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的电话响,我刚完成一批外协数据的初步校验,拿起听筒:“技术支援中心,孙琳。”
“小孙,是我。”陈主任的声音底下压着一丝犹豫。
“这边转接进来一个从第三监狱打来的电话,那边审核过的。点名要找你。是王海。”
王海。这个名字猝不及防扎进我心里某个早已封存的角落。
“...明白,主任。”
“规矩你都懂,全程有监听录音。把握好分寸。”
“是。”
线路里传来切换声,然后,一个带着明显怯懦和讨好意味的声音响了起来,几乎让我无法将其与记忆中那个总穿着时髦T恤、在篮球场上活力四射的男同学联系起来。
“孙...孙琳?是...是我啊,王海...”
“嗯。”我简单应了一声,没有多余的话。
“我...我在这里挺好的,真的...政府管吃管住,还给安排了学习、改造...”
他絮絮叨叨地说着,语速有点快,像是在背诵什么,又像是急于证明什么。
“我就是...就是心里这块大石头一直压着,憋得慌...晚上总是睡不着...想着,怎么也得...也得跟你道个歉...真的,对不起...”
“对不起什么?”我的声音不自觉地冷了下去。
道歉?这个词从他嘴里说出来,显得是那么的讽刺。
他一下子噎住了,听筒里传来他慌乱的呼吸声,一下,又一下。
过了好几秒,他才重新组织起语言,声音含混不清:“我...我不该...毕业以后老...老想着走捷径...”
“不该听信那些人的花言巧语...他们说什么商业咨询,分析行业动态...给的报酬又高...”
“我...我就是鬼迷了心窍...想着就随便问问,不涉及核心机密的...应该没事...”
“王海!”我打断他,那股压了许久的火气瞬间窜了上来。
“你管你的所作所为叫''商业咨询''?你管把国家机密当作商品讨价还价叫''走捷径''?”
“你清醒一点!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凿穿守护我们这个国家的堤坝!你是在犯罪!”
“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他的声音更像是一种表演式的哀求。
“孙琳,老同学...咱们一个班出来的...四年同窗的情分...”
“你...你就帮帮我,跟上面反映反映,说我悔改了,我真的悔改了...”
“求他们宽大处理,给我个机会...我出去一定重新做人...”
“机会?”我几乎要笑出声,“你一次又一次联系我,变着法子套话的时候,想过给我、给国家留机会吗?”
“你想过你泄露出去的那些东西,背后是多少人没日没夜的付出,是多少可能存在的风险吗?”
“王海,路是你自己选的!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该知道有今天!”
“我...我当时就是猪油蒙了心...就看眼前那点利益了...我没想后果这么严重...”
他仍然在试图辩解,声音里的哀求更浓了,“我家就我一个儿子...我爸妈年纪都大了...孙琳,你看在老人的面上...”
“你别提叔叔阿姨!”我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了,“你现在想起他们了?你干那些事的时候想过他们吗?”
“你想过你出事他们怎么办吗?你想过你的行为万一造成严重后果,多少人的父母家庭要承受痛苦吗?”
“‘祖国不会原谅''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法律说的!是事实说的!你触犯的是国法!国法如山!"
电话那头彻底没了声音,只有剧烈抽气的哽咽声,听起来真实了些,但也更令人窒息了。
“孙琳...算我求你了...同学一场...“
“就因为是同学!“我的声音硬得像铁,”我才更觉得耻辱!更没法原谅!”
“你不仅玷污了''同学''这两个字,你更玷污了''中国人''这个身份!你不配!”
不等他那边的哽咽再化作任何一句苍白无力的哀求,我直接挂断了电话。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之前的安静,阳光挪动了一点位置,照亮了空气中缓慢浮动的细微尘埃。
我坐在椅子上,久久没有动作。
王海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那些哀求、那些辩解、那些试图用同学情谊来打动我的话语,让我感到一阵恶心。
但同时,我也感到一丝悲哀。为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为他走错的路,为他无法挽回的人生。
但我很快甩开了这些情绪。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类似的案例,太多试图用各种手段获取情报的尝试。
有些人像王海一样,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有些人则是被意识形态洗脑;还有一些人,纯粹是出于对国家的仇恨。
无论动机如何,他们的行为都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想起刚入职时的培训,陈主任严肃地告诉我们:“你们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一道防线。”
“也许你们觉得自己做的只是普通的工作,处理的只是普通的文件,但正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作,构筑起了我们国家的安全屏障。”
当时我还不太理解这些话的分量,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特别是经历了几次安全事件后,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国家安全无小事。
王海的电话虽然令人不快,但也再次提醒我,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
我将注意力转回工作。屏幕上的数据校验流程还没有完成,这些看似枯燥的核对工作,实际上正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
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都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国防安全。
窗外,夕阳的余晖洒在厂区的建筑物上,给一切镀上了一层金色。
在这片宁静之下,是无数学者、工程师、技术人员日以继夜的付出,是像我们这样的辅助人员默默无闻的坚守。
王海的选择令人痛心,但他的案例也再次证明,在国家安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有任何情面可讲,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守护好这片苍穹之下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完,而且永远都不会做完。因为守护国家安全,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