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那句“抓到了!”的兴奋喊声还在回荡,张薇的命令干脆利落:“行动开始!”
空气里的紧张感像拉满的弓弦,蓄势待发着。
陈主任盯着屏幕,“技术反制启动了,网在收紧……现在就看这‘影子’的真面目了。”
张薇没回头,目光紧盯在另一块屏幕上的数据流,那是从服务器里实时传回的数据。“小吴,数据包拆解进度?”
“正在拆!”小吴十指翻飞,屏幕分屏闪烁。
“外层伪装正在剥离……张组,这手法挺老练,用了好几层加密壳打掩护混淆视听。”他语气带着点技术宅遇到挑战时的亢奋。
“别管壳,盯住核心。”张薇声音冷厉,“找出它的‘毒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守在通讯台前,确保着内部和外协联络通道的绝对顺畅。陈主任焦躁地踱了两步,又强行定住。
“剥开了!”小吴的声音带着震惊,“内核……不是常见的勒索病毒或者后门!张组,你看!”
张薇和陈主任立刻凑到他的屏幕前,我也忍不住探头望去。
屏幕上不再是乱码,而是一段结构清晰、指令明确的代码,旁边是自动分析工具弹出的初步识别框。
“这……这是……”陈主任的呼吸都停滞了。
“控制系统定向木马。”张薇的声音透着一丝“老对手“再次相见的口吻,“代号‘灰蛾’。专门针对我们这种单位设计的。”
小吴飞快地操作着分析工具,调出更详细的特征报告。
“确认!特征码比对完成,与境外已知APT组织‘暗影之网’(Shadow Web)的惯用手法高度吻合!”
“吻合度超过92%!潜伏机制非常隐蔽,能长期蛰伏在非核心系统,利用合法进程作掩护……”
“潜伏期长……”陈主任脸色凝重,“这意味着它可能已经……”
“对。”张薇接话,“它不是为了搞破坏瘫痪生产。它的目标非常明确。”她指着屏幕上被高亮标出的几个关键字段。
“窃取!破坏!设计图纸、核心工艺参数、试验流程数据……这全是冲着‘天弓’项目来的!”
“‘影子’是下了血本了,据情报显示,这个‘暗影之网’可是已经连续多次登上我们的高威胁组织名单了。”
“这个黑客组织可是出了名的要价高,且无任何原则唯利是图!”
“天弓项目……”我倒吸一口凉气。
那可是真正的国之重器!这帮混蛋!
小吴补充道:“而且它设计得非常狡猾。它不会立刻打包所有数据往外发,那样太容易被发现。”
“它会像真正的蛾子产卵一样,一点点、分批地,将窃取到的关键数据,伪装成普通日志文件或者加密备份文件。”
“通过预设的隐蔽通道,在系统最‘繁忙’、流量监控压力最大的时候,悄悄‘吐’出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之前监控到的异常数据包总是零星、分散,很难抓住完整链条!”
“持续性的、低密度的泄密……”陈主任一拳砸在桌子上,“温水煮青蛙!比一次性的攻击更毒辣!也更难防!”
“供应链!”我脱口而出,想起张薇之前部署的外协厂同步启动的自查。
张薇赞许地看了我一眼。
“你的反应很快。‘影子’势力深耕多年,供应链是他们重点经营的目标。”
“‘灰蛾’只是工具,找到是谁、通过什么渠道把它‘种’进来的,才是关键!”
她转向小吴,“‘灰蛾’的传播机制分析出来了吗?它如何感染新主机?”
小吴迅速调出另一份分析报告。
“初步看,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系统已知漏洞进行横向移动,另一种是……”
“伪装成正常的工程图纸文件或者工艺说明文档!一旦有人打开查看,它就能在后台悄悄释放载荷,感染主机!”
“把病毒伪装成我们要看的文件?!”陈主任气得脸都红了,“这……防不胜防啊!”
“所以,我们的日常流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它的突破口。”
张薇的声音带着沉重的压力,“一个U盘,一封邮件附件,一份从外协厂传回的技术文档……‘灰蛾’只需要一个缝隙。”
之前抓到攻击源的兴奋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的寒意和紧迫感。
我们抓住了一条咬钩的鱼,但鱼钩上挂着的“灰蛾”毒饵,却揭示了一个更庞大、更隐蔽、更危险的网络。
“张组,”小吴打破了沉默,语气带着一丝担忧。
“技术反制能摧毁他们的服务器,但‘灰蛾’已经像孢子一样在我们设定的‘蜜罐’里散开了。”
张薇的目光扫过我们每一个人,最后落在那段“灰蛾”代码上。
“技术反制是第一步,切断源头通讯和指挥。但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她转向陈主任:“陈主任,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内部网络防御性隔离,要做到有备无患!”
“‘天弓’项目相关区域全部物理断网。技术支援中心牵头,联合信息中心和安全部,组成紧急排查组。”
“小吴,你提供‘灰蛾’的全部特征码、感染行为模式和清除工具。”
“明白!”陈主任立刻走向内部线电话下达指令。
“特征码和工具包马上准备好!”小吴双手不停。
张薇又看向我:“孙琳,你的任务更重。”
“立刻整理一份‘灰蛾’最可能伪装的文档类型清单,以及它传播、激活的典型行为特征。”
“要做到用最直白、最醒目的方式,下发给所有‘天弓’项目组及相关后勤、外协联络人员!”
“重点强调:任何可疑文件,立刻上报,严禁私自打开!”
“还有就是配合排查组,梳理近三个月所有经手的外协文件流入记录、设备更新记录、人员移动存储设备使用记录!”
“要保持与我们国安技术小组的实时对接,接收最新的分析情报和处置建议!”
“是!张组长!”我迅速在面前的电脑上新建文档,大脑飞速运转。
清单、警告、排查要点……每一项都关乎能否将“灰蛾”的破坏降到最低。
“还有。”张薇的声音透着一丝疲惫,“通知食堂,今晚所有‘天弓’项目组和相关保障部门,通宵!咖啡管够。”
指令一道道发出,小小的临时办公室瞬间变成了高速运转的枢纽。
屏幕上,“灰蛾”那结构精巧却充满恶意的代码,像一只挥之不去的阴影,静静地悬浮在那里。
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揪出它!清除它!守护住那些日夜奋战换来的心血,守护住这片苍穹之下,我们无声守望的阵地。
这场与“灰蛾”的战争,才刚刚拉响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