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0章 将计就计

作者:赵三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我面前摊着几份技术支援中心日常处理的流程文件,可心思全在几分钟后那通电话上。


    王海,现在他成了我钓鱼线上挂着那个饵的唯一猎物。或者说,我是他以为咬钩的那条鱼?张薇说这叫“将计就计”。


    手机铃声打破了这暂时的宁静,我看着那串熟悉的号码,随即清了清嗓子,表演继续。


    “喂?”我拿起手机,声音像平时接任何一个普通电话。


    “老同学,还在忙呐?”电话那头的声音热情洋溢,带着生意场上惯有的圆滑。


    “没打扰你吧?我这边有几个朋友对你上次提到的那个‘特殊材料’项目特别感兴趣,催着我问问后续呢。”


    来了,他说的“特殊材料”,就是我们放出去的假饵“鹰眼项目“中,那个精心编造的,关于某种结构材料在极端低温下参数会异常波动的“技术难点”。


    “哦,王海啊。”我语气带上一点儿恰到好处的犹豫,还有……一丝被重视的的兴奋?


    张薇说过,要让他觉得我有价值,但又不能太急切。


    “项目……还在内部评估阶段,你知道的,我们这儿规矩多,一层层审着呢。”我把“规矩多”特意表现出来,暗示阻碍重重。


    “理解理解!军工口嘛,严谨是必须的!安全第一!”王海立刻接话,奉承得滴水不漏。


    “不过老同学,我你还信不过?我那朋友的公司,在高端材料测试方面有独到之处,全球都有合作案例。”


    “他们就是纯粹觉得这是个技术挑战,想看看有没有可能提供点……”


    “嗯,思路上的支持?当然,规矩我懂,不涉密,纯技术探讨!”


    他说得天花乱坠,技术探讨?鬼才信。他背后的人想从这“异常波动”里嗅到什么?


    是觉得这是我们的技术瓶颈,还是想反向推导什么?


    “思路支持……”我思索着,像是在认真权衡他这个提议的分量。


    “这个想法……倒是挺新颖。不过具体数据,我权限真的有限。”


    我故意制造出一种我在“冒险”透露点什么的犹豫感,“上次提过的那个Y参数,在模拟-70℃环境下的表现……”


    “嗯,确实不太稳定,波动范围比预期大了不少,接近临界值了。我们项目组也在头疼这个,卡了好几天进度了。”


    我清晰地报出了张薇设计好的“诱饵”细节:结构材料、-70℃、Y参数、波动大、接近临界值。


    每一个词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谨慎和一丝“泄密”的紧张。


    “-70℃!Y参数临界?!”王海的声音瞬间透出了虽经极力掩饰也压不住的兴奋。


    “这确实是个关键点啊老同学!极低温应用场景对稳定性要求极高!这要是解决了……”


    他声音又压得更低了些,带着一种分享秘密的亲昵,“你放心,这信息我绝对烂肚子里!”


    “就冲你这信任,我让他们那边的技术大牛好好琢磨琢磨,看能不能给点方向性的建议?说不定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儿!”


    “方向性建议……那最好不过了。”我顺着他的话,语气也“轻松”了些。


    “不过王海,这事儿可千万保密。你知道轻重,万一传出去……”


    “必须的!咱们老同学的交情,这点事还办不好?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


    他拍着胸脯保证,“等我好消息!回头请你吃江城最好的馆子,地方你定!”


    “行,等你消息。”我挂断电话之前,手机放回去时故意发出了一声轻微的磕碰。


    几乎同时,口袋里的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张薇的加密消息:【通话录音清晰。他反应符合预期,对‘-70℃’和‘临界值’反复确认。目标上钩。保持状态。】


    我盯着屏幕上的字,成了?假情报撒出去了。可张薇之前的话却扎在脑子里。


    【初步分析,‘影子’对‘鹰眼’有兴趣,但更像是烟雾弹。他们真正在嗅探的,似乎另有目标。】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陈主任拿着份文件走进来,“小孙,三车间那个外协件的检测报告催一下,下午项目组例会要用,赵工那边急等。”


    “好的主任,我马上联系对方。”我立刻应下,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晰利落。


    刚才那个在电话里泄露“机密”的孙琳,仿佛被瞬间切换了频道。


    陈主任点点头,把文件放我桌上,目光锐利地扫过我略显苍白的脸。


    他什么也没问,但那眼神里的审视和一种了然于胸的压力。


    他知道。他和赵工,是除了张薇之外,唯二知道我在执行这个特殊任务的人。


    这份沉默的信任与无形的重量,比任何言语都更让人喘不过气。


    下午,刚处理完一堆流程单,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内部通讯软件就弹出一个加密小窗,是张薇。


    【孙琳,有空?来一下审计组办公室。关于上次那个流程合规问题,需要补充点材料。】——这是明面上的理由。


    【收到。马上到。】我回复,心脏像被一只手攥紧,又提了起来。


    推开审计组临时办公室的门,张薇正对着电脑屏幕,上面是飞速滚动的数据流和几个监控窗口的实时画面。


    “坐。”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目光依然锁在屏幕上,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如飞。


    “上午的通话效果非常好。目标咬钩很急切,尤其对‘-70℃’和‘Y参数接近临界值’。”


    “这两个关键点经过我们反复确认,他们探究其细节的意图很明显。”


    我点点头,等着她的“但是”。


    果然,她手指在键盘上敲了几下,调出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监控界面。


    不再是通话分析,而是一些网络流量日志、外部通讯监控的摘要图谱,上面标记着不少醒目的红点。


    “但你看这里。”张薇点着其中一个红点异常密集的区域,图谱上的时间轴清晰显示。


    “就在你和王海通话结束后十分钟内,他控制的几个主要外围通讯节点,活动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他立刻联系他背后真正的主子汇报‘鹰眼’的‘重大进展’。”


    她将另一个窗口放大,显示的是北峰航空外网信息平台后台的访问日志截图。


    “在这段时间,以及之前的时间段内,这些节点对我们公开信息平台、特别是供应链信息公示板块的访问量激增。”


    “他们利用自动化爬虫工具,集中且高频地搜索和抓取任何带有‘天弓’字样的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示。”


    “哪怕只是提到过相关供应商名称的零星信息。”


    “‘天弓项目’?”我低声惊呼,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劈进脑海!


    这是北峰最高级别的绝密项目,据我所知,整个北峰知道这个代号详情的,算上大领导、总工、核心小组,绝对不超过九个人!


    它根本不是什么材料项目,而是关乎国家空天安全的陆基反导防御系统核心升级项目!


    赵工他们组正在没日没夜攻关的核心中的核心!


    其保密程度,连我这种在技术支援中心干了这么多年的骨干,也仅仅是在处理最外围、最不敏感的流程文件时,极其偶然地瞥见过两次这个代号,而且立刻被要求签署了额外的保密承诺书。


    王海他们怎么可能知道?他们怎么敢?!


    “他们不是冲着‘鹰眼’来的?”我的声音透漏出惊讶。


    “对‘鹰眼’有兴趣,但更像是……在确认了‘鹰眼’存在某个他们预期内的‘技术瓶颈’后,就把它当成了一个烟幕弹。”


    张薇的眼神锋利如刀,转向我,“他们的主要精力和资源,在刚刚的通话结束后,反而全部转向了挖掘‘天弓’的蛛丝马迹。”


    “他们在试图从这些公开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碎片信息里,拼凑‘天弓’的轮廓、规模、可能的供应链路径。”


    “寻找可以污染、干扰、甚至直接扼杀它的薄弱环节。他们真正想摧毁的,是我们的‘天弓’!”


    我们精心撒下诱饵,想钓的是觊觎“鹰眼”的鱼,却发现水下潜伏着一条更凶猛、目标更明确的鲨鱼。


    它根本不在乎那点诱饵,它的血盆大口正悄无声息地锁定了我们真正的国之重器——“天弓”!


    “所以……他们用对‘鹰眼’的刺探,来麻痹我们?”


    “转移我们的视线?掩护他们对‘天弓’的真正行动?”我的声音带着自己都没觉察到的颤抖。


    “目前看,这是非常合理的推断。”张薇关掉那个布满红点的图谱界面,她的脸在光影交错中显得异常凝重。


    “这说明,他们渗透的触角,比我们之前预想的要深得多,可能已经非常危险地接近了我们核心项目的边缘地带。”


    “甚至可能通过某些极其隐蔽的渠道,获取了关于我们内部项目优先级排序和绝密代号的片段信息。”


    “‘鹰眼’这个诱饵,意外地钓出了他们对‘天弓’,我们真正的国家盾牌的野心。”


    窗外,江城午后的阳光白晃晃地炙烤着大地,看到的是一片喧嚣下的平静。


    而这间小小的办公室,这无声的战场,温度骤然降到了绝对零度以下。


    我们以为在钓鱼,却发现自己精心布置的鱼线尽头,牵动的是水下那头足以掀翻巨舰的恐怖巨兽。


    张薇的目光重新落回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仿佛猎人在冰冷的数字丛林中,捕捉着那条隐藏在深海中,企图撕碎国家盾牌的暗影。


    “他们真正的意图……”她声音很低,像是对这无形敌人最直接的预判,“是扼杀我们的盾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