗戳戳的对平津侯使绊子。
由于担心女儿和外孙,并没有直接向平津侯下手,反正以后凡是平津侯后接手的事,他是别想顺顺当当的做完,中间肯定出岔子。
平津侯都觉得自己见鬼了,可是,又查不出任何原因,最后结果都是意外。
渐渐的,皇帝也不敢把重要的事交给他干了。
天渐渐暖和了,冷家帮所有的人都下地干活了,将地翻一翻,等节气到了好种上。
“姑娘,明天老村长家娶儿媳妇儿,一早我们都要去帮忙,下不了地了。”
“这么快?”
这才多久呀?新媳妇儿就要进门了。
“听说村长要不行了!”
那在地里干活的是谁?瞅那架势,比年轻人还能干。
这话要从王半仙开始说起,王大河见他爹睡多了,便找王半仙来请脉。
王半仙看王大河如此孝顺便好心的提醒一句:“让老村长该吃吃,该喝喝,年纪大了早点抱孙子比较好。”
在王大河耳朵里就变了味道:老村长快不行了,赶紧娶媳妇让他抱孙子。也别拘着他,想吃什么,就让他吃什么,以后怕是没时间了……
村长婆娘见状,立刻把媒婆请来,选了一个老实憨厚的姑娘进门。
第二天一早,村里就热闹了。
虽然村里如今有了集市,买卖东西方便,但是大家依旧维持着曾经的老规矩,家家户户都出人。
一早,李春英就从郑国胜家里溜达出来。
来到王家村的村口,没敢进去,他跑到山上俯视山下曾经生活过的王家。
此时此刻,王家正热闹非凡,门上挂着红,贴的双喜字。
心里说不出的后悔,郑国胜就是个软蛋,怕婆娘!
她到了郑家就是一个洗衣做饭的老妈子。
连他她的儿子都对她爱答不理的,她夜夜都睡不着。
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总有一天王大河会忍不住来接他的。
爱情跟食物,她选择了食物,但是却认为自己不幸,没有和相爱的人在一起。
如今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了,她又开始怀念有食物的日子。
吃的饱,穿的暖,有个踏实的男子,这才是安稳的生活,她后悔了,所以她来了。
陈修平如今是举人,冷千雪是村长。
老村长安排的座席,自然两个人坐在主位上。
今天两个人穿的都很喜庆,冷千雪少见的穿了女装。
两个人坐在一起,就像金童玉女一样。
只不过陈修平却没坐太久,一会帮着写对联,一会就有人抱着家里的奶娃娃让帮忙取个名字。
陈修平脾气好,来者不拒,态度又谦卑,顺服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这个举人老爷好像不一样!
冷千雪不一样,屁股就像焊在板凳上,一动不动。
“入席啦!”
新人要出来拜天地拜父母,敬乡亲们酒了。
一天入席,村里的孩子们立马一哄而上,各自端正坐好。
各自看着眼前的碗筷,等着后厨帮忙的人开始上菜。
“新人入堂,福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