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我盯着屏幕上那份红头文件的PDF。
标题《关于深化军民融合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落款日期是几天前。
“啧……”这文件内容,信息量不小。
“看完了?”陈主任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直接拉过我对面的椅子坐下,“说说,啥感觉?”
我指着屏幕:“主任,这政策……步子迈得挺大。鼓励军工单位利用社会优质资源。”
“特别是那些‘民参军’企业,准入条件看起来放宽了不少。”
“嗯,看见了。上头决心很大。想跑快点,光靠咱们自己闷头干,效率跟不上。”
他眼神锐利,“重点在下面,孙琳,关键是怎么管,怎么控风险。文件里提了,但都是原则性的。”
我明白他的意思。文件是春风,吹开了门,但门开了,进来的是人还是鬼,得靠我们把守。
“对,‘强化全过程安全监管’,‘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这些字眼都挺重。”
我点开另一个窗口,“主任,您看,这是咱们北峰今年计划新增和续签的外协单位名单。”
“初步筛选的,二十多家。按照这个新政策的精神,里面好几家原来资质卡得比较严的民企,现在都有资格进来了。”
陈主任指在那份名单上,“名单先放放。文件里那句‘加强供应链穿透式管理’,你怎么理解?”
“穿透式?”我脑子飞快转着,“我理解就是不能只看表面资质了。”
“以前我们看三证,看注册资金,看有没有军工资格名录认证。”
“现在恐怕得往下挖,比如他们的核心技术人员背景清不清白?原材料采购渠道是不是可控?关键技术是不是有外泄风险?”
“甚至……他们的下游供应商是谁,都得摸清楚点。不然,任何一个环节被人掺了沙子,最后出问题的可是我们的产品。”
“说到点子上了!”陈主任一拍桌子,“就是要扒开一层层皮看!军工产品,链条长着呢。”
“一颗螺丝钉不合格,可能毁了一台发动机。一个代码后门,整批产品都得报废。”
“新政策是好,机会多,但风险指数也是蹭蹭往上涨。”
“咱们技术支援中心,管着外协联络和流程协调的,就是这风险的第一道闸门!”
他语气严肃起来:“孙琳,以后你们初审外协单位资料,不能光盯着那几页纸了。”
“要动起来,学会查!查他们的股权结构是不是清晰,查实际控制人有没有可疑的海外背景。”
“查他们的技术来源有没有侵权或者窃密的嫌疑!必要的时候,你们得配合安保部做更深入的背景调查。”
“文件里强调了‘信息共享,协同监管’,我们和安保、质量、研发那边,沟通得更紧密才行。”
我点头,“明白。流程上,我们得重新梳理外协引入和考核的规范,把‘穿透式管理’的要求具体化、步骤化。”
“比如增加对关键供应商的实地抽查频次,要求他们提供更详细的供应链图谱,明确保密条款的追责细则。”
我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要点,“特别是涉及核心部件或者软件外包的,安全审查等级必须提上去。”
“以前可能只查法人代表的背景,现在得看他背后有没有复杂的交叉持股,有没有突然变更的股东。”
“还有他们的核心研发团队,履历是不是干净,有没有在敏感单位待过又突然离职的?”
“嗯,思路对。还有,数据!以后和外协单位的数据交换,只会更多。文件里提了‘网络安全是重中之重’。”
“你们负责信息平台维护和数据整理录入的,防火墙要扎紧,权限要卡死,日志要查得更勤!”
“任何一点异常访问,甭管是内部还是外部来的,都得当个大事报!别嫌麻烦。”
“尤其是数据交换平台,和外协单位对接的那个端口,必须加密等级最高。”
“访问记录要详细到谁、什么时候、看了什么、下了什么。发现异常数据包,第一时间断链报告,绝不放过!”
“这个您放心,主任。”我郑重地说,“日常巡检我们一直在做。新政策下来,这块我会再强调,让大家绷紧弦。”
“平台日志我们组每天至少查两遍,重点时段加密通道的流量监控也会加密。”
我想到另一个点,“对了,文件还鼓励‘军民技术双向转化’。”
“那我们在向外协单位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和要求时,怎么既满足合作需求,又确保核心敏感信息不泄露?”
“这个界限怎么划得更清楚?可能需要和赵工他们研发部坐下来好好碰个头,定个更细化的指南。”
“比如哪些参数可以给范围值,哪些必须给精确值;哪些加工工艺可以描述,哪些核心工艺点一个字都不能提。”
“得有个双方都认可的‘技术交底负面清单’,白纸黑字写清楚。”
“这个想法好!”陈主任赞许地看了我一眼。
“是要定规矩,不能因为要融合,就把咱们的看家底牌都亮出去。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参数、试验的原始数据,这些都是红线,半点不能含糊。”
“你牵头,尽快和研发那边协调,拉个清单出来,明确哪些能说,哪些打死不能说。”
“用文件里的话,”他指了指屏幕,“这叫‘明确军民技术转化边界和负面清单’!”
“研发部那帮搞技术的,有时候光想着怎么把东西做出来,容易忽略安全细节。”
“你这个协调把关的角色,尤其重要。跟他们谈的时候,态度要硬,原则要死守!出了篓子,谁也担不起。”
我心里有了底,思路也清晰起来。
“行,我下午就约赵工。先梳理我们这边常见的外协需求类型,初步划个线。然后再和研发部逐条过,把他们的红线也加进去。”
“争取一周内拿出个初稿。”我在笔记本上又记下“约赵工”、“初稿时间”。
“等草案出来,把流程优化、安全审查升级、数据管控强化还有技术保密边界这几个大块都囊括进去,形成咱们北峰落实新政策的具体细则草案,再请您和领导们过目。”
“嗯,孙琳啊,别觉得咱们干的活琐碎。新政策是机遇,也是战场。咱们守的这摊事,就是战场的第一道壕沟。”
“管得好,融合就是助力;管不好,那就是给敌人开了后门!这担子,可不轻。”
“我知道,主任。”我迎着他的目光,“文件是好文件,但落到咱们这儿,安全这根弦,只能绷得更紧。”
“有这个觉悟就行。”他站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又停住,回头看我,眼神意味深长。
“哦对了,王海那小子,最近没再给你打电话吧?”
我愣了一下,摇头:“没,上次婉拒后就没再联系了。”
王海……总觉得他热情得有点刻意,还拐弯抹角打听所里有没有新的合作项目,尤其对军民融合政策特别感兴趣的样子。
“嗯,没联系就好。这种时候,少跟外面那些‘热心’的老同学扯皮。”他撂下话,大步流星地走了。
办公室里又剩下我一个人,。我重新打开那份长长的外协单位初选名单,目光落在其中几家新冒头的、背景看起来“颇有实力”的民企名字上。